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重思中國勞動憲法的興起*

      2019-02-20 03:20:50
      中國法律評論 2019年1期
      關鍵詞:憲法民主勞動

      閻 天

      北京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

      “勞動憲法”是對“勞動”與“憲法”之間關系的表達,勞動既可以是憲法規(guī)制的一個社會領域/部門,又可以是貫穿憲法全文的、對于憲法具有結構支撐和整體定性作用的制度,還可以是先于憲法而存在的邏輯前提。三種關系形態(tài)均存在于我國,而第二種形態(tài)是我國區(qū)別于美國的特色所在。勞動是實現(xiàn)憲法五項重大價值目標——生計、民主、平等、光榮和效率——的重要手段?!秳趧臃ā酚幸庾R地將自己視作憲法實施法,但是尚不能很好地支撐憲法價值,使得中國勞動憲法處于“興而未起”的歷史階段。為了推動中國勞動憲法的興起,需要發(fā)揮現(xiàn)有立法的行憲作用,制定新的行憲立法,并且著眼未來,探討釋憲方法。

      本文嘗試回答三個問題:勞動憲法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三年前,筆者曾發(fā)表《中國勞動憲法的興起》一文,1閻天:《中國勞動憲法的興起》,第七屆政治、法律與公共政策年會主旨報告。本文是對該文的反思和擴展。

      一、勞動憲法的三種形態(tài)

      最近上映的一部電影,頌揚母愛,廣受好評。筆者觀看過后,雖然深受感動,卻也如鯁在喉,不是滋味。電影里塑造了三位媽媽,她們都盡心照料孩子,卻都不具備勞動者的基本素質(zhì):第一位律師媽媽,在離婚訴訟中代理男方,卻因為母性相通而同情女方,當庭要求法院判決女方勝訴。此舉嚴重違反律師職業(yè)道德,在某些國家恐有吊銷執(zhí)業(yè)資質(zhì)之虞。第二位全職媽媽,遭男方拋棄后頓時暴露出毫無社會經(jīng)驗的特質(zhì),明知對方請了大律師,卻不找代理人;眼看有敗訴風險,當即自殺。遇到困難時沉不住氣、想不出轍、悲觀逃避、不顧后果、殃及鄰人,怎么看都沒法讓用人單位放心。第三位保姆媽媽,通過傷害主家幼女騙得崗位,企圖拐賣主家幼女為自己女兒治病,未及脫手而遭圍捕,為了拒捕而威脅殺害主家幼女。樁樁件件,都與職業(yè)操守背道而馳,更涉嫌犯罪。

      三位母親都有難處,都值得同情。但是,影片將她們塑造成“不宜從事職業(yè)勞動”的形象,并且有意無意地將這種職業(yè)無能歸因于母性,這就與憲法的精神相沖突了。在憲法上,婦女既是勞動者(第48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經(jīng)濟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又是母親(第49條:母親受國家的保護)。這兩個身份都受到憲法的保護,而條文上的連續(xù)性也表明了兩個身份之間的密切關聯(lián)。憲法并不認為母親不宜勞動;相反,勞動的母親才最光榮(第42條:勞動是一切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的光榮職責)。

      女性因勞動而解放,男女因勞動而平等。自由與平等的憲法價值,都依靠勞動來支撐??梢姡瑒趧訉τ谖覈鴳椃ǖ囊饬x并不局限于一個憲法所要規(guī)制的領域,而是更為普遍,也更為雋永。這就引出了“勞動憲法”概念的根本問題:勞動與憲法之間,究竟是什么關系?

      “勞動憲法”本是德國憲法學上的概念,德國暨大陸法系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學者一般將其納入“部門憲法”序列,將勞動界定為憲法所規(guī)制的部門之一,進而探討憲法與勞動法在勞動事務上的互動關系。2蘇永欽主編:《部門憲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版。這種理解與美國憲法學上所謂的“憲法領域”(constitutional sphere)概念相當,即勞動乃是與教育、公共設施等并列的社會領域,憲法針對不同領域采取不同的滲透角度、手段和深度。3“憲法領域”的典型用法見Bruce Ackerman, We the People, Vol. 3: The Civil Rights Revolution, Cambridge: Belknap,2014。阿克曼強調(diào),在民權革命中,憲法針對不同領域采取不同對策,不存在普適的做法。見該書第12頁及第二編各章。該書中文本已經(jīng)由筆者譯出,即將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類似的用法見于[美]羅伯特·C. 波斯特:《憲法的領域:民主、共同體與管理》,畢洪海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波斯特認為,憲法把社會生活分成了三類領域(domain),在其中分別建立起民主規(guī)則、共同體規(guī)則和管理規(guī)則。略微放開視界,就語義而言,“勞動憲法”是對“勞動”與“憲法”之間關系的表達,這種關系至少可以表現(xiàn)為三個形態(tài):一是勞動是憲法規(guī)制的一個社會領域/部門,憲法一旦離開勞動就會殘缺,德國憲法就屬于這種形態(tài);二是勞動是貫穿憲法全文的、對于憲法具有結構支撐和整體定性作用的制度,憲法一旦離開勞動就會癱瘓;三是勞動是先于憲法而存在的邏輯前提,憲法一旦離開勞動就會崩解,這種形態(tài)切合所謂“勞動人民制憲”的觀點。4王旭認為,“現(xiàn)行《憲法》中的勞動權規(guī)范既是一種保障私權的權利規(guī)范,也是蘊含社會主義國家的國家倫理的重要承認規(guī)范?!蓖跣瘢骸秳趧?、政治承認與國家倫理——對我國〈憲法〉勞動權規(guī)范的一種闡釋》,載《中國法學》2010年第3期。勞動是獲得政治承認的前提,這與“勞動創(chuàng)造人民”的觀點較為接近。形象地說,如果將憲法比作人體,那么勞動就是四肢、軀干或胚胎,分別對應三種勞動憲法形態(tài)。

      對于美國這樣一個資本主義——憲法保護資本雇傭勞動——的國家而言,第三種形態(tài)基本超出其想象力;第二種形態(tài)雖然為個別學者所主張,5例如,政治學家和法學家茱迪·史珂拉(Judith Shklar)認為,美國公民身份的基礎是勞動謀生權(the right to earn)和投票選舉權(the right to vote),賦予勞動以“國本”的崇高憲法地位。[美]茱迪·史珂拉:《美國公民權:尋求接納》,劉滿貴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但是缺乏憲法文本上的依據(jù)——畢竟美國憲法上從未出現(xiàn)“勞動”一詞;第一種形態(tài)則與美國憲法頗為契合,成為學界的共識。那么中國呢?首先,第一種形態(tài)的勞動憲法確實存在于我國。如果對憲法第二章做“板塊構造學”的分析,勞動權(第42、43、44條)規(guī)定在權利總則和政治權利之后,位于社會保障權、受教育權及特殊群體社會權利之前,處在政治與社會兩大板塊的分界線上,是一個獨立的、受到憲法管控的“次大陸”。國內(nèi)學者通常也將勞動權列為社會權的一種加以討論。

      其次,第三種形態(tài)的勞動憲法有其條文依據(jù)。這種形態(tài)的邏輯是:勞動創(chuàng)造人民,人民創(chuàng)制憲法。這個邏輯有助于理解兩個憲法條款。一是公民有勞動的義務(第42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因為,如果不勞動,就不再是人民的一員了。二是國家武裝力量要保護人民的勞動(第29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屬于人民。它的任務是保衛(wèi)人民的和平勞動)。因為,如果勞動不存在,人民也就不存在了。這些規(guī)定毫無疑問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暨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遺產(chǎn),將會獲得尊崇和銘記。但是,這種形態(tài)的勞動憲法通常缺乏解釋學上的意義。因為,憲法一經(jīng)創(chuàng)制,人民就退居幕后,6例如陳端洪認為,“制憲權顯現(xiàn)的時刻,也就是制憲代表出場的時刻……在常規(guī)政治下,制憲權退隱,憲定權發(fā)揮作用。制憲權退隱即是主權者人民退隱” 。陳端洪:《制憲權與根本法》,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第一章。多數(shù)觀點認為,美國制憲以后,人民就不再出場;少數(shù)觀點如阿克曼認為,人民會在憲法時刻(constitutional moment)出場。[美]布魯斯·阿克曼:《我們?nèi)嗣瘢旱旎?,汪慶華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一章。西格爾(Reva B. Siegel)等則認為,人民在社會運動中都會出場,這就把人民出場常態(tài)化了,但這種觀點的響應者不多。Reva Siegel, The Jurisgenerative Role of Social Movements in U.S.Constitutional Law [for publication with the papers of the Seminario en Latino Am é rica de Teoria Constitucional y Politica (SELA), June 10-12, 2004, Oaxaca, M é xico]。否則就談不上憲法的安定性;而人民是勞動與憲法之間的邏輯紐帶,一旦人民退場,紐帶就斷開了,運用勞動去詮釋憲法就解釋不通了。歸根結底,第三種形態(tài)下的勞動具有制憲權的意義,卻與憲法解釋關聯(lián)甚?。凰歉锩倪z產(chǎn),卻不能、也不宜進入日常政治。

      最后,中國勞動憲法與美國的差異在于存在第二種形態(tài),即勞動是憲法上的一種遍在(omnipresence)。本文就著重研究這個形態(tài)。

      二、勞動憲法的五大價值

      為什么說勞動是憲法上的遍在?因為,勞動是實現(xiàn)憲法五項重大價值目標——生計、民主、平等、光榮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正是因為勞動這個手段的用途太廣、地位太重要,所以憲法反復提及“勞動”概念,竟然達到了三十次之多。

      第一,生計價值。保障和改善生計的目標體現(xiàn)在憲法關于物質(zhì)文明、國家富強及現(xiàn)代化等的愿景(序言:中國各族人民將逐步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推動物質(zhì)文明發(fā)展,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無論怎樣定義勞動,勞動都是絕大部分社會成員生計的主要來源,所以勞動制度是實現(xiàn)生計價值的主要支撐。憲法為了確保勞動者通過勞動獲得體面的生活,避免重演舊社會勞動者奔忙終日而不得飽腹的悲劇,對勞動制度做了一系列安排,包括:勞動權與國家創(chuàng)造就業(yè)條件的義務;國家改善勞動條件、提高勞動報酬、實施勞動訓練的義務(第42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國家通過各種途徑,創(chuàng)造勞動就業(yè)條件,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并在發(fā)展生產(chǎn)的基礎上,提高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國家對就業(yè)前的公民進行必要的勞動就業(yè)訓練);勞動者的休息休假權和退休權(第43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國家發(fā)展勞動者休息和休養(yǎng)的設施,規(guī)定職工的工作時間和休假制度。第44條:國家依照法律規(guī)定實行企業(yè)事業(yè)組織的職工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員的生活受到國家和社會的保障),等等。橫向比較,我國憲法為了保障勞動者生計所做的制度安排比大部分國家都要全面,特別是比美國要充分得多。7參見[美]卡斯· R.桑斯坦:《為什么美國憲法缺乏社會和經(jīng)濟權利保障?》,傅蔚岡譯,載中國法學網(wǎng):http://www.iolaw.org.cn/showNews.asp?id=10847,2018年11月18日訪問。絕大部分關于我國勞動憲法的研究都集中在這個問題上。

      第二,民主價值。8關于中美兩國的勞動制度與憲法民主價值,詳見閻天:《美國集體勞動關系法的興衰——以工業(yè)民主為中心》,載《清華法學》2016年第2期。傳統(tǒng)上,民主局限在政治領域,甚至政治領域的民主恰恰是為了保障經(jīng)濟和社會領域的不民主而存在。20世紀以來,民主開始進入經(jīng)濟領域。所謂經(jīng)濟民主,有兩種含義:一是提高勞動在分配中的地位,二是提高勞動在管理中的地位。在美國,分配上的經(jīng)濟民主基本沒有被憲法承認,最激進的嘗試無非是Goldberg vs. Kelly案(通過濟貧實施二次分配),而該案的判決已經(jīng)被推翻;9Goldberg vs. Kelly, 397 U.S. 254 (1970);Matthews vs. Eldridge, 424 U.S. 319 (1976)。管理上的經(jīng)濟民主在羅斯福新政時期建立起來,并且通過了憲法審查的考驗,主要體現(xiàn)在勞資之間通過集體談判(相當于制憲)達成協(xié)議(相當于憲法),通過企業(yè)管理(相當于行政)、仲裁(相當于司法)和局部的規(guī)則制定(相當于立法)來實施協(xié)議,從而達成企業(yè)內(nèi)的勞資共治(相當于憲治)。10如今,憲法已經(jīng)極少關心管理上的經(jīng)濟民主,11關于美國憲法與勞動問題的脫鉤,參見James Gray Pope, "Labor and the Constitution: From Abolition to Deindustrialization",65 Tex. L. Rev. 1071 (1987)。一些學者認為,問題出在勞動法沒有和民權法聯(lián)姻,以至于當憲法焦點轉移到民權問題時,勞動問題受到了冷落。Lisa L. Goluboff, The Lost Promise of Civil Righ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7.僅有的成果也不斷遭到最高法院判決的侵蝕。12參見Julius G. Getman, The Supreme Court on Unions: Why Labor Law Is Failing American Workers, ILR Press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16。最新案例如Janus v. AFSCME, 585 U.S. _ (2018)。我國憲法對于經(jīng)濟民主、特別是民主分配的認可比美國要穩(wěn)固得多,但是相應的勞動制度安排則不如美國充分。分配上的經(jīng)濟民主,在憲法上體現(xiàn)為按勞分配制度(第6條: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管理上的經(jīng)濟民主,在憲法上體現(xiàn)為人民管理經(jīng)濟和社會事務(第2條:人民依照法律規(guī)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jīng)濟和文化事業(yè),管理社會事務),這一管理權特別適用于公有制經(jīng)濟組織(第16條:國有企業(yè)依照法律規(guī)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和其他形式,實行民主管理。第17條:集體經(jīng)濟組織實行民主管理,依照法律規(guī)定選舉和罷免管理人員,決定經(jīng)營管理的重大問題),也應該涵蓋其他類型的經(jīng)濟組織。特別是,第16條和第17條結構一致,都分為兩款,第一款規(guī)定組織的自主經(jīng)營權,第二款規(guī)定職工/成員的民主管理權。這兩條是之前歷次憲法都沒有規(guī)定的,它們反映了制衡的邏輯:以民主管理制衡自主經(jīng)營,防止自主經(jīng)營權被濫用而侵害職工/成員的利益。民主管理不是錦上添花、可有可無的,而是與自主經(jīng)營互為前提,這個憲法邏輯被遺忘已久。

      第三,平等價值。勞動對于憲法平等價值的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婦女和少數(shù)民族兩個群體上。一是國家要為這兩個群體培養(yǎng)干部和人才(第48條:國家培養(yǎng)和選拔婦女干部。第122條:國家?guī)椭褡遄灾蔚胤綇漠數(shù)孛褡逯写罅颗囵B(yǎng)各級干部、各種專業(yè)人才和技術工人),這屬于“以扶助促平等”,超越了憲法通常所保護的“以競爭促平等”。憲法上保護的平等大致可分為三種:其一為自由競爭,消除偏見意義上的平等,例如公民之間的平等(第33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二為扶助弱者,消除劣勢意義上的平等;其三為結果均一,消除競爭意義上的平等,例如人大代表的少數(shù)民族名額保留制度(第59條:各少數(shù)民族都應當有適當名額的代表)。二是在需要實現(xiàn)平等的社會生活各領域,勞動平等具有基礎地位,勞動者之間的平等是其他領域平等的前提。所以,憲法在已經(jīng)規(guī)定婦女在各領域與男子平等之后(第48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jīng)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又專門規(guī)定了勞動領域的平等(第48條:國家實行男女同工同酬,培養(yǎng)和選拔婦女干部)。

      第四,光榮價值。光榮是一種倫理道德的評價,也是對于個人內(nèi)心認同需求的滿足。在基督教傳統(tǒng)下,勞動被視作失樂園后的懲罰,只有苦痛,難言幸福,更談不上光榮;新教倫理將勞動與舊貴族無節(jié)制的享樂對立起來,崇尚勞動,但是并不能掩飾雇傭勞動壓榨和摧殘勞動者的本質(zhì)。只有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才是光榮的(第42條:勞動是一切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的光榮職責)。這種光榮并非來自節(jié)制、奮斗等資本主義的美德,而是來自勞動的公共性。勞動并非僅僅為了個人私利而為之,而是為了公共利益、為了社會主義國家的現(xiàn)代化而奮斗。公有制經(jīng)濟成分與公共利益的關系最為直接和緊密,在其中工作的勞動者的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國家利益的重合度也最高(第42條:國有企業(yè)和城鄉(xiāng)集體經(jīng)濟組織的勞動者都應當以國家主人翁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勞動);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國家要通過提倡、獎勵的手段鼓勵勞動[第42條:國家提倡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獎勵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第24條: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括敬業(yè)),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特別是“公而忘私”的義務勞動(第42條:國家提倡公民從事義務勞動)。

      第五,效率價值。這是勞動所服務的、經(jīng)常被忽略的憲法價值。我國憲法包含著特定的經(jīng)濟發(fā)展思想,這與美國憲法差異明顯。13霍姆斯大法官曾說:“第14修正案并不實施赫伯特·斯賓塞先生的《社會靜力學》?!盠ochner vs. New York, 198 U.S. 45,75 (1905). 參見田雷:《短意見的長歷史——重讀霍姆斯大法官在洛克納訴紐約州案中的反對意見》,載《師大法學》(2017年第2輯),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第388—403頁。從供給側來講,勞動生產(chǎn)率的提高是經(jīng)濟增長的根源;與歷次憲法相比,現(xiàn)行憲法特別突出經(jīng)濟發(fā)展,而手段則是提高勞動者的素質(zhì)、改進勞動組織和管理(第14條:國家通過提高勞動者的積極性和技術水平,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完善經(jīng)濟管理體制和企業(yè)經(jīng)營管理制度,實行各種形式的社會主義責任制,改進勞動組織,以不斷提高勞動生產(chǎn)率和經(jīng)濟效益,發(fā)展社會生產(chǎn)力)。正是從反對計劃經(jīng)濟的平均主義出發(fā),憲法規(guī)定了按勞分配制度(第6條: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4憲法上的按勞分配具有兩個面向:一是反對平均主義,二是反對按資分配,分別對應第6條的第一款和第二款。勞動法不能不講效率,這是憲法的命令;而這并不意味著勞動法惟效率是從,要點在于不同價值之間的辨析與協(xié)調(diào)。

      三、勞動憲法的興起之路

      勞動憲法如此重要,怎樣落實呢?在美國,憲法與勞動一共發(fā)生過四次重要的聯(lián)結,從而形成了勞動憲法。每一次聯(lián)結都經(jīng)由憲法革命(阿克曼意義上的“憲法時刻”)完成,制憲、修憲、釋憲和行憲則分別充當了關鍵節(jié)點。

      制憲是第一次憲法革命,憲法與勞動“握手”的成果是所謂的逃奴條款(fugitive clause)。根據(jù)這一條款,黑奴和白奴都不能以逃離州境為手段擺脫奴隸身份,而是“一處為奴,處處為奴”。歷史地看,奴隸制當然有反動的一面,逃奴條款也很可能反映了美國制憲者的階級局限。15參見[美]查爾斯·A. 比爾德:《美國憲法的經(jīng)濟觀》,何希齊譯,商務印書館1989年版。但在當時,憲法起到了穩(wěn)定勞動關系的作用,也釋放了奴隸制的生產(chǎn)潛力。

      內(nèi)戰(zhàn)暨重建時期的修憲是第二次憲法革命,憲法與勞動“握手”的成果是美國憲法第13、第14修正案。第13修正案廢除了奴隸制,而第14修正案在形式上廢除了針對黑人的歧視(平等保護條款),保障了他們自由出賣勞動力的權利(正當程序條款)。雖然種族歧視并沒有真正結束,但是修憲為雇傭勞動關系的普遍建立提供了條件,有力促進了工業(yè)化。

      新政時期的釋憲是第三次憲法革命,憲法與勞動“握手”的成果是一系列支持新政勞動立法的判決:西濱旅店訴帕里什案、16West Coast Hotel Co. vs. Parrish, 300 U.S. 379 (1937).國家勞動關系委員會訴瓊斯和勞林鋼鐵公司案17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Board vs. Jones & Laughlin Steel Corp., 301 U.S. 1 (1937).等。在此之前,最高法院在德布思案中,通過解釋州際貿(mào)易條款,將集體勞動關系納入聯(lián)邦事權;18In re Debs, 158 U.S. 564 (1895).在洛克納案中,運用實體性正當程序理論,將所謂契約自由規(guī)定為勞動關系的原則。19Lochner v. New York, 198 U.S. 45 (1905).面對羅斯福填塞法院計劃的威脅,最高法院認清了大蕭條以來的政治經(jīng)濟形勢,及時轉向新政陣營,判決兩部重要的新政勞動立法——《公平勞動基準法》和《國家勞動關系法》——合憲。新立法獲得憲法安定性之后,極大地緩解了勞資矛盾,改善了勞工境遇,釋放了工業(yè)產(chǎn)能,幫助美國打贏了“二戰(zhàn)”。

      民權運動時期的行憲是第四次憲法革命,憲法與勞動“握手”的成果是以《1964年民權法》為代表的民權立法。美國憲法第14修正案規(guī)定,國會有權制定適當法律來執(zhí)行該修正案,而《1964年民權法》則是國會有史以來所做的最重要努力。該法以州際貿(mào)易條款為立法依據(jù),在第7篇規(guī)定了遏制勞動就業(yè)領域歧視的措施,20閻天:《〈一九六四年民權法〉第七篇選譯》,載閻天編譯:《反就業(yè)歧視法國際前沿讀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104—112頁。這成為各國反就業(yè)歧視法的典范。由于憲法革命所賦予的高度民主正當性,《1964年民權法》被視為具有準憲法地位的超級立法(super statute),21William N. Eskridge. Jr. & John Ferejohn, Super-Statutes, 50 Duke L. J. 1215 (2001).甚至被認為和憲法文本具有相同的效力。22Bruce Ackerman, We the People, vol. 3: The Civil Rights Revolution, Cambridge: Belknap, 2014.

      美國的經(jīng)驗表明,制憲和修憲是勞動憲法的生成之道,而釋憲和行憲則是勞動憲法的實施之道。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通過立法將憲法的命令具體化、操作化,是重建時期修正案區(qū)別于憲法正文和先前修正案的重要特征。這一規(guī)定觸及了憲法實施的結構,即單純以司法為中心來實施憲法是不夠的,囿于司法分支本身“既不掌握錢袋、又不掌握刀劍”的局限,必須開掘立法和行政分支在實施憲法方面的潛力,建立所謂各分支分工協(xié)作的結構(departmentalism)。這種思路與我國憲法較為契合:憲法序言指出,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并不僅僅屬于某一機關,而是屬于“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序言: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我國的釋憲及合憲性審查機制尚在建設中,而運用立法(包括行政立法)行憲則行之有年。事實上,我國政府在論證憲法獲得了全面實施的時候,最常用的論據(jù)就是以立法行憲。

      歷史地看,《勞動法》在制定過程中,有意識地將自己視作憲法實施法,對于勞動所要追求的五大憲法價值均有所體認,對于憲法上的各項勞動制度均有所接納。這主要體現(xiàn)在《勞動法》第一章“總則”:生計價值體現(xiàn)在第3條所設定的勞動報酬、休息休假等方面的權利,以及第5條所設定的國家提高勞動者生活水平的義務;民主價值體現(xiàn)在第7條所設定的工會結社權和第8條所設定的民主管理權;平等價值體現(xiàn)在第3條所設定的平等就業(yè)權;光榮價值體現(xiàn)在第6條所規(guī)定的提倡義務勞動、表彰勞模等;效率價值體現(xiàn)在第1條對于立法目的的宣示:“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p>

      由此可證,《勞動法》第1條所稱的“根據(jù)憲法,制定本法”并非虛言。立法者真誠地希望通過這部立法來落實憲法。然而,二十多年的實踐表明,《勞動法》的總則與分則各章之間、《勞動法》與后續(xù)勞動立法之間,都存在脫節(jié)的現(xiàn)象,由此導致了憲法上勞動價值的失落。這種失落主要表現(xiàn)在:第一,生計價值尚未得到充分保障,特別是勞動基準立法滯后,勞動報酬、勞動條件等缺少有效的法律保護手段,農(nóng)民工欠薪的“頑癥”就是寫照;第二,民主價值缺乏落實機制,工會的代表性、集體協(xié)商和集體合同制度都面臨挑戰(zhàn);第三,平等價值存在混亂,各種含義的平等經(jīng)常遭到混淆,為平等而扶助弱者的努力還有待加強;第四,光榮價值陷入迷茫,“不勞而獲”似乎被某些人認為比勞動還要光榮,由光榮衍生的職場尊嚴仍然普遍遭到侵犯;23關于憲法上的人格尊嚴,參見王旭:《憲法上的尊嚴理論及其體系化》,載《法學研究》2016年第1期。第五,效率價值和生計價值被簡單對立起來,在《勞動合同法》立法過程中引發(fā)了所謂“勞方派”和“資方派”之爭,陷入了邏輯的死結。

      雖然勞動憲法已經(jīng)存在于文本層面,但是由于勞動制度尚不能很好地支撐憲法上的五大價值,所以,中國勞動憲法目前處于“興而未起”的歷史階段。怎樣推動中國勞動憲法的興起?筆者認為,有三個可行的途徑:

      一是發(fā)揮現(xiàn)有立法的行憲作用。在法律適用過程中,要承認《勞動法》在勞動領域的基本法地位,以之管控《勞動合同法》等后續(xù)勞動立法,防止后續(xù)立法以“新法優(yōu)于舊法”或“特別法優(yōu)于一般法”為由架空《勞動法》。要承認《勞動法》總則的法律效力,以之作為解釋、補充分則條文的依據(jù),防止分則架空總則。如此一來,就有望彌合《勞動法》與后續(xù)立法之間、總則與分則之間的罅隙。

      二是制定新的行憲立法。例如,從保護生計價值出發(fā),有必要制定《勞動基準法》。為了推動立法進程,要特別注意發(fā)揮憲法的修辭作用,以憲法話語充當社會動員的工具,使社會運動與立法相互促進。

      三是著眼未來,探討釋憲方法。考慮到勞動問題貫穿憲法始終、遍及憲法的各個角落,對其作出整體性的理解將是必不可少的。為此,要特別強調(diào)體系解釋,注重條文之間的關聯(lián),并且通過歷史解釋發(fā)現(xiàn)分散條文背后的一致邏輯。

      勞動憲法飽含著中國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只有理解勞動憲法,才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新中國”這個語匯的千鈞之重。當所謂“女德班”忽悠勞動婦女回家時,當達不到績效指標的勞動者被“當眾鞭打”時,憲法要和勞動法一起站出來說“不”。唯其如此,方有憲治。

      猜你喜歡
      憲法民主勞動
      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憲法伴我們成長
      《憲法伴我們成長》
      尊崇憲法 維護憲法 恪守憲法
      人大建設(2018年4期)2018-06-26 08:38:16
      熱愛勞動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xù))
      關于現(xiàn)代民主的幾點思考
      好民主 壞民主
      學習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6
      雅江县| 天祝| 延安市| 青田县| 扬州市| 屯留县| 遂昌县| 偏关县| 临夏市| 长白| 鄂托克旗| 馆陶县| 兴业县| 奈曼旗| 东丽区| 滨海县| 郯城县| 兰坪| 永川市| 海城市| 陇南市| 墨玉县| 黄浦区| 嘉峪关市| 九龙城区| 贵溪市| 盐亭县| 蒲城县| 周宁县| 无为县| 江源县| 治县。| 招远市| 仙居县| 重庆市| 济源市| 包头市| 宁强县| 友谊县| 榆林市| 丁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