沈 琴
記敘文寫作是初中生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據(jù)重要地位。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初中生記敘文寫作存在諸多問題,如主題不明確、選材陳舊雷同、詳略不當、缺乏細節(jié)描寫等。 鑒于語文課程教學的實施大多是依托教材進行的, 因此怎樣在教材的課文教學層面把學生的讀寫學習結合在一起對上述問題的解決至關重要。 筆者以《阿長與〈山海經(jīng)〉》的教學實踐為例,對基于教材的“讀寫結合”教學方法進行了深入的探析與研究。 該方法不僅能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升其閱讀能力,而且能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記敘文的寫作方法與技巧, 從而實現(xiàn)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深度融合。
“讀寫結合”既是我國教材編輯和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又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寫作策略。 作為我國語文教學的傳統(tǒng)經(jīng)驗,其有效性從古至今一直得到承認。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便是這一傳統(tǒng)學習方法的形象寫照。 葉圣陶先生也認為“寫作基于閱讀,寫作教學不能忽視對于教材選文的學習”,在葉老看來,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想要傾吐合乎法度,吸收得就必須要好。 因此,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讀寫之間的關系,通過“讀寫結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和閱讀水平。
然而,從教學實踐來看,閱讀與寫作教學是分開在“走路”,閱讀教學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歸寫作教學。課堂上大量時間都花在閱讀教學上, 寫作課的時間卻寥寥無幾。 一方面,課堂上學生學習了大量的課文,這些課文基本屬于“經(jīng)典美文”,可是學生學習它們時缺少目標和任務動機,很多時候是為讀而讀,因此學習效果不好;另一方面,碰到寫作時,特別是寫記敘文時,學生依舊頭疼,主題不明確、選材陳舊雷同、結構安排不合理、缺乏細節(jié)描寫等問題依然存在。 在這種情況下,怎樣把讀寫教學雙方重新結合起來顯得尤為重要。
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教材里的課文, 學生閱讀與寫作最初也是基于教材選文進行的, 教材里的經(jīng)典文章,教材系統(tǒng)的編輯方式,對于“讀寫結合”教學能起到很好的引導和規(guī)范作用。 因此,課堂里的“讀寫結合”教學一定要發(fā)揮好教材的作用。 這樣不僅能夠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培養(yǎng)其閱讀能力,還能讓學生學到有關寫作的知識、內容、表達和思維方法,讓其在寫作中加以運用,使學生的寫作不但有方向、有動力,還能顧及內容、語言、文體和風格等,提高其寫作能力,從而實現(xiàn)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雙贏。
(1)布置任務,了解學情
教師在學生熟讀完《阿長與〈山海經(jīng)〉》之后,提前布置寫作任務:童年生活有很多美好的回憶,那個在童年一直陪伴著你、關愛著你的人肯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為他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寫人類記敘文。
教師在正式授課之前給學生布置寫作任務, 旨在總結課前和課后的相關數(shù)據(jù), 并將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與分析,深入探究基于課文的“讀寫結合式”記敘文寫作教學的必要性、可行性。
(2)總結數(shù)據(jù),提出思路
學生第一次完成任務后,教師參考“2018年武漢市中考作文評分標準”, 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閱和打分。49名學生中,達到40分及以上3人,35-39分23人,30-34分21人,29分及以下2人。
圖1 第一次作文分數(shù)分布圖
為幫助學生改進作文質量,教師針對“題意表達”“材料支撐”“語言表達”三方面的問題,梳理并總結出了學生寫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主題不明確、選材陳舊雷同、詳略不當、缺乏細節(jié)描寫。 針對上述問題,教師開發(fā)出《阿長與〈山海經(jīng)〉》“讀寫結合式”記敘文寫作教學思路。
(1)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布置寫作任務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讀寫結合”的學習意識,讓學生在教材美文閱讀時有方向、有動力,教師在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再次引出寫作任務。
在寫作任務的驅動下, 結合自己所寫文章存在的問題, 學生開始思考如何寫好這一篇文章。 在此情況下, 教師引出本課程的教學策略——“讀寫結合”,將《阿長與〈山海經(jīng)〉》的閱讀與教學與寫人類記敘文的教學結合起來。
(2)課程講授環(huán)節(jié),共商寫作要點
在課程講授環(huán)節(jié),教師按照記敘文寫作的步驟:審題、立意、選材、構思、寫作,帶著學生一起討論本篇寫人類記敘文的寫作要點及注意事項。
①分析題目學審題
在作文時,首先要仔細審題、分析、研究作文題目,切實弄清題目的意思,全面分析題目的要求、范圍,切實掌握題目的重點,這就是叫做“審清題目”。 如果見到題目,不假思索,或囫圇吞棗,動筆就寫,寫出來的文章往往就會“走題”,結果是“下筆千言,離題萬丈”。
為了讓學生緊扣題目要求, 教師和學生一起分析作文題目,明確以下內容:
第一,題目要求寫記敘文,寫作對象是人物,這個人伴隨著“我”的童年并且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二,寫人類文章要寫出人物精神,可以抓住典型事件、典型細節(jié)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可以借助一些寫作手法來加以突出強調,還可以借助一些抒情、議論的句子對人物的精神品質進行點睛式的概括。
②品讀標題學立意
古語云:“題好一半文”,可見標題對記敘文寫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而現(xiàn)實教學中,有大部分學生還是不善于審題立意,不善于給文章寫標題,所以在教材美文品讀中有意識地訓練學生鑒賞文章標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寫記敘文時審題立意寫標題的能力。
教師通過與學生一起品讀本文標題——《阿長與〈山海經(jīng)〉》,對文題進行了解讀:阿長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山海經(jīng)》 是一部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為主要內容的古書,文題將二者聯(lián)系在一起,既交代了文章的內容,又寄托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寫人類文章的主旨是通過典型事件表現(xiàn)人物精神,表達作者對人物的各類情感。 在立意的過程中,一定要想好文章要表現(xiàn)人物的哪些精神,文章要表達“我”對該人物的哪些情感。
③閱讀文章學構思與選材
學生在實際記敘文寫作中會出現(xiàn)一篇文章中的材料重復低效,甚至有的材料偏離文章中心的情況。 這就需要在寫作前進行構思, 首先要確定文章要表達的中心主旨,再緊緊圍繞文章的中心對寫作材料進行取舍,選擇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材料進行敘述,最后還要思考文章的整體結構, 將這些典型材料按一定的順序運用到文章中去。 基于上述情況,教師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文章并梳理文章脈絡,總結自己在寫作可以借鑒與學習的技巧。
表1 《阿長與〈山海經(jīng)〉》文脈
基于上述梳理, 師生共同總結出本文在構思與選材方面值得學習的地方:一是緊緊圍繞中心選材;二是按作者對阿長的情感變化序化材料, 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作者以大量的筆墨寫“我”如何討厭阿長,后半部分著重寫“我”對阿長的佩服和敬意;三是文章圍繞阿長這一中心人物,在對材料的處理上可謂詳略得當。 文中略寫了阿長稱呼的來歷、“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教“我”很多煩瑣的道理,詳寫了元旦的古怪儀式、阿長講“長毛”的故事以及阿長為“我”買山海經(jīng)三修的事,這樣有詳有略,既表明了“我”討厭阿長的原因,又突出了“我”對阿長思想感情變化的過程,同時,又使得阿長的形象更加豐滿、生動。 上述構思與選材的技巧,都可以運用于本次的寫作實踐。
④精讀課文學技法
良好的記敘文寫作能力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必須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作為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目標指向,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記敘文寫作方法和技巧的學習。 明確記敘文文體特點,以閱讀文本為載體,精讀課文學習記敘文寫作技法。
師生通過分析,共同總結出《阿長與〈山海經(jīng)〉》值得學習的寫作技法:欲揚先抑。 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作者以大量的筆墨寫“我”如何討厭阿長,可以算是“抑”;后半部分寫阿長給“我”買來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經(jīng)》,表達我對阿長的佩服與敬意,可以算“揚”。 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有利于表達“我”對阿長的感激和懷念之情。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可以使文章情節(jié)多變,形成波瀾起伏,可以給讀者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也可以嘗試運用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使文章一波三折,引人入勝。
⑤品讀課文學表達
記敘文的表達方式主要分為敘述、描寫、議論、抒情四種。 記敘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分析文中描寫的語句, 不僅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而且有助于學生深入學習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并運用于寫作實踐。
在品讀美文過程中, 教師請學生找出文章中關于人物的情態(tài)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的句子,勾畫出抒情的句子,體會其表達效果。 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而且讓學生體會到了表達方式對于寫作的重要性, 也進一步學習了如何運用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進行寫作。
(3)寫作訓練環(huán)節(jié),力求學以致用
美文品析完之后,教師要求學生根據(jù)梳理出的寫作要點,結合自己的文章存在的問題,對文章進行修改。
學生完成寫作任務后, 教師再次按2018年武漢初中作文評分標準對學生的文章進行打分。 在所帶的49名學生中,達到40分以上的有10人,達到36-39分的29人,30-35分的9人,29分以下1人。
圖2 第二次作文分數(shù)分布圖
為進一步分析運用“讀寫結合”教學方法授課前與授課后的教學效果, 教師將學生兩次作文分數(shù)進行了對比。
圖3 學生兩次作文分數(shù)分布對比圖
深入分析學生兩次作文分數(shù)變化情況可以看出,40分以上的學生增加了7人,36-39分的學生增加了6人,30-35分的學生減少12人,29分及以下的學生減少1人。 以上數(shù)據(jù)充分說明,在教師運用“讀寫結合”教學方法之后,學生整體作文分數(shù)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與水平得到了比較明顯的提升。
(1)找準切入點拒絕模式化
每一篇記敘文都是敘述作者獨一無二的所見所聞的內心所感。 它呈現(xiàn)的人物、事件、語言、感受、思想都是“這一篇”獨有的。 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模式化地進行讀寫結合教學,必須在充分研究文本的基礎上,找出讀寫結合的知識點,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潛移默化讀寫共促
在教學過程中, 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結合在一起,以閱讀帶動寫作,以寫作促進閱讀,這種教學方式的目的,并不是意味著讓學生閱讀完了就馬上寫,不是要求學生急功近利地將閱讀內容通過寫作傾吐出來。讀寫結合教學的真正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和意識,在潛移默化中獲得語文知識。 所以在初中記敘文讀寫結合教學中應該遵循讀寫結合的特有規(guī)律,讓閱讀和寫作互相配合,共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不能一味強制地、生硬地模仿和照搬教學模式。
(3)師生互動共同成長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主導作用, 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因此語文教師在記敘文讀寫結合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只有充分協(xié)調好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讀寫結合教學才能實現(xiàn)其最大價值。 在初中語文記敘文讀寫結合教學時,首先,需要語文教師充分意識到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合的重要性和對語文教學的促進意義。要引起教師對記敘文讀寫結合的高度重視。其次, 教師要掌握科學可行的初中記敘文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充分挖掘和利用語文教材中的課文范例的讀寫結合教學資源, 利用豐富多樣的讀寫結合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對記敘文學習的積極性,促進記敘文的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平衡發(fā)展, 提高初中生記敘文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表達能力。 最后,積極構建師生互動,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課堂氛圍,促進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