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 進入高中階段,物理學科的廣度和深度相較于此前都有了質的提升。提高物理解題能力,通過解物理題來加深對于物理知識的理解,是高中學生學好物理的關鍵所在。因此,對于高中物理題,學生不能只是作出解答,在完成解答后,還應該進行相關的反思,以提高解題實效性。
【關鍵詞】? 高中物理;解題后反思;解題實效性;策略
高中物理題往往總結多個物理知識點進行命題,具有較高的難度和較強的抽象思維性。只有在解題反思方面下足功夫,深入理解題目所考查的內容及考查這些內容的方式,才能充分掌握解題方法,促進解題速度和解題正確率的提高。進行解題后反思的過程,就是知識領悟到產出原因的探究性過程。具體而言,可在如下方面展開高中物理題的解題后反思:
一、反思原理:抓住物理解題根本
任何物理題都必然體現(xiàn)了一定的物理原理,例如,經典力學原理牛頓三大定律、經典電學原理焦耳定律等。物理原理是進行物理解題的根本出發(fā)點,如果在解題時使用了錯誤的原理,就會導致整個解題方向出現(xiàn)偏差,不僅可能導致物理計算變得復雜,更嚴重的是還可能導致得出錯誤的結果。因此,在完成物理解題后,首先應該反思的就是這道物理題背后所體現(xiàn)的物理原理,并總結此題對于該原理的考查方式:是直接考查,還是設置一定的生活情境進行考查?是直接在題設中拋出原理,還是需要在對閱讀題目的過程中自行匹配適用于題目的原理?在分析完題中原理之后,還需要審視自己對于此原理的理解水平:是否能回想起原理的全部內容?是否能以自己的語言對原理進行二次表達?對于這些問題,學生都要做出清晰的回答。
例如,對于“小明和小王兩人玩拔河游戲,結果小明獲勝,小王落敗,那么小明和小王誰受到的拉力大?”這道高中物理題,學生應該運用的是相互作用力的知識,而相互作用力體現(xiàn)了牛頓第三定律。因此學生在解題后就可以這樣展開反思:牛頓第三定律的內容是什么?這道題中是如何考查牛頓第三定律的?
二、反思過程:有效提高解題效率
物理講究活學活用,因此重視過程。對高中物理題進行解答有一個完整的過程:審讀題目——匹配原理——進行解答。這三個步驟環(huán)環(huán)相扣,共同推動著物理解題的完成。因此,在對題中物理原理進行反思之后,學生對于其他兩個環(huán)節(jié),也要及時進行反思。其一,反思審題過程:是否完全提煉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是否正確理解題目設問內容?是否有效抽取題目情境體現(xiàn)的物理模型?其二,反思解題過程:解題速度是否得到了保證?解題中是否運用了正確的方法?答案的得出,是出于運氣還是出于能力?通過這樣對于解題過程的反思,學生能夠實現(xiàn)自我檢驗,減少“蒙”物理題的情況,而是一步一步地推進上述解題過程,從而扎實地完成物理解題。
例如,在完成“A車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駛時,制動后40s停下。當A車在平直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駛時,發(fā)現(xiàn)前方180m處有一B車以10m/s與本車同方向行駛,若A車司機立即對本車采取制動措施,兩車是否會相撞?”這道題的解題后,學生需要反思,自己是否完全提取了題目中所給出的時間和速度信息、解題思路的得出是否順暢快速、對加速度公式的應用是否準確熟練等。
三、反思方法:科學提煉解題模型
由于物理題本身的命制邏輯較為嚴密,除非隨意蒙選,否則不可能憑空得出解答,必須通過一定的方法來完成解題,因此總結解題時所用的方法,能夠鍛煉學生的解題思維,在遇到相似題型的時候,快速為其匹配相應的解題方法。有的物理題,還有不止一種解題方法,那么學生在進行解題后反思時,就可以嘗試以其他方法對于這道題進行多次解答,對這些方法進行比較,選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生在運用多種方法解題時,還可能遇到不同方法得出不同結果的情況,這時對解題步驟進行對比,找出自己的不足,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由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首先想到的,一般都是自己最為熟練的方法,因此一題多解,能夠幫助學生破除思維定式,在解題時率先考慮最簡單的解法。
例如,對于“某車緊急剎車后經8s停止,設該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若它在最后1s內的位移是3m,則該車在剎車過程中通過的位移是多少?”這道題,學生可以使用的方法就有公式套用法、逆向思維法、圖像輔助法等。當使用其中某種方法完成解題后,學生可以再應用其他方法,多次嘗試,多次總結。
四、反思錯因:避免錯誤重復出現(xiàn)
學生在解高中物理題時,難免會出現(xiàn)錯誤。對于這些錯誤,學生不該逃避或忽視,而應直面錯誤,分析出錯的原因,防止錯誤重復出現(xiàn)。對于錯誤的反思,亦是高中物理解題后反思的重要內容,以錯誤為鑒,學生對于物理原理的適用范圍、對于自身存在的不足都會有更清晰的認知。高中物理題常見的出錯原因有以下幾種:計算錯誤;看錯題中條件;使用的物理原理不當;理解題意不到位;對于題設所指判斷錯誤;受生活常識干擾等。值得注意的是,學生不能籠統(tǒng)地將錯因簡單歸類,而是要把錯因與每一道具體的物理題相結合,使錯因能夠詳盡地反映出題目中固有的迷惑性,從而在下次解題時繞開這些出題人刻意設置的陷阱,順利完成解答。
總而言之,高中物理解題在“精”而不在“多”,簡單的“題海戰(zhàn)術”,無法實現(xiàn)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只有在學生解完每一道題之后,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高效的總結,反思解題原理、解題過程、解題方法、錯誤原因,才能確保每一道題都能為學生帶來收獲,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物理學習。
【參考文獻】
[1]王瀚永.淺析高中物理解題思維中的反思學習策略[J].祖國,2017(20).
[2]劉思芮.淺析利用反思提高高中物理解題實效性[J].青年時代,2017(6).
作者簡介:湯曉紅女江蘇南京 1980年3月漢族本科物理教育職稱:中教二級,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