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國際老年教育發(fā)展的新動向及對我國的啟示
      ——基于福祉教育的視角

      2019-01-31 16:45:13
      職教論壇 2019年6期
      關鍵詞:福祉老年人課程

      截至2018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4949萬人,占總人口的17.9%[1],預計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55億,未來20年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將更加嚴峻,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社會治理面臨的重要議題。教育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參與方式,對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發(fā)展都發(fā)揮著積極作用,老年人通過參與各類學習活動,可以給他們重新分配并承擔新的角色,減少他們因“角色退出”而引發(fā)的“晚年孤寂”,同時引導老年人繼續(xù)為社會發(fā)揮作用,以實現(xiàn)其自身價值?;诖?,發(fā)展老年教育已經成為各國政府解決老齡化問題的共識。從福利取向的老年教育、教育觀取向的老年教育向福祉化取向的老年教育不斷深化發(fā)展,老年教育的形式不斷多元、內容不斷豐富,參與對象更是從老年人發(fā)展到社會全員;從滿足老年人的學習需求、保障老年人學習權的實現(xiàn)到滿足老齡化社會的發(fā)展需求、促進世代融合的社會福祉實現(xiàn),老年教育的內涵與教育邊界不斷擴大,老年教育在教育體系、社會發(fā)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綜觀發(fā)達國家老年教育發(fā)展的進程,能夠為我國老年教育的發(fā)展提供借鑒。

      一、福祉教育的意涵

      “福祉”一詞盛行于日本,據(jù)權威辭典《宏辭苑》及《大辭泉》的定義,福祉的意義,一是幸福,依靠國家或社會團體援助以及服務,從而實現(xiàn)生活上的安定和富足。二是由于公共關懷,不同群體、不同世代能夠平等相處,從而實現(xiàn)社會和諧與安定[2]。福祉政策的最終目標是保障老年人的生活 “老有所依,老有所學,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促進老年人自我的實現(xiàn),這與老年教育的基本理念相輔相成。隨著各國老年福祉政策的推動,“福祉教育”理念應運而生,并受到廣泛的推崇?!案l斫逃钡母拍钭钤缬扇毡緦W者阪野酋提出,指涉及所有人追求幸福的社會教育,通過認知理解、態(tài)度養(yǎng)成與實踐行動三方面,達成各學習階段的教育目標,相較于“福利”,福祉更強調精神上的“幸福感”?;诟l斫逃砟钔苿永夏杲逃l(fā)展,成為世界各國普遍的做法。福祉教育理念下的老年教育不僅面向老年人,更是將對象擴大至全體社會成員,是事關所有人、涵蓋不同教育階段、輻射不同社會層面的教育。作為全球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日本政府非常重視老年教育,在初等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及至社會教育等階段,均積極推動福祉教育理念下的老年教育,形塑適應老齡化社會的老化理念。

      二、福祉教育理念下老年教育的發(fā)展脈絡

      (一)老年教育的萌芽:始于人權運動的老年教育

      二戰(zhàn)后,隨著世紀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受教育權不斷受到各國政府的重視,也成為國際社會運動關注的重要議題,聯(lián)合國在1948年頒布的《世界人權宣言》中指出“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權力”,受教育權不斷受到關注。但是,此時老年人的受教育權并未明確提及。直到1965年,保羅·朗格朗(Lengland,P.)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上提出“終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的概念,終身教育開始受到各個國家的關注,并成為聯(lián)合國推動世界教育發(fā)展的基本理念,老年人的受教育權才不斷受到關注,但此時并未形成老年教育的共識。此一階段,老年人被定位為社會需要保護的弱者,老年教育主要體現(xiàn)在社會福利政策的相差內容,以此保障老年人受教育權的實現(xiàn)。

      (二)老年教育的深化:走向教育理性的老年教育

      為應對全球的老齡化問題,聯(lián)合國通過數(shù)次的國際大會發(fā)表有關老年人的宣言與倡議,包括肯定老年人的價值、倡導終身學習理念、倡導老年人的獨立自主、開發(fā)多元化的老年教育方案、鼓勵代間教育方案等。尤其是終身學習理念的倡導,即每個人都終其一生都應該持續(xù)地學習,以滿足個人成長與需求,方能應對瞬息萬變的社會挑戰(zhàn)。1985年國際教科文組織第四次國際成人教育會議頒布了《學習權宣言》,指出“學習權是人權中最基本的內容”,旨在闡明每個人,不管其年齡、性別、種族、宗教、職業(yè)、居住地區(qū)及社經地位等為何,均具有學習的同等權利[3]。教育或學習,非屬某一年齡階段者的專利品,而是每一個生存于世界上的個體所同等享有。日本學者藤田秀雄指出“學習權除了是人生存不可欠缺之手段,沒有學習權即無法讓人真正成長,學習權不單只是經濟發(fā)展手段也是基本人權,學習權不同于過去的受教權,其內容還包括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教育整體的參與權利。”[4]從教育的觀點,來確定老年教育的目標、功能、課程、教材、教學方法等,這是老年教育發(fā)展向教育理性的回歸,也是老年教育發(fā)展的里程碑。在學習權的觀念下,個體在學習中的主動性不斷受到重視,終身教育的理念逐步被終身學習取代。在實踐層面,聯(lián)合國不斷落實具體的行動計劃,推動終身學習理念的普及,老年人的價值不斷受到肯定,老年教育作為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一環(huán),促使老年教育從教育邊緣不斷走向向教育中心。

      (三)老年教育的趨勢:邁向福祉取向的老年教育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發(fā)展中國家老齡化問題的凸顯,老齡化問題發(fā)展成為全球化的社會議題,在過去的老年教育中,相對被忽略的老年人社會參與、自我實現(xiàn)、老人尊嚴、老年人力資源再運用、老齡化以及老齡社會等問題不斷受到關注。另外,隨著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終身學習定位為21世紀教育最主要的教育理念,老年教育已經成為世界共識。老年人的學習權更加受到重視,一方面在各國教育政策上逐漸發(fā)展老人教育的課程;另一方面,老年人亦逐漸了解其同樣具有參與學習的權利,激發(fā)了老年人對學習活動的參與,老年人逐漸成為學習活動的新興人口,其在學習領域上,由邊陲而逐漸走向核心。通過老年教育實現(xiàn)老年人能力的開發(fā)以及老人自我實現(xiàn)的目標,成為重要的教育目標,并通過教育政策創(chuàng)造終身學習環(huán)境讓不同世代共同參與解決老齡社會問題[5],老年教育的對象已經突破老年群體,逐漸走向社會全體成員,老年教育逐漸變成創(chuàng)造世代共存、事關老齡社會幸福的教育??偠灾夏杲逃膶ο?、內容以及教育目標都有了全新的發(fā)展,老年教育的內涵與教育邊界不斷擴大,老年教育成為適應老齡化社會的發(fā)展特點、促進世代融合的社會福祉實現(xiàn)重要手段,老年教育在教育體系、老齡社會發(fā)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三、國際上老年教育的新近發(fā)展:基于福祉教育的理念

      近年來,在福祉教育理念的推動下,發(fā)達國家不斷推進老年教育發(fā)展成為以老年人為核心,覆蓋全體社會成員的,以促進老年人終身學習與持續(xù)成長為直接目標,促進世代融合為愿景、實現(xiàn)老齡社會和諧發(fā)展為最終目標的福祉教育。

      (一)重視人力資源開發(fā),倡導終身學習

      老年教育的重要發(fā)展方向之一,就是強調老年人力的開發(fā)與應用。為應對日益嚴峻的老齡化形勢,發(fā)達國家除了通過推動退休年金改革、延長法定退休年齡等政策強制市場吸納、留任老年人力,近年來更是通過推動終身與持續(xù)性的職業(yè)技能培訓更新、提升高齡群體的職業(yè)技能,以提升他們的勞動市場競爭力、強化高齡群體留任職場的工作能力。美國政府入口網站(USA.gov)為使年長者能輕松及全面掌握美國政府為其準備的各項資源,設立專區(qū)網站,兼具宣傳與教育功能。歐盟推出“以教育協(xié)助轉職計劃”(PAWT:Pedagogy assisting workforce transitions),目的在解決中老年人口新職業(yè)和崗位需求的方案,特別將培訓的重點集中在信息技術與新科技方面,以提升老年群體的職業(yè)信息化能力。“泛歐洲老年人學習暨就業(yè)網”計劃(PEOPLE:Pan European Older People’s Learning and Employment Network)則著重推廣、分享及傳播最佳實務與作法案例,并為老年就業(yè)人口提供職業(yè)培訓課程。日本推出“中高齡者共同就業(yè)機會創(chuàng)造獎勵金”[6],補助3人以上的45歲以上長者共同創(chuàng)業(yè),補助上限為500萬日圓,并提供相關的創(chuàng)業(yè)課程服務。新加坡勞動力發(fā)展署(WDA)下屬的成人學習中心(Institute for Adult Learning,IAL)負責推動繼續(xù)教育訓練方案(CET),鼓勵老年人參加就業(yè)培訓,以保持就業(yè)競爭力。這些措施提升老年人終身學習興趣,促進老年人的持續(xù)成長方面,都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二)營造世代共存的老齡化理念

      世代沖突是當前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社會議題,老年人的再就業(yè)與社會參與往往被認為與年輕世代爭奪資源,不利于年輕人的就業(yè)和勞動市場參與?;诖耍澜缰饕l(fā)達國家都重視社會教育與宣傳,以媒體教育、家庭教育等為手段,宣傳高齡群體的正面社會形象,并引導企業(yè)發(fā)展多世代融合的員工關系,以形塑健康、公平、和諧的世代關系。日本東京知名的文教區(qū)文京區(qū)開啟一項 “同居一屋”計劃,鼓勵大學生和獨居老人同住,教導并協(xié)助大學生與社區(qū)居民如何跨世代地互相扶持。歐盟將2012年訂為“老年活化與世代連帶”年,并進一步針對歐洲地區(qū)提出激活老年勞動力的積極對策。英國工作與年金部 (DWP)引用財政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s)2013年的研究報告結論“沒有證據(jù)顯示年齡較大的工人長期從勞動力市場排擠出年輕人”,鼓勵企業(yè)雇用老年人就業(yè),并宣傳僱用年長員工的好處。韓國政府每年預算3億韓元,利用電視、廣播、新聞媒體、海報等積極宣傳、推動開展“多世代一起工作”等教育活動,教育、宣導青年與老年人并非是競爭關系,而是融合、共生的關系[7]。美國將5月定為“美國長者月”,目的在喚起美國各界對于老年人口的關心,以及彰顯對老年人對國家社會貢獻的尊重及肯定[8]。因此,可以看出,發(fā)達國家在非常重視高齡群體的社會形象塑造,通過多種教育手段并用,推動世代互動與融合,從而達成社會福祉的目標。

      (三)混齡化學習已經成為趨勢

      所謂的混齡化,就是指在老年教育中,不限制參與對象的年齡,允許不同年齡段的學習者均可參加?;忑g化主要基于福祉化的理念,推動代際間的交流,認為社會是一個不同年齡組合在一起的群體,各不同年齡層的人應該相互接觸、聯(lián)系,這是社會存在的常態(tài),不宜把老年人局限在一個特定的場所或組織中,以避免產生“老年次文化”的現(xiàn)象,這會增加不同世代之間的隔閡,產生相對剝奪感,造成世代間的沖突[9]。老年學習活動的開展,主要針對老年人而設計,早期均有其年齡上的限制,過去各國在老年學習活動上最常采取的年齡限制為年滿55歲以上者,我國亦有類似的規(guī)定。這在年齡上的限制過去相當普遍,但近年來的發(fā)展,已經在不斷往“混齡化”方向發(fā)展。如法國第三年齡大學,已經將名稱改為混齡大學、全民大學、自由時間大學,取消了所有的入學條件限制,對更廣泛的社會群眾開放,并開設代間課程與活動,鼓勵代間的交流活動,以增進不同世代的互相了解。事實上,老年教育的相關課程雖然主要在為老年人量身訂做,但相關課程的學習,對其他不同年齡的人,亦有其必要。因為變老是每個人必經的歷程,無可逃避,也無法抗拒。因此,老齡化相關課程的學習,應在各種不同年齡階段實施。

      (四)老年自主學習模式受到重視

      教育是強調適性發(fā)展,唯有適合個人需求及其情境的教育,才能吸引學習者的持續(xù)參與。就老年教育的形式而言,大致可分為機構式與自主式兩種類型。所謂機構式,是指設置一個學習的機構或場所來引導整個活動的運作,如法國的第三年齡大學、日本的老年人教室、我國的老年大學、老年開放大學等。基于老年人身心發(fā)展成熟,加上經驗的豐富性與多樣性,學習的需求差異大,老年學習的另一種型態(tài)——自主式學習,便應運而生。所謂自主式,是指由老年人自行組織學習團體,自行運作,并由學習者擔任教師的方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國的第三年齡大學(U3A),它并非一所具有實體機構的大學,而是一種自主式的學習團體,又被稱為“去機構化的產物”(a species of de-institution)。目前英國共有此類型學習團體887個,參與學員298,468人,是英國最普遍,影響力最大的老人學習活動[10]。其他受英國影響的國家,包括美國、澳洲、紐西蘭等國家,亦均采用自主式的學習組織,展開老年人的學習活動。

      三、福祉理念下我國老年教育存在的問題

      我國《國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中明確要求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行動,提出提高老年人的社會參與水平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關鍵[11],《老年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也明確我國老年教育發(fā)展的目標是到2020年有20%的老年群體能以各種形式經常參與教育活動[12]。當前,我國有老年大學、老年學校等教育機構6萬余所,其學員數(shù)超過700萬人,但僅占老年總人口的3%,遠無法滿足廣大老年群體的學習需求。隨著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劇,老年教育也面臨轉型,其教育理念、功能、內容和方式等都需要進行創(chuàng)新。從福祉教育角度,主要有以下問題亟待解決:

      (一)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學習機會尚未普及

      截至2018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949萬人,占總人口的17.9%,相比2017年增長了859萬,增長了0.6%[11]。我國人口老齡化水平每年呈快速增長趨勢。對于滿足老年人學習需求的資源,當前我國有老年大學、老年學校等教育機構6萬余所,其學員數(shù)超過700萬人,但僅占老年總人口的3%,遠無法滿足廣大老年群體的學習需求,老年人的學習機會仍未普及。因此,為應對大量老年人口及其龐大的教育與學習需求,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學習權,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學習機會,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若要滿足所有老年人口的學習需求,以目前一般的教育活動絕不可能達成終身學習的理想,必須發(fā)展各種不同形式的學習活動,以滿足不同老人的學習需求。因此,老年教育的發(fā)展理念、功能、內容和方式等都需要進行創(chuàng)新。

      (二)老年教育資源亟待整合,世代融合有待強化

      現(xiàn)有的辦學資源無論從政策層面還是從實務層面,均落后于人口老齡化速度,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在資源配置層面,我國老年教育的辦理機構主要有老年大學、老年開放大學、社區(qū)大學等,而且分屬不同的主管機構,老年大學屬于老齡委主管,而老年開放大學、社區(qū)大學則歸屬于教育主管部門。在法律層面,目前還沒有專門的老年教育政策法規(guī),資金的投入缺少法律的保障、辦學規(guī)模受到很大限制。在社會組織參與方面,由于缺少相應的政策支持與法律保障,民間各類辦學機構、社會團體、企事業(yè)也很少參加、投資老年教育,老年教育資源投入缺少良性的保障機制[13]。另外,我國有高等院校2800余所,是我國社會中巨大的教育資源,然而這一資源并沒有參與老年教育,甚至中小學教育資源亦沒有對老年教育開放,各個階段的教育資源相互封閉,大量的教育資源沒有得到有效的整合,教育資源存在巨大的浪費。尤其是高等院校辦理老年教育,既可以拓寬老年教育的學習通道,又可以提升老年教育的質量和層次,同時促進代際的融合與老年人人力資源的開發(fā)。但是缺少相應的整合機制與政策支持,導致老年教育與現(xiàn)有高校等教育資源的分離,也是目前老年教育中世代融合不夠的原因之一??偠灾夏杲逃Y源存在于政府各部門及社會各層面,為達到資源的有效應用,亟待進行整合,發(fā)揮加乘的效用。另外,在老齡化社會中,更須強化世代融合的理念,才能建立一個無年齡歧視、世代和諧的福祉社會。要建立這樣的社會,就需要打造一個友善老年人的環(huán)境,不僅在空間和設施方面,讓老年人覺得方便宜居,更要讓年輕世代能夠識老、尊老、敬老、愛老,對老年人沒有年齡歧視,并且樂于與其生活在一起,相互學習、共同安居。因此,加強老年教育資源的整合,還需要強化世代融合。

      (三)老年教育課程內容、實施方式有待創(chuàng)新

      在學習內容方面,根據(jù)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活躍老化政策,指出活躍老化是一個過程,是指為了增進人們年老時的生活品質,所提供的健康、安全與參與機會的過程,它以提升生活品質為目的,重視個人聲明歷程、強調權力與自決、維持個人與家庭社會的平衡、認可老人的價值與貢獻。并從規(guī)范性需要層面,規(guī)了劃活躍老化五大領域主題,并作為老年教育的核心課程,試圖突破以往以興趣休閑為主的課程框架。反觀我國老年教育的課程,以國開老年開放大學在線的300多門課程,應付型需求課程占總課程的21.6%,表現(xiàn)型需求興趣課程占總課程的78.4%,更高層次的服務型需求課程、影響型需求課程、自我超越課程并沒有涉及[14]。我國老年教育課程仍然處于“娛樂休閑”的理念定位,課程設置亦主要滿足老年人休閑娛樂、生活保健和適應時代的技能培,引導、符合老年人更高層次精神需求的課程嚴重缺乏[14]。老年學習課程尚有待進一步開發(fā),以因應老年者的學習需要。

      在學習模式上,我國老年學習實施模式有待創(chuàng)新。過去教育部在老年學習活動的推展,較偏向機構式的學習,設置有老年開放大學、社區(qū)大學等,但這些學習資源有限,遠不能滿足龐大的老年學習需求,且對于行動不便,或不喜歡參與課堂式學習的人,仍存在參與的障礙。而靈活的自主學習、體驗學習、旅游學習等則較為缺乏。另外,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與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如何利用信息技術,為老年教育提供移動式、智能化的等學習資源,也是亟待開發(fā)的方面。換言之,即在現(xiàn)有的機構式學習的基礎上,開發(fā)多元學習模式與創(chuàng)新學習形式,例如推動老年自主學習團體,或遠程開放學習模式,以更豐富的平臺與內容,打造優(yōu)質的老年學習環(huán)境,幫助老年人達成活躍老化的目標,是未來所要努力的方向。

      (四)老年人力資源有待開發(fā)

      傳統(tǒng)上,老年期被視為休息的階段,老年人在社會中扮演著“次要角色”,他們往往被認為是體弱多病、無所事事、智力退化群體,甚至是社會的負擔。在我國國家政策層面,往往也是基于“福利觀”,給與老年群體以社會照顧和關懷。福利觀視角下的老年群體,他們往往是 “無效”的人力資源,是需要被社會照護的對象,并非有價值的人力資源。然而,人力的價值最終要體現(xiàn)于社會服務與貢獻,這就需要通過各種途徑開發(fā)老年人力資源,發(fā)揮老年人力效力,教育無疑是有效的手段之一。如筆者前文所言,我國老年教育的重要內容還處于“娛樂休閑”的理念定位,課程設置亦主要滿足老年人休閑娛樂、生活保健,針對老年人進行特定的再就業(yè)培訓、志愿服務教育、創(chuàng)業(yè)教育等內容還很缺乏,這也造成了老年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

      四、國際老年教育的新近發(fā)展對我國的啟示

      基于我國老齡化的嚴峻趨勢,借鑒發(fā)達國家老年教育的發(fā)展經驗,我們老年教育政策須從老年人自身出發(fā),整合老年教育資源,完善老年教育體系,推行自主學習團體等模式,推行老年教育混齡化模式,注重老年人力資源開發(fā)。

      (一)整合老年教育資源,完善老年教育體系

      在資源整合上,要發(fā)揮政府的主導作用,通過制定法律法規(guī)與政策制度,增加老年教育的資金投入,理順老年教育資金資助機制,鼓勵社會團體以及各類教育機構如大學院校、中小學、社區(qū)教育,社會教育機構如圖書館、文化館等機構,辦理老年教育活動。具體而言,通過立法,保障地方落實老年教育經費投入機制,從源頭上保障老年教育的永續(xù)發(fā)展;在高等院校設置老年教育學院,或者開設混齡課堂,向老年人開放選課,開發(fā)多元化的老年學習方案,滿足老年人個性化的學習需求;鼓勵社區(qū)本位教育,實行彈性多元原則。在教育場所上,就近方便的地點,堅持便利性原則,老年教育活動以社區(qū)為中心設計,在教育內涵上,注意社區(qū)獨特需求、社區(qū)資源運用、社區(qū)發(fā)展議題的關注,促使社區(qū)服務與社區(qū)教育相結合。

      (二)注重老年人力資源的開發(fā),倡導終身學習

      人文主義取向的老年教育學認為,老年教育的目的應該與其他年齡層的教育目的相同,都是在于追求自我的實現(xiàn),學習應該被定義為個人的探索,而個人的探索的目的在于達到馬斯洛 “自我實現(xiàn)”的境界和羅杰斯“獨立自主學習”的理想,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往往與社會價值的實現(xiàn)相統(tǒng)一,對于老年人而言,社會價值往往體現(xiàn)在其人力資源效用的發(fā)揮。對于現(xiàn)實制度而言,則意涵對于對退休制度的批判與省思,這與批判老年學對老年人退出職場與社會服務之退休制度的批判不謀而合。基于此,老年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發(fā)老年人力資源,以促進老年人的自我實現(xiàn)。具體而言有:1.進行退休準備教育,為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進行規(guī)劃指導。鑒于國民平均壽命的延長,退休準備教育應做全面性的規(guī)劃,涵蓋心理健康、社會參與、家庭層面等方面;2.重返或留任職場技能教育。在我國日益嚴峻的老齡化與少子化形勢下,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老年人的再就業(yè)則是解決該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隨著醫(yī)療水平的提高以及新一代老人擁有較高的受教育水平,退休時老年人往往還擁有健康的身體,如果老年人有意向留任職場或者再就業(yè),應該對他們進行必要的培訓與就業(yè)再教育;3.老年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不僅是年輕人的事業(yè),更是老年人應該追求的領域,老年人擁有豐富的職場經驗與人生閱歷,也具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在創(chuàng)業(yè)方面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因此,應該有針對性地開展老年創(chuàng)業(yè)教育,開發(fā)創(chuàng)業(yè)輔導課程,協(xié)助老年人開創(chuàng)新事業(yè);4.鼓勵老年人進行社會志愿服務,并提供專業(yè)的課程輔導。如果說,老年人的再就業(yè)在一定程度上與年輕人的就業(yè)有競爭,你那么志愿服務則是老年人實現(xiàn)社會參與,發(fā)揮人力效用的更好方式。因此,針對老年人的身心特點,開設適合的志愿服務課程輔導,很有必要。總之,通過教育促進老年人的人力資源開發(fā),發(fā)揮老年人的人力效用,推動老年人終身學習,將是我國老年教育發(fā)展未來發(fā)展的方向之一。

      (三)強化代間關系,邁向世代融合

      借鑒發(fā)達國家促進世代融合的經驗,基于福祉教育的視角,我國老年教育的發(fā)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活動,營造世代融合的氛圍,促進社會福祉的實現(xiàn)。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1.積極老化教育。促進老年群體的健康、積極老化,積極推動老年人的終身學習,消除老年人無需學習的傳統(tǒng)觀念,改變老年人學習無用的社會觀念;2.發(fā)展混齡教育,有步驟地取消了老年教育的入學條件限制,對更廣泛的社會群眾開放,并開設代間課程與活動,鼓勵代間的交流活動,以增進不同世代的互相了解;3.通過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尤其是要積極利用媒體教育的廣泛、直接、形象的資源優(yōu)勢,積極宣傳、營造老年群體的正面形象,關注他們的社會價值,營造多世代和諧的氛圍,促進老年群體與年輕群體的交流融合;4.通過學校教育,鼓勵老年人走進學校課堂,分享自己的人生智慧和技能,促進社會文化的傳承,從而促進他們與年輕世代的交流和了解,消除年輕世代對老年人社會形象的刻板印象;5.發(fā)展社區(qū)老年教育,以社區(qū)為網絡節(jié)點,圍繞學習者的生活圈,推行老年教育“就近入學”,構建人人可參與、處處可學習的老年社區(qū)教育網絡體系,擴大老年教育的實施力量,以滿足老年教育的需求。

      (四)積極創(chuàng)新學習模式,前瞻因應老化問題

      隨著我國老齡化的持續(xù)發(fā)展,法定退休年齡的推遲,民眾對于老化意識的覺醒,以及防老觀念的轉變,使得傳統(tǒng)的老年教育面臨挑戰(zhàn),而必須有所變革,才能滿足新時代老年教育的問題與需求。為滿足新一代老年人大量而持續(xù)的投入教育與學習的情形,未來的老年教育必須在實施模式、課程與教材、教學方式與內容等,不斷的創(chuàng)新與開拓。目前,我國老年教育的形式仍以傳統(tǒng)的機構教育為主,發(fā)達國家盛行的自主學習的形式,在我國還比較少見。自主學習團體是以學習者為中心,通過縝密評估學習者的需求,整合教育資源,促使各種教育資源獲得充分的協(xié)調發(fā)展,從了解需求、決定對象、活動實施到資源尋求,能考慮參與者身心發(fā)展的生活形態(tài)特征,進行合宜的教育規(guī)劃與實施。從老年教育的發(fā)展來看,自主學習團體扮演中舉足輕重的角色,將來必定是老年教育的重要形式。政府要支持老年教育,一定要善用自主學習團體的力量。

      猜你喜歡
      福祉老年人課程
      為兩岸同胞謀福祉
      認識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談情說愛”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辦
      數(shù)字十年·民生福祉
      江蘇年鑒(2022年0期)2022-02-14 02:29:52
      數(shù)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fā)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計算機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越來越多老年人愛上網購
      海峽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24
      建優(yōu)美生態(tài) 謀百姓福祉
      紅土地(2016年11期)2017-01-15 13:46:21
      嘉祥县| 墨江| 濉溪县| 竹山县| 司法| 雷波县| 贺州市| 灵宝市| 资源县| 武夷山市| 建平县| 崇信县| 汝南县| 潞城市| 雷山县| 桂平市| 阳西县| 苏尼特左旗| 洛阳市| 昌平区| 仁化县| 江源县| 玉溪市| 郓城县| 佛坪县| 凌源市| 石屏县| 徐汇区| 应城市| 特克斯县| 奉贤区| 固始县| 工布江达县| 苍南县| 桂阳县| 刚察县| 山东| 门头沟区| 潢川县| 尼木县| 石河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