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偉華
摘要:筆者通過調(diào)查2017年食品飲品一百強的英文譯名,發(fā)現(xiàn)目前國內(nèi)大多數(shù)食品飲品品牌的翻譯方法為拼音翻譯法,這樣的翻譯方法存在著種種缺點。本文從翻譯目的論出發(fā),旨在探究出一些更加有效的食品飲品品牌的翻譯方法,以擺脫千篇一律的拼音翻譯法。
關(guān)鍵詞:食品飲品;翻譯方法;目的論;探究
一、我國食品飲品品牌翻譯的現(xiàn)狀和缺點
筆者通過調(diào)查2017年中國食品飲品一百強的英文譯名,發(fā)現(xiàn)其中有53個食品品牌是通過拼音翻譯而成的。采取拼音翻譯形式不僅會造成品牌內(nèi)涵的喪失,而且對于外國消費者來說毫無意義可言。并且漢語拼音翻譯商標有時還會造就出不良的英語詞形,引起英語讀者的誤解。
二、翻譯目的論
目的論的核心概念是:整體翻譯行為的目的是翻譯過程的最主要因素。它主要包括三個原則:目的性原則,連貫性原則,忠實性原則。
(一)目的原則:是目的論的首要原則,該原則認為,整個翻譯過程,包括翻譯方法和翻譯策略的選擇,都是由翻譯行為所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的。
(二)連貫性原則:指的是譯文必須符合語內(nèi)連貫的標準。所謂語內(nèi)連貫是指譯文必須能讓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語文化以及使用譯文的交際環(huán)境中有意義。
(三)忠實性原則:指原文間應(yīng)該存在語際連貫一致。語際連貫類似于通常所說的忠實于原文,而忠實的程度和形式則由譯文目的和譯者對原文的理解而定。(Jeremy Monday.,2007)。
三、目的論基礎(chǔ)上的翻譯策略探究
(一)音譯法
在借助原語的發(fā)音基礎(chǔ)上,不采用拼音翻譯,而是在目標語中找尋和這種發(fā)音相似的詞語,可以達到從而達到宣傳的目的。
例如,盼盼食品PanPan Food,翻譯成為Partner Partner Food,Partner的意思是“伙伴,搭檔”,這樣從目的論角度來說,可以使得消費者產(chǎn)生一種親切感和信任感,給他們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
(二)直譯法
對于一些以動物,植物,建筑物,景點等命名的食品品牌,采取直譯會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例如海天→Sea-sky;椰樹集團→Coconut Tree Group;梅花集團→Plum Blossom Group;從目的論角度出發(fā),這樣的翻譯滿足了目的原則和忠誠原則,這樣直譯不僅滿足對原品牌的忠誠,還可以更加直觀地加深消費者對于該品牌的印象。
(三)音譯直譯相結(jié)合
筆者在調(diào)查中國食品飲品100強的英文譯名中發(fā)現(xiàn),有些品牌可以摒棄拼音翻譯的方法,采用音譯直譯相結(jié)合的方法。
比如說,山西汾酒→Shanxi Funwine。因為“汾”字的讀音和fun很相似,所以這種翻譯可以使消費者聯(lián)想到品嘗此酒,就產(chǎn)生一種身心愉悅的心情,進而刺激外國消費者購買。
還有品牌蒙牛,它的英文譯名為Mengniu,如果采用音譯直譯相結(jié)合的翻譯方法,可以將其翻譯成為Moocow,“蒙”字就像是奶牛的叫聲,不如將其音譯成為“Moo”,“?!笨梢灾弊g成為“cow”,這樣的翻譯不僅符合目的論的翻譯策略,還可以給消費者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
(四)轉(zhuǎn)譯法
轉(zhuǎn)譯法就是重新尋找另外一個詞語作為該品牌的翻譯,所選取的這個詞語必須能夠突出該品牌的特點和優(yōu)勢,能夠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比如說魯花(花生油),加多寶(涼茶)。不妨采用一下轉(zhuǎn)譯的方法,如魯花→Golden.加多寶→Fresh.魯花花生油本身是金黃色的,不妨把魯花轉(zhuǎn)譯為Golden,從目的論角度來說,這樣的好處是更加直觀體現(xiàn)出產(chǎn)品的色澤,使人眼前一亮。加多寶屬于一種涼茶,它的作用是清熱去火,其口感清新怡人。所以可以從其口感和味道入手,將其翻譯為Fresh,這樣更能吸引消費者的注意。
(五)意象翻譯
意象翻譯,即翻譯出該食品本身的形狀或者該食品商標的形狀,從而達到譯名和產(chǎn)品的統(tǒng)一,而不再執(zhí)著于該品牌名稱的翻譯。
筆者觀察到金鑼火腿腸的包裝上有一個冉冉升起的太陽,經(jīng)過進一步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該標志的寓意是金鑼在廣大員工的齊心協(xié)力下,一定會像朝陽一樣,冉冉升騰。所以筆者認為,可以將其翻譯為Sunrise。從目的論角度而言,這樣的翻譯符合目的原則和忠誠原則,因為這樣就可以和商標圖案緊密聯(lián)系到了一起,不僅更加加深了消費者的印象,還彰顯了該品牌的寓意。
四、結(jié)論
筆者發(fā)現(xiàn)目前大多數(shù)的食品飲品品牌仍然是拼音翻譯為主,沒法傳遞出原品牌的寓意和內(nèi)涵。筆者在翻譯目的論的基礎(chǔ)上,探索出一系列適合食品飲品品牌的翻譯方法,來改變千篇一律的拼音翻譯法。食品飲品的翻譯要從從目的論出發(fā),適應(yīng)消費者的需求,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范祥濤,劉全福.論翻譯選擇的目的性[J].中國翻譯,2002,23 (6):25-28.
[2]劉法公.論商標漢英翻譯的幾個關(guān)鍵問題[J].中國翻譯,2003,24 (6):68-71.
[3]陶瑩.從功能理論角度看食品飲品類的品牌名稱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3.
[4]王皓.從目的論視角看廣告翻譯的再創(chuàng)造[J].中國科技翻譯,2013,26 (1):27-29.
[5]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9-13
[6]Jeremy Monda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Routledge,2001,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