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南海區(qū)桂城街道桂江小學
當今,課程建設越來越突出以學生為本的發(fā)展模式,教學思想和教學手段越來越符合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也就是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與思想。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養(yǎng)成了學習自主性、對自身進步的歸屬感,以及指引學習的后續(xù)能力,幫助學生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以適應未來快速改變的世界。
隨著無線網(wǎng)絡的普及、智能移動終端的流行,微課由于具體內容精、時間短、容量小、主題鮮明等特點,逐漸得到了很多專家和教師的認可,并將其作為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按需學習的重要學習資源。參與制作微課的教師和相關機構越來越多,相關的比賽也層出不窮。“中國微課網(wǎng)http://www.cnweike.cn/”舉辦的第四屆全國微課比賽,共上傳17821個微課作品。2017年中小學與中職學校優(yōu)秀微課征集活動中,僅佛山賽區(qū)就上傳了4495節(jié)微課作品。(http://www.zsgen.com/match/index?regionNum=5249)但與此同時,中小學階段微課實際應用的具體案例卻并不多,(例如在“中國知網(wǎng)http://www.cnki.net/”搜索“微課”,相關案例研究大部分集中在高職、大學等學習階段)。教師們常說做出的微課,學生不愿看,或是不會學,出現(xiàn)微課制作與應用“脫節(jié)”的現(xiàn)象。這一現(xiàn)象的產生雖與中小學教學環(huán)境有關,但也同時體現(xiàn)出微課在設計、制作和應用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包括:內容缺乏針對性、設計缺乏多樣化、模式缺乏互動性、配套資源缺乏完整性,等等。沒有用“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建設微課,不能讓學生產生良好的“用戶體驗”,很難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的負擔。
那么,應該如何建設以學生為中心的微課呢?下面將筆者經(jīng)過課堂實踐的微課《平面圖形面積復習》為例(見附件1),談一談“以學生為中心”的微課的設計思路、制作和應用策略。
內容是微課的核心要素,首要考慮的就是微課的受眾——學生的需求:選擇學生的疑惑處、易錯處和拓展處等,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
本節(jié)課要復習的圖形是小學階段所有學過的平面圖形,涉及的知識多,學習時間跨度長,學生難免出現(xiàn)遺忘的情況。同一個學生,對不同圖形的掌握程度不同;不同的學生,對于同一圖形的掌握程度不同。如果在課堂中慢慢回憶舊知,不但要花去大量的時間,而且缺乏針對性。但如果不先回憶舊知,學生很難高效地進行知識網(wǎng)絡的建構與知識的綜合應用學習。所以,設計此微課是非常有必要的。它的內容包含所有學過的平面圖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等,可以在課前喚醒學生的回憶,消除學生間的部分學業(yè)水平差異,不但適合進行碎片化的課外學習,也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數(shù)學知識是一個充滿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數(shù)學是一門結構化的學科。復習課的一個重要學習目標就是要建構知識網(wǎng)絡。在夯實基礎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各個知識點之間尋找聯(lián)系,通過分析與推理,構建知識的網(wǎng)絡,達到融會貫穿的高度,促進學生數(shù)學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的提升。根據(jù)這一學習目標,按照小學階段學習平面圖形面積的時間軸為線索,先呈現(xiàn)每個圖形面積在教科書中的那一頁,勾起學生的回憶,再用動畫重現(xiàn)其公式的推導過程。從三年級初學的長方形、正方形,到五年級學習的四邊形,再到六年級學習的圓形,使學生在學習微課時,不但重溫了知識,而且好像乘坐“時光穿梭機”,將知識的“珍珠”一一拾起,用“思維之線”建構起知識的網(wǎng)絡。
根據(jù)心理學知識,人的視覺通道最為發(fā)達,獲得信息的效率最高,還可以促進思維加工和信息編碼過程的發(fā)生。在微課的設計中采用“可視化”的知識表達形式,更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每個圖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先是以教科書的形式靜態(tài)呈現(xiàn),再以動畫的形式動態(tài)呈現(xiàn),讓書本“活起來”。每次動畫的步驟都有對應的字母或關系式進行表達,實現(xiàn)了信息表達的“可視化”。例如,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推導長方形面積公式,先從左往右出現(xiàn)方格閃動,同時顯示格數(shù)。再從上往下出現(xiàn)方格閃動,同時顯示格數(shù)。最后將最上面和最左邊列的格子數(shù)涂不同顏色。直觀呈現(xiàn)了數(shù)格子的方法與長方形面積公式“長乘寬”之間的聯(lián)系。動畫的方式將復雜的圖形轉化變得直觀,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
僅僅向學習者提供學習內容并不能真正促進有效學習的發(fā)生。要提供豐富的配套資源,設計有效的學習活動,才能實現(xiàn)學生與微課、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向互動,有效輔助學習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滿足學生的有效學習需求,同時也提高了微課的應用效益。
本微課主要的配套資源有、相關知識延伸微課、學習任務單。
學習任務單的主要作用是引導學生進行微課學習。包括:前測題、微課學習指導,以及請學生提出自己的疑惑。
練習的主要作用是學生自我檢測學習微課的效果。此節(jié)課的練習是完成平面圖形面積公式的思維導圖。
相關知識延伸的微課,主要內容是與教科書不同的公式推導方法,幫助學生提升思維,拓展思路。
在應用微課進行教學時,也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的便利性、互動性與有效性,并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這樣才會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雖然微課在設計時,已經(jīng)考慮到學生的學情等,但學生的情況畢竟是在不斷變化中,教師也很難了解到所有學生的情況。所以在學生學習之間,讓學生先充分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非常有必要,而且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元認知能力。
例如,在學習《平面圖形面積復習》這節(jié)微課前,教師在網(wǎng)絡平臺首先發(fā)布了前測題。內容包括學生學過的平面圖形面積公式、公式的基本應用,以及組織圖形面積計算等。學生完成前測題后,根據(jù)在線自動批改結果進行自我評價,找出個人較薄弱的知識點,提高后繼微課學習的針對性。
如果學生拿到微課,只是一味地看,沒有主動或被動地進行思考,這樣學習的效果肯定不佳,也無法深入。所以教師應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驟進行學習。
例如,在本課的不習中,教師發(fā)布了微課學習任務單,提示了學生學習的方法及重點。然后,學生再根據(jù)學生任務單中的引導,開始觀看微課。任務單強調了觀看微課的方法與技巧。學生根據(jù)前測的結果,重點學習需要加強的內容,提升了微課學習的效益。教師會建議學生選擇上面所提到的網(wǎng)頁格式視頻,其互動性更強,學習體驗更加良好。在觀看微課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使用暫停、重放、跳過等方式進行播放,充分滿足了其個性化需求。由于學習報告單還預告了學生觀看完微課后要完成的任務(制作平面圖形面積公式思維導圖),所以學生在觀看學習時,同時需要思考圖形之間的關系,增加了學習的深度。
由于每一位學生的數(shù)學認知結構各有其特點。所以教師同時提供了一節(jié)相關知識拓展微課,內容是面積公式推導的另一種方法。學生學習完規(guī)定內容后,可以先觀看這個拓展內容,進一步感受數(shù)形結合思想、轉化思想等數(shù)學思想的應用,開拓學生思維。
如果只是漫無目的地學習微課,而沒有學習的目標,學生還是會心中無底,教師也無法充分地了解學習情況。所以,在微課學習后,教師要提出檢測的要求,以多種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可以檢測。這樣做,還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動力,提示學生學習的方向。
本節(jié)微課學習的最后,學生要根據(jù)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與回顧,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教師根據(jù)學生繪制的情況可以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為課堂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提供了有力的參考,也讓課堂中有更多的時間進行知識的深化與綜合應用,提升課堂教學效益。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類的學習越來越趨向于移動、泛在、智慧的特點,基于受眾者的微課設計與應用,更能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幫助其實現(xiàn)個性化學習與發(fā)展,使微課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助手,成為提高學生自學能力、信息素養(yǎng)等綜合能力的重要資源與載體。同時促進微課的建設和應用,提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