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隋代秀才科與舊齊私學及家學

      2019-03-04 21:46:17馬鐵浩
      焦作大學學報 2019年1期
      關(guān)鍵詞:私學秀才

      馬鐵浩

      (河南理工大學文法學院,河南 焦作454000)

      隋代的選舉,處于察舉向科舉的過渡時期。除了皇帝根據(jù)執(zhí)政需要臨時頒布制詔舉人的特科(亦稱制科或制舉)之外,當時的???,史料可見者有孝廉、秀才、明經(jīng)、進士,前三者皆為漢代以降察舉的傳統(tǒng)科目,而進士科卻是隋代的新生事物。因唐以后進士科成為科舉考試主要乃至惟一的科目,后世每以隋煬帝為科舉考試的開創(chuàng)者。隋代之所以成為選舉史上的過渡時期,與教育史的發(fā)展變化密切相關(guān)。大體而言,從傳統(tǒng)的秀才科到新興的進士科,與私學、家學到官學的變化是庶幾同步的。以秀才科為例,隋代秀才科逐漸走向衰微,秀才多出自舊齊地區(qū),且所受多為私學或家學,而非朝廷的國子學或地方的州郡學。應舉之后,這些秀才不少人重歸鄉(xiāng)里以私學授徒,使舊齊學風在官學不振的時代得以延續(xù)。本文嘗試將秀才科與隋代學校的興廢結(jié)合起來,在官學、私學及家學的升降浮沉中,考察其在塑造隋代文化空間中扮演的角色。

      1.隋代秀才科的歷史演進及其特征

      所謂秀才大體有二義,原本指漢武帝至初唐時期的薦舉科目。魏晉時期州舉秀才,郡舉孝廉,又有秀孝之并稱。唐以后含義大變,民間初以其代指進士,后來凡讀書應舉者皆稱秀才,也作為科舉生員的俗稱。隋代的秀才科,處于第一義的衰落階段,至唐高宗永徽二年(651)被廢止,雖然開元末復開此科,但天寶之后作為??频男悴胚€是走向了終點。秀才科考試科目有對策,隋唐之際的對策內(nèi)容是“試方略”?!短屏洹肪硭妮d秀才科“試方略策五條,此科取人稍峻,貞觀已后遂絕”[1](P109)。 《封氏聞見記·貢舉》 亦云:“秀才試方略策三道,其后舉人憚于方略之科,為秀才者殆絕,而多趨明經(jīng)、進士?!盵2](P15)隋代秀才科亦是“試方略”,“開皇末,舉秀才,尚書試方略,正玄應對如響,下筆成章”[3](P1747)即可證也。與明經(jīng)試經(jīng)書、進士試時務不同,秀才所試方略大概兼有明經(jīng)、進士試的特點,“不僅要求舉人精通時事,而且要引經(jīng)據(jù)典,提出經(jīng)邦治國的方略”[4](P24)。 “取人稍峻”是秀才科數(shù)百年的歷史積淀造成的,這自然令舉人望而生畏,最終走向末路,“有隋總一寰宇,得人為盛,秀異之貢,不過十數(shù)”[3](P1750),正是秀才科衰微的表征。

      今可考隋代秀才之名,大約有十五人,見于《隋書》《北史》《舊唐書》及文集等傳世文獻者,有劉焯、王貞、侯白、杜正玄、杜正藏、杜正倫、竇威、許敬宗、王通,見于出土墓志者,有徐純、仲孝俊、李茂、趙構(gòu)、趙孝鈞、紀慶。茲略引史料,以時代為次,述其舉秀才前后仕履如下:

      開皇初舉秀才者,如劉焯:“劉焯,字士元,信都昌亭人也。以儒學知名,為州博士。刺史趙煚引為從事,舉秀才,射策甲科。與著作郎王劭同修國史,兼參議律歷,仍直門下省,以待顧問。 ”[3](P1718)又如王貞:“王貞,字孝逸,梁郡陳留人也。開皇初,汴州刺史樊叔略引為主簿,后舉秀才,授縣尉,非其好也。 謝病于家。 ”[3](P1736-1737)又如徐純:“君諱純,字惇業(yè),東海人也。以秀才升第,調(diào)國子學生,頻遷兼著作。君研核該練,酬校精敏,蠹簡咸理,魚豕必甄。隋文皇問罪江墳,君乃卷帙整銳,以軍功授三司儀同?!盵5](P44)

      開皇中舉秀才者,如侯白:“(魏郡)侯白,字君素,好學有捷才,性滑稽,尤辯俊。舉秀才,為儒林郎。高祖聞其名,召與語,甚悅之,令于秘書修國史?!盵3](P1421)又如竇威:“竇威,字文蔚,扶風平陵人,隋內(nèi)史令李德林舉秀異①,射策甲科,拜秘書郎。秩滿當遷,而固守不調(diào),在秘書十余歲,其學業(yè)益廣。”[6](P2364)又如趙構(gòu),舉秀才似亦在開皇中,唐趙思廉墓志載:“公諱思廉,字思廉,天水人。祖構(gòu),隋秀才、侍御史、民部郎中、毛州刺史。 ”[5](P1578-1579)

      開皇末舉秀才者,如杜正玄、杜正藏兄弟,據(jù)《北史》載,一在開皇十五年,一在開皇十六年。史料所見隋人應舉者,以杜正玄事記載最詳細亦最生動,《北史》又較《隋書》為勝,茲具引如下:

      (杜裕)子正玄,字知禮(《隋書》本傳作“字慎徽”),少傳家業(yè),耽志經(jīng)史。隋開皇十五年,舉秀才,試策高第。曹司以策過左仆射楊素,怒曰:“周孔更生,尚不得為秀才,刺史何忽妄舉此人?可附下考?!蹦艘圆叩值?,不視。時海內(nèi)唯正玄一人應秀才,余常貢者,隨例銓注訖,正玄獨不得進止。曹司以選期將盡,重以啟素。素志在試退正玄,乃手題使擬司馬相如《上林賦》、王褒《圣主得賢臣頌》、班固《燕然山銘》、張載《劍閣銘》《白鸚鵡賦》,曰:“我不能為君住宿,可至未時令就。”正玄及時并了。素讀數(shù)遍,大驚曰:“誠好秀才!”命曹司錄奏。屬吏部選期已過,注色令還。期年重集,素謂曹司曰:“秀才杜正玄至。”又試《官人有奇器》,闕并立成,文不加點。素大嗟之,命吏部優(yōu)敘。曹司以擬長寧王記室參軍。時素情背曹官,及見,曰:“小王不盡其才也?!睍x王廣方鎮(zhèn)揚州,妙選府僚,乃以正玄為晉王府參軍。后豫章王鎮(zhèn)揚州,又為豫章王記室。卒。[7](P961-962)

      杜氏本京兆人,八世祖曼為石趙從事中郎,因家于鄴。杜正玄擢第在開皇十五年,但由于尚書左仆射楊素的刁難,錯過了吏部銓選的期限,最終敘官為晉王府參軍,已是開皇十六年。楊素先后兩次對其加試,內(nèi)容是賦、頌、銘、箴等雜文,近于唐高宗永隆二年(681)詔進士試雜文,已超越了秀才“試方略”的限制。唐代進士科實行帖經(jīng)、試雜文、對策三場考試,可以說,楊素所認為的秀才標準已庶幾近之。杜正玄弟正藏舉秀才事,亦以《北史》所載為詳:“正玄弟正藏,字為善,亦好學,善屬文。開皇十六年,舉秀才。時蘇威監(jiān)選,試擬賈誼《過秦論》及《尚書·湯誓》《匠人箴》《連理樹賦》《幾賦》《弓銘》,應時并就,又無點竄。時射策甲第者合奏,曹司難為別奏,抑為乙科。正藏訴屈,威怒,改為丙第,授純州行參軍。遷梁郡下邑縣正。”[7](P962)可見隋代秀才試有甲乙丙之等第。

      仁壽間舉秀才者,有王通,其弟子薛收所撰碣銘曰:“十八舉本州秀才,射策高第。十九除蜀州司戶,辭不就列?!盵8](P588)楊炯《王勃集序》亦云王勃“祖父通,隋秀才高第,蜀郡司戶書佐,蜀王侍讀”[9](P257)。據(jù)王通生卒年(584—617)推算,舉秀才當在仁壽元年(601)。

      大業(yè)中舉秀才者,如杜正倫,《隋書》載杜正藏“弱冠舉秀才,授純州行參軍,歷下邑正。大業(yè)中,學業(yè)該通,應詔舉秀才,兄弟三人俱以文章一時詣闕,論者榮之”[3](P1748),前后有兩處“舉秀才”,疑后者指杜正倫,“大業(yè)中”之前或有脫文。《北史》記載亦不明朗,在敘述杜正藏“開皇十六年,舉秀才”之后,又言其“大業(yè)中,與劉炫同以學業(yè)該通,應詔被舉。時正藏弟正儀貢充進士,正倫為秀才,兄弟三人同時應命,當世嗟美之”[7](P962),后者亦當指杜正倫?!杜f唐書·杜正倫傳》云 “隋仁壽中,與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第。隋代舉秀才止十余人,正倫一家有三秀才,甚為當時稱美”[6](P2541),仁壽之說更不可信據(jù)。又如許敬宗,似亦大業(yè)中舉秀才者,“許敬宗,杭州新城人,隋禮部侍郎善心子也。……敬宗幼善屬文,舉秀才,授淮陽郡司法書佐,俄直謁者臺,奏通事舍人事。江都之難,善心為宇文化及所害,敬宗流轉(zhuǎn)投于李密”[6](P2761)。

      舉秀才時間不詳者,如仲孝俊,曾作《陳叔毅修孔子廟碑》,文末署“大隋大業(yè)七年辛未歲七月甲申朔二日乙酉,濟州秀才前汝南郡主簿仲孝俊作文”[10](P4189)。 又如李茂,唐乾封主簿樊浮丘李夫人墓志曰:“夫人姓李,渤海蓧人也?!婷?,隋貢秀才,不仕。 ”[5](P757)又如趙孝鈞,唐衛(wèi)尉寺主簿趙庭墓志曰:“公諱庭,字璧,天水人也?!嬷M孝鈞,隋秀才登科,初補校書郎,轉(zhuǎn)益州城都宰。 ”[5](P1494)又如紀慶,唐洺州曲周縣令紀會墓志曰:“君諱會,字沖遠,丹陽人也?!蟾笐c,隨(隋)舉秀才,隱居華岳。 ”[11](P531)

      此外,大業(yè)末又有岑文本、薛收皆被本郡舉為秀才,但二人皆辭而未應?!杜f唐書》本傳曰:“岑文本字景仁,南陽棘陽人?!づe秀才,以時亂不應。蕭銑僭號于荊州,召署中書侍郎,專典文翰。 ”[6](P2535-2536)又:“薛收,字伯褒,蒲州汾陰人,隋內(nèi)史侍郎道衡子也。事繼從父孺以孝聞。年十二,解屬文。以父在隋非命,乃潔志不仕。大業(yè)末,郡舉秀才,固辭不應。義旗起,遁于首陽山,將協(xié)義舉。 ”[6](P2587)

      上述隋代秀才,自應舉時間觀之,文帝時期人數(shù)較多,煬帝時期則趨于衰微。自地域出身觀之,大多數(shù)出身舊齊地區(qū),出身關(guān)中者僅有竇威、趙構(gòu)、趙孝鈞,出身南方者僅有許敬宗、紀慶(又有岑文本未應舉)。自銓選品階觀之,竇威(秘書郎,正七品)、趙構(gòu)(侍御史,從七品)、杜正玄(王府參軍,從七品)最高,王通(郡司戶書佐,從七品至從八品之間)、許敬宗(郡司法書佐,從七品至從八品之間)次之,趙孝鈞(校書郎,正九品)、侯白(儒林郎,正九品)、杜正藏(州行參軍,正九品至從九品)、王貞(縣尉,從九品)、劉焯(秘書省修國史兼參議律歷,九品或流外)又次之,徐純(國子學生,視從七品)、仲孝?。ぶ鞑?,視從九品)則為流內(nèi)九品附屬的視品,李茂、紀慶更是隱居不仕,岑文本、薛收甚至不應舉。這些特點結(jié)合來看,出身關(guān)中者擢第雖少,但任官品階卻相對較高,且多為京官,趙孝鈞雖為九品校書郎,但亦為清要之職。而出身舊齊的山東士人,所任則多為流內(nèi)吏職,地位相對卑微,惟一地位較高的杜正玄還是經(jīng)過反復考驗而得??梢姡逦牡鬯坪跤幸馔ㄟ^地域歧視來控御文化昌明的舊齊地區(qū),當倚重南方士人的煬帝即位之后,壓制山東士人已不必要,選官亦不必再依賴于山東士人,秀才科便漸次衰落下去。

      2.舊齊私學、家學與秀才科之關(guān)系

      隋代前期秀才科士人多出身山東,而非關(guān)中或江南,表明當時舊齊地區(qū)學術(shù)最為興盛。從舊齊士人的教育背景來看,他們所受多為私學或家學,而非朝廷的國子學或地方的州郡學。然而,當他們應舉之后,仕宦卻不及關(guān)中士人,且多任職于地方,因此不少士人重新以私學授徒,使舊齊學風在官學不振的時代得以延續(xù)。

      首先看以私學獲得教育者。如劉焯:“少與河間劉炫結(jié)盟為友,同受《詩》于同郡劉軌思,受《左傳》于廣平郭懋當,問《禮》于阜城熊安生,皆不卒業(yè)而去。武強交津橋劉智海家素多墳籍,焯與炫就之讀書,向經(jīng)十載,雖衣食不繼,晏如也。遂以儒學知名,為州博士?!盵3](P1718)關(guān)中士人亦有從學于舊齊之地者,如竇威,可謂關(guān)中望族,但亦曾受學于在舊齊講學的王通。杜淹《文中子世家》載王通興教河汾時,從其問學王佐之道者,除出身舊齊的文士之外,又有京兆杜淹和扶風竇威,因為關(guān)中本土能夠以私學授徒的儒者是非常少見的②。

      其次看以家學獲得教育者。如杜正玄、正藏、正倫兄弟:“其先本京兆人,八世祖曼,為石趙從事中郎,因家于鄴。自曼至正玄,世以文學相授。正玄尤聰敏,博涉多通。兄弟數(shù)人,俱未弱冠,并以文章才辯籍甚三河之間?!盵3](P1747)兄弟諸人華萼相耀,學問便自這世代家學而來。正玄兄弟的父親杜裕:“雖官非貴仕,而文學相傳。仕齊,位止樂陵令。齊亡,退居教授,終于家。”[7](P961)除了傳授家學之外,還在鄴城傳授私學。又如王通,雖曾“受《書》于東海李育,學《詩》于會稽夏琠,問《禮》于河東關(guān)子明,正《樂》于北平霍汲,考《易》于族父仲華”(《文中子世家》)[12](P267),但其王霸之學主要還是上承家學,《中說》開篇述其六世祖玄則至父隆的著述,如《時變論》《五經(jīng)決錄》《政大論》《政小論》《皇極讜義》《興衰要論》等,或言化俗推移之理,或言圣賢制述之意,或言帝王之道,或言王霸之業(yè),或言三才去就,或言六代得失,王通之學正與其一脈相承也。

      最后看以私學授徒者。應秀才舉之后,由于不為朝廷所重,不少舊齊士人重返鄉(xiāng)里,仍開私學以教后輩。如劉焯:“后因國子釋奠,與炫二人論義,深挫諸儒,咸懷妒恨,遂為飛章所謗,除名為民。于是優(yōu)游鄉(xiāng)里,專以教授著述為務,孜孜不倦。……天下名儒后進,質(zhì)疑受業(yè),不遠千里而至者,不可勝數(shù)。 ”[3](P1718-1719)又如王通:“門人自遠而至,河南董常、太山姚義、京兆杜淹、趙郡李靖、南陽程元、扶風竇威、河東薛收、中山賈瓊、清河房玄齡、巨鹿魏徵、太原溫大雅、潁川陳叔達等,咸稱師北面,受王佐之道焉。如往來受業(yè)者,不可勝數(shù),蓋千余人。隋季,文中子之教興于河汾,雍雍如也?!保ā段闹凶邮兰摇罚12](P268)這便是為后世道學家津津樂道的“河汾之學”。

      關(guān)于隋文帝對待儒學的態(tài)度,《隋書·儒林傳序》有一段生動的記述:“高祖膺期纂歷,平一寰宇,頓天網(wǎng)以掩之,賁旌帛以禮之,設(shè)好爵以縻之,于是四海九州強學待問之士,靡不畢集焉?!谑浅骐h,厚賞諸儒,京邑達乎四方,皆啟黌校。齊、魯、趙、魏,學者尤多,負笈追師,不遠千里,講誦之聲,道路不絕。中州儒雅之盛,自漢、魏以來,一時而已。及高祖暮年,精華稍竭,不悅?cè)逍g(shù),專尚刑名,執(zhí)政之徒,咸非篤好。暨仁壽間,遂廢天下之學,唯存國子一所,弟子七十二人?!盵3](P1706-1707)根據(jù)這段文字,隋文帝前期和后期的文化政策似乎有很大反差,但細繹“齊、魯、趙、魏,學者尤多”諸句,前期儒學教育的繁盛主要是在舊齊地區(qū),也就是說,舊齊的私學和家學仍是開皇時期教育的主流形態(tài)。因此,仁壽間廢官學,未必是隋文帝一時“不悅?cè)逍g(shù),專尚刑名”的結(jié)果。文帝時期秀才科較盛,其人才來源及歸趨,正是以舊齊地區(qū)私學和家學興盛為歷史條件的。至隋煬帝即位,“復開庠序,國子郡縣之學,盛于開皇之初。征辟儒生,遠近畢至,使相與講論得失于東都之下”[3](P1707),官學得以恢復并予以強化。與此相應,依賴私學和家學的秀才科影響漸小,而明經(jīng)科則日趨興盛,并且由文帝時期“州貢明經(jīng)”逐漸演化出“起家國子生明三經(jīng)擢第”[13](P38)“文林郎明九經(jīng)出身”[5](P1531)等形式。同時進士科亦被創(chuàng)立,直接影響了科舉制的發(fā)生。其中,國子學等官學顯然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由此看來,私學和家學的興盛,與以秀才科為代表的察舉制是相伴而生的。

      注釋:

      ① “秀異”本為十六國石趙政權(quán)選舉科目之一,此處指“秀才”科,前引《隋書·文學傳》史臣論贊稱隋代“秀異之貢,不過十數(shù)”,即以“秀異”代指“秀才”。

      ②據(jù)《舊唐書》卷一八九上《徐文遠傳》,竇威又曾從師于大儒徐文遠。徐文遠乃梁亡入魏周隋者,亦非關(guān)中本土儒者。

      猜你喜歡
      私學秀才
      趣讀篇
      南朝私學的特色
      文教資料(2018年18期)2018-11-10 13:46:08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1
      美文(2018年14期)2018-07-13 05:23:44
      試論孔子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文學教育(2018年5期)2018-05-26 06:55:04
      淺析東漢的私學與士人
      黑龍江史志(2015年9期)2015-07-10 11:55:06
      私學模式對現(xiàn)代高職思政教育的啟迪
      “六藝”之“五射”新考
      秀才坐船
      中國古代私學管理對當今教育的意義
      大石桥市| 东源县| 迁安市| 东宁县| 鹤山市| 社旗县| 信丰县| 右玉县| 翁源县| 保康县| 江油市| 吉安市| 云龙县| 曲阳县| 松原市| 山东省| 富宁县| 定边县| 玛多县| 新安县| 米易县| 福海县| 长白| 文山县| 华蓥市| 马山县| 石台县| 江阴市| 微博| 班戈县| 宝丰县| 昌江| 噶尔县| 滨州市| 准格尔旗| 共和县| 昌乐县| 曲沃县| 南充市| 芜湖县| 吴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