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碩
摘 要: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以及現(xiàn)代人們對于教育的認識程度,無論學生是處于小學階段還是初中階段或高中階段,家長對于教育都格外重視。語文是培養(yǎng)學生感悟中華文化和發(fā)現(xiàn)母語之美的重要橋梁,小學高年級是學生開始積累閱讀習慣的重要階段,引導學生進行高效率、有質量的閱讀十分重要,本文將就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做探討。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 語文閱讀 教學策略
一、明確閱讀目標,掌握閱讀要領
(一)以學生為主體目標
高年級的小學生與初入小學的低年級學生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高年級學生已經(jīng)適應了學校的教育體制,并且擁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有著自己的想法,是開始閱讀訓練和教學最適合的一個時期。雖然高年級學生的心智已經(jīng)比低年級的學生要成熟,但是一定程度上還是與成年人有一定的差距,對于事物和文章的理解程度還有一定的欠缺,需要教師制定閱讀教育計劃、明確閱讀目標以及課堂開展的細節(jié)繼而投入具體的教學實踐中。
在開展閱讀學習之前,教師應該意識到必須將學生當成閱讀的主體。閱讀訓練要求學生自我投入學習,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學生的思想活動教師無法得知,因此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程度也很難被把控。在開展閱讀訓練時,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心理活動,在學生表達自己的學習感受和想法時充當信息接收者。在學生正式閱讀文章時,觀察學生的閱讀細節(jié),以學生為課堂活動的主體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明確自身的引導作用,傳輸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二)模仿閱讀,掌握閱讀要領
小學高年級學生在開始閱讀學習時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術要領,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開始閱讀學習時,教師可以通過自己帶讀或者播放多媒體朗讀文章的音頻給學生做示范,在老師的帶讀或者多媒體的示范閱讀時應該要求學生對標準的閱讀方式做一定的模仿,帶領學生閱讀入門,在一邊學習正確的閱讀方式、掌握斷句技巧和朗讀感情的同時進行相似的模仿。
在完成閱讀示范后,教師可以抽查或者讓學生通過毛遂自薦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模仿成果,對于學生的閱讀質量給予一定程度的評價和肯定,最后由教師總結閱讀技巧和要領。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掌握閱讀要領既能夠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有正確的閱讀認識,又能夠加入自己對閱讀的理解,在進行后續(xù)的閱讀學習時才不會枯燥,產生抵觸心理。學生利用掌握好的閱讀技巧和要領在課堂上或者課下進行閱讀練習,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文章類型或者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習慣和愛好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通過自我練習理解更多的詞匯和語句。
二、課堂引領,發(fā)現(xiàn)閱讀魅力
(一)課前預習
預習是幫助學生提前了解文章內容、進行課文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課前預習不僅僅是學生自主進行的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還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掌握預習方法。小學語文課文一般都設有“導讀”板塊,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開始預習之前閱讀導讀部分的根據(jù)導讀的要求進行預習。在預習過程教師不應該設置過多的學習要求,學生的個人能力有限,并且預習效果各有各的不同,不可能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預習就掌握到整個文章的文義,教師可以對預習做一定程度的合理要求,例如讓在學生自習時圈出自己覺得的文章重點語句,找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加以注釋,然后將問題帶到課堂上由教師解答,或許由教師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在預習時找到答案然后在課堂上回答教師的問題。
(二)課時解惑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收集學生預習時產生的問題,由于學生的理解程度限制,學生的問題一般都比較類似,在收集好學生的問題后教師需要對文章進行通篇的講解,在講解過程中回答學生閱讀上的疑惑,或者讓學生通過趣味競賽、趣味閱讀的方式自己從文章中找出答案,這兩種方法都能夠滿足學生對于文章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反復訓練自己的閱讀能力,理解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
在解答完疑惑后,教師可以選擇部分學生暢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每個學生的思維模式都不一樣,在閱讀過程中不應該死板的試圖讓所有學生理解出同樣的道理,對于有想法、有創(chuàng)意的理解模式教師同樣需要給予肯定,在學生理解有偏差時及時引導學生,糾正學生的錯誤,在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同時保證學生的理解方向不跑偏。
(三)課后鞏固
閱讀的訓練不應該單純的停留在課堂之上,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在課余進行鞏固訓練和自我閱讀水平的積累。現(xiàn)今的社會已經(jīng)被高科技和互聯(lián)網(wǎng)所覆蓋,課后教育也不能夠停留在紙質的書本之上,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對學生布置一定量的課后閱讀作業(yè),并且在互聯(lián)網(wǎng)查收、了解學生的閱讀進行程度不再困難。教師可以在網(wǎng)絡上找到適合的文章發(fā)給學生進行閱讀,并且通過設置一定數(shù)量的題目來驗收學生的閱讀效果,課后閱讀不應該停留在死板的文字上,教師可以找取文章相關的小視頻帶動學生參與閱讀,拒絕因為閱讀環(huán)境過于沉悶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排斥閱讀。
三、結語
在目前的教育活動中,教師應該調動各種可利用的因素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和學習,在開始閱讀訓練之前明確閱讀教學目標和計劃,科學有效的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閱讀過程不應該局限在死板書面上,教師在進行閱讀引導時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參與度,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到樂趣,真正的享受閱讀的過程繼而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李志高.新課標下的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25).
[2] 楊瑞紅.淺談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18):234-237.
[3] 王妹.多措并舉,提高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成效[J].學生之友,2014(25):678-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