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翱翔天際,你深潛海底,而是我在講臺揮灑恣意,你卻在低頭玩手機?!边@句調侃之言,恰恰道出了當前中職學校課堂教學的一大痛點。近年來,在中職校園里,智能手機成了學生的“標配”,它在給大家的學習、生活、娛樂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使得校園“低頭族”大量出現(xiàn),從而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這一問題引發(fā)了教師和家長關于“校園內是否應該禁用手機”“教師是否有權力沒收手機”“無手機課堂的得與失”等的種種思考。
一、校園“低頭族”的成因分析
(一)學生自身原因
筆者在與中職生“低頭族”聊天談心時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進入中職學校后,普遍存在學習目標不明確、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模糊、自制力不強、學習動力不足等問題。此外,部分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較弱,自我封閉,不愿與老師、同學交流,對身邊事情不甚關心,將個人情感寄托于虛擬的網(wǎng)絡世界。
(二)電子游戲泛濫
功能配置日益完善的智能手機為電子游戲的風靡提供了“溫床”。如《王者榮耀》《夢幻西游》《絕地求生大逃殺》等游戲,其逼真的光影特效、靈活的人物互動和炫彩的場景設計,對心智尚未成熟、定力不強的中職生來說具有極其強烈的誘惑。
(三)課堂教學缺乏吸引力
目前,在一些中職學校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理實教學比例不協(xié)調、新教學技術應用率不高、教學內容更新較慢,造成教學內容理論多、實踐少,學生聽不懂或不感興趣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低頭族”現(xiàn)象的蔓延。
(四)家長的監(jiān)管缺位
手機為家長了解學生的在校學習生活狀況提供了便利,但是家長對學生使用手機的目的、時長等缺乏監(jiān)管。甚至部分家長單純地認為監(jiān)管只是學校的事情。然而,學校并非行政處罰主體,對于禁用手機的問題,一旦操作不當,就可能引發(fā)師生沖突,甚至會陷入輿論漩渦,對學校的正常教育教學秩序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在治理和規(guī)范校園“低頭族”的問題上,學校往往比較謹慎。
(五)校園文化氛圍不濃
中職生學習任務較輕,課余時間充足,這也為“低頭族”的出現(xiàn)提供了條件。筆者在調研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低頭族”都明白過度沉迷手機會對身體、學習、生活造成不良影響,但是放下手機又無所事事,久而久之,玩手機便成了其課余生活的主要內容之一。
二、消除“低頭族”的對策分析
(一)嘗試引入“學校+家長”的管理機制
家長、學生和學校猶如三駕馬車,在解決中職生德育問題上,都具有重要作用。家長的態(tài)度往往對學生的行為和學校管理產(chǎn)生重要影響。因此,在破解“低頭族”的問題上,學校方面要努力獲得家長的支持,可以通過班級家長微信群將學生沉迷手機的現(xiàn)狀、危害進行普及,適時提出構建“無手機課堂”的倡議,向家長告知學校擬采取的措施及違規(guī)處置意見等,爭取獲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以便達成共識,從而減少“無手機課堂”實施過程中,來自于家長的阻力。
(二)探索構建“無手機課堂”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主題班會、辯論會等形式在班級中開展關于“沉迷手機利弊觀”的大討論,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實施“無手機課堂”贏得輿論支持。其次,教師應明確告知學生開展“無手機課堂”的目的、意義、實施方案及違規(guī)處理辦法,并適時開展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使學生在踐行“無手機課堂”過程中有更強的主動性和自律性。最后,教師應該從法律角度給學生講清上交手機的行為與“罰沒”“沒收”或“暫扣”等行政處罰行為的區(qū)別。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
為豐富中職生的課余生活,學校應針對學生愛好廣泛、好奇心強、樂于接觸新鮮事物的特點,廣泛開展文藝表演、體育競技、人文講座、主題實踐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校園活動,給學生提供展現(xiàn)風采的舞臺,逐步引導學生走出封閉的世界。此外,學校還可以利用重要節(jié)日和社會熱點事件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學生提升自我修養(yǎng),提高辨別能力,培養(yǎng)優(yōu)良品質,有效降低手機對學生的負面影響。
(四)持續(xù)推進教學改革
學校應加強對中職課堂教學內容的研究和改革,適當調整理論與實踐教學內容的授課比例,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使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本土化”校本教材,堅持“夠用”原則,使教學內容貼近學生實際。另外,學校要提高一線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鼓勵教師發(fā)揮技術優(yōu)勢,努力營造活潑、生動的教學氛圍,拓寬學生視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五)健全學生管理制度
學校應進一步健全學生管理制度,制訂切實可行的手機使用管理規(guī)范,對可以使用手機的時間和場地進行明確規(guī)定,并將之納入學校管理制度貫徹執(zhí)行。學校可以實行校園無線網(wǎng)絡定時斷網(wǎng)制度,對學生上網(wǎng)時長進行有效規(guī)范。同時,還要加強學生網(wǎng)絡安全教育,提高學生鑒別垃圾信息的能力,預防電信詐騙,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六)加強對“低頭族”的心理輔導
學校應加強對“低頭族”的心理矯正輔導,在引導“低頭族”放下手機的同時,要注意傾聽學生的心聲,幫助學生調控情緒、緩解壓力。此外,學校應鼓勵學生樹立自信,主動與同學溝通交流,培養(yǎng)和發(fā)展個人興趣,逐步減少對手機的依賴。
(七)政府加強調控,給予政策指導
目前,學生已經(jīng)成為手機消費市場的潛在主力,各大通信運營商針對學生族的“優(yōu)惠套餐”層出不窮,這些問題需要政府充分發(fā)揮宏觀調控作用,進行有效干預。同時,政府還要加強源頭治理,凈化網(wǎng)絡空間,加大對網(wǎng)絡游戲的監(jiān)控管理,有效防治未成年人沉迷游戲。此外,教育行政部門可以出臺一些法律法規(guī),賦予學校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并就自由的空間、裁量的尺度和處置的措施等予以明確規(guī)定,消除學校的管理“掣肘”之難。
“低頭族”現(xiàn)象是當前社會的“流行病”,也是考驗學校管理智慧的重要課題。若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離不開家長的參與、學校的管理、學生的自律和政府的調控。“路雖彌,不行不至;事雖小,不做不成?!毕嘈磐ㄟ^大家共同努力,校園“低頭族”定會放下手機,跑跳于校園,追逐于操場,釋放天性,彰顯自我。
(責編? 張德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