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清
摘 要:隨著信息時代的發(fā)展,互聯網的普及,教育部門對小學數學的教學要求越來越高,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今的教學需求。差異化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性,所謂差異性教學模式,就是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以實現學生的最大化發(fā)展。本文對差異化教學模式展開具體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 差異化教學模式 初探
小學教育是教育的初級階段,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也是小學教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往往只顧及到全體而忽視了個體。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不僅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更要滿足學生數學學習的個性化需求,為后續(xù)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實行差異化教學模式,有利于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1]
一、差異化教學模式的概念及內涵
差異化教學模式,是指教師依托一定的教學理念,根據學生興趣愛好、認知水平、學習特點等具體情況,科學劃分為若干層次 ,并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應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實行個性化教學,進而提高每個層次學生的具體學習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新課標指出:我們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要注重數學理論知識的傳授,更要挖掘學生的智力潛能,深化學生的綜合數學素養(yǎng)。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開展差異化教學模式,不僅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更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應用差異化教學模式,開展差異化教學,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認知水平、理解能力、學習特點等方面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數學活動,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1]
二、互聯網+差異化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策略
1.尊重個體差異,分層設定教學目標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動向,合理分層,科學設置相應的數學教學目標,推動不同層次的學生實現身心發(fā)展,提升教學質量。小學生身心尚不成熟,個性化比較強,如果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恐怕不能適應當前的教學發(fā)展需求。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學生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目標,結合教學內容,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例如,制定每學期的數學教學目標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靈活設置教學目標,可以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學習情況好的分為A類,依次為學習良好、學習較差的。針對學習基礎比較好的學生,要求他們熟練掌握數學知識,提升數學應用能力,深化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針對數學學習基礎一般的學生,教師要幫助他們樹立數學自信,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及時幫助他們解決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問題。針對學習表現差的則要多管齊下,如:開小灶、成立學習一對一互助組、多溝通形成家校合力等措施。
不同程度的學生制定的目標也不同,而在分層的時候可以根據孩子平時的成績及各項表現顯示的數據進行。差異化教學目標的達成目的是讓他們逐層進步,最終達到優(yōu)秀。
2.引入微課教學,促進個性化發(fā)展
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引入,教學手段也越來越先進了,我們更要借助信息技術改革教學模式,引入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拓展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機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教學人教版四下《雞兔同籠》,教材原在五上冊現下放到四下,舍棄了方程解,主要圍繞列表法和假設法兩種方法教學。為了便于學生對假設法的理解,還結合了畫圖的方法。同時在列表法中,有一一列舉、折中法、跳躍法、區(qū)間法等,加上還要滲透化繁為簡、建模思想等,課內教學時間緊張。怎么辦呢?如果這時候插入一個微課,就可以把雞兔同籠的其他古人、民間的抬腿法、去腿法、金雞獨立法等進行拓展延伸。
這樣將微課等引入教學,可以讓不同的孩子獲得不同的發(fā)展。優(yōu)秀的孩子看微課,可學習別人是怎么制作怎么選題的;中等的孩子看微課是為了鞏固;差的孩子則可以反復觀看復習。創(chuàng)設“互聯網+差異化”教學環(huán)境克服了傳統(tǒng)教育對時間的限制,避免了一旦錯過課堂就難以彌補的缺陷,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
3.設置合理的教學問題,滿足個性化需求
教師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設計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問題,不僅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興趣,還可以讓學生重復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例如以教學人教版五上《梯形的面積》的教學為例,在練習環(huán)節(jié)可以選擇3道難易程度不等的題目,分別為:(1)已知梯形的上底7厘米,下底5厘米,高4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2)如圖B: 請選擇合適的條件,求梯形的面積。
(3)黃伯伯用長22厘米的籬笆沿著圍墻圍一個直角梯形菜地,如圖C:
求菜地的面積是多少厘米?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程度選擇完成哪種類型的題目,也可以逐題挑戰(zhàn),注意到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完善了數學教學的效果。
其次,在提問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注重問題設置的難度。難度過高,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難度過低,又降低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所謂的“跳一跳摘果果”,就是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促進學生最大限度的發(fā)展,提升教學質量。
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差異化教學模式的重要表現形式是分層練習,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優(yōu)化數學練習的設計,靈活設計數學分層練習目標,推動學生實現個性化的訓練效果,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數學知識,深化數學實踐,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石平.基于人工智能的“互聯網+教育”新模式探究[J].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教育信息化),2017(8):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