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娣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低年級識字教學“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培養(yǎng)他們主動識字的愿望”。學生一旦喜歡漢字,有了主動識字的愿望,學習就會變得輕松,變得主動。然而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文字是枯燥無味的符號,學起來單調(diào)而乏味。因此,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教給他們識字的方法,培養(yǎng)他們的識字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激發(fā)識字興趣,讓學生愿學
興趣是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nèi)在動力。教師要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獨特的心理特點,增強識字的趣味性,使課堂成為孩子們充滿快樂的體驗地。
1.把生字形象地稱為“生字寶寶”。教學時,教師把生字形象地稱為“生字寶寶”,學生就會產(chǎn)生一種親切感。識字的過程就變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過程,這種親切的稱呼自然而然會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學習的興趣也隨之高漲。
2.“猜字迷”記憶形近字。中國漢字很多都可成為一則謎語,寓教于樂,不失為一種好的識字法。如“處”和“外”,這兩個字容易混淆,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半個多,腿伸長,一豎一點站腿上”是“處”字,“半個多,在一旁,一豎一點站邊上”是“外”字;“們”和“閃”字,是“兄弟兩人玩,一人站門外是們,一人站門里是閃”;“一條狗,渾身上下四個口”是“器”字,“一口咬掉了牛尾巴”就是“告”字。猜字迷能充分激發(fā)學生濃厚的求知欲,使枯燥乏味的漢字變得生動有趣,還可以使學生牢記字形。
3.編兒歌、順口溜識字。兒歌、順口溜以幽默、風趣,讀起來朗朗上口的特點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小學生的喜聞樂見的識字方法。如“高”是“一點一橫長,口字在中央,大口張著嘴,小口往里藏”,“碧”是“王老師和白老師一起坐在一塊石頭上”;再比如區(qū)分“青、清、晴、情、蜻、請、精”時,教學生朗讀順口溜:牛羊肥壯草兒青,加上三點河水清,有目變成大眼睛,心里著急有事情,草上飛蟲是蜻蜓,言旁請人有禮貌,換上“米”字真精彩。只有利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為他們創(chuàng)設(shè)和諧、輕松的活動氛圍,才能提高興趣,學得愉快。
二、教給識字方法,讓學生會學
1.利用想象來識字。在識字教學中充分運用想象,結(jié)合中華漢字的文化靈魂,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記憶生字。如教學“火”字時,利用多媒體將漢字與圖同時展示,先讓學生思考“像什么”,然后告訴學生,古人就是把熊熊的烈火畫出來,便成為一個“火”字。運用圖畫聯(lián)系象形字的特點來講解字形,就比單純地數(shù)筆畫形象的多了,學生很感興趣,并且記得比較牢固。特別是在區(qū)分容易混淆的生字時,更要結(jié)合想象來進行,如“烏”和“鳥”,學生觀察以后會發(fā)現(xiàn)“鳥”字里邊有一點,教師適時告訴學生:那一點就是鳥的眼睛,沒有眼睛,看不到就是“烏”黑一片,這樣學生就不會把“鳥”和“烏”弄混了。
2.利用表演來識字。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動詞”可以通過動作演示讓學生在理解中記憶。如“拉、推、抱”,先做拉、推、抱的動作,學生就會明白這些動作都是通過手來完成的,所以都是“提手旁”。再比如教學“吹”和“叼”時,請一些同學到講臺上做吹和叼的動作,讓學生明白這些動作都是通過嘴巴來完成的,所以是“口字旁”。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漢字的構(gòu)字規(guī)律,弄懂了字義,又對識字產(chǎn)生了興趣。
3.利用游戲來識字,增強識字教學的趣味性。低年級的識字量大,孩子們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難免會產(chǎn)生枯燥、厭煩的心理,可以巧妙設(shè)計“生字一家人”“找朋友”“火車接龍”“換朋友”“詞語開花”“摘蘋果”等游戲讓學生識字。如:“生字一家人”游戲,可以在黑板上貼上三座漂亮的房子,分別把帶有“人字旁、草字頭、三點水”這三個偏房的生字卡片發(fā)給學生,要求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nèi)把同偏房的字貼到同一間房子里,讓生字成為一家人。這樣不但讓孩子們在玩耍中輕松愉快地識記了新字,鞏固了學過的舊字,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了在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chuàng)新。
4.利用故事來識字。講故事識字法是把生字編成一個故事來學,如:一個人走路走累了,正好看到路邊有棵樹,他就靠在樹上休息一下,這個字是“休”。再比如:有人聽到門外有動靜,他把耳朵貼在門上聽一聽,就是“聞”字。
5.形聲字教學,要注意形聲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松、柏、樺、楊等與樹木有關(guān);江、河、湖、海等與水有關(guān);貓、狗、豬、狐貍等與動物有關(guān);提、抬、挑、擔等與人手的動作有關(guān);跑、跳、躍、跨等與“足”或“腳”有關(guān)。這樣的形聲字有許許多多,知道了偏旁的意義,看看聲旁,就大體知道了這個字的讀音和含義,這樣學生就有了認字的積極性,有些字即使沒學也能大體了解字義和讀音。
三、拓寬識字途徑,讓學生樂學
識字教學應(yīng)倡導“兩條腿走路”:一是課內(nèi),二是課外。識字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中,而應(yīng)該充分利用社會這個大舞臺,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這樣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識字量,同時又是鞏固課堂上所學生字的有效途徑。如:路牌、廣告牌、對聯(lián)、各種宣傳標語、報紙,電視屏幕中出現(xiàn)的字“新聞聯(lián)播”“中央電視臺”等等,學生都會在無形中通過聽、看、問、記牢記這些字詞。課內(nèi)識字向課外延伸,做到“課內(nèi)課外,兩條腿走路”雙管齊下,讓學生識字有滾滾而來的源頭活水,學生的知識寶庫中將是碩果累累。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只有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把識字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給學生心靈放飛的自由,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調(diào)動起來,學習潛力就會充分發(fā)揮!
參考文獻:
[1]彭路.小學識字教學低效原因之分析[J].時代教育,2011(10).
[2]韋健康.淺談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J].教學與管理,2013(8).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7年度課題成果,課題批準號:GS[2017]GHB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