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河
[摘要]初中生物這門課程的實驗性、綜合性、現實性、基礎性較強,對于初中生來說,學習時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中考前,如何引導學生進行系統(tǒng)而全面的復習,保證學生掌握所有知識點,使生物成為中考成績的增分點,是師生普遍關心的重要問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生物教學模式不斷得到創(chuàng)新和完善,很多教師也都在鉆研提高生物總復習的方法,在這種趨勢的推動下,“板塊式教學”應運而生,并得到了廣大教師的認可。本文通過詮釋“板塊式教學”的概念,論述了其在初中生物總復習中的作用及具體應用。
[關鍵詞]板塊式教學;總復習課;教學方法;課堂質量
現階段,“板塊式教學”在我國的大中小學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最有代表性的是余映潮老師的教學模式。“板塊式教學”突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符合新課程標準以及教學實踐的要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初中生物總復習具有較大的啟示作用。初中生在復習階段容易出現情緒煩躁、沒有頭緒、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復習方法等問題,不利于生物備考?!鞍鍓K式教學”則可以幫助學生克服這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能力和獨立的思考能力,進而攻破生物教材中的難點,提高復習效率。
一、“板塊式教學”的概念及特點
“板塊式教學”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有所不同。它是在初中生物總復習課中,根據每個章節(jié)知識點的特點和聯系,將所有的生物知識劃分成幾個板塊進行教學活動的一種方法,不同板塊的教學內容大相徑庭,而板塊內部的知識點聯系緊密,能幫助學生形成一個脈絡清晰的知識網。
“板塊式教學”的特點主要有:一是具有層次性。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都是呈板塊狀分布排列,層次性強,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至難,是一種遞進式的學習方法。二是具有兼顧性。主要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學習任務與學習方法的兼顧,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三者兼顧。“板塊式教學”注重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學習方法的傳授,保證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高效率地完成學習任務或者復習任務。其設計方法簡潔、明了、實用,所實現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有機統(tǒng)一,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在初中生物總復習課堂中,如何應用“板塊式教學”安排復習內容,如何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復習方法,如何幫助學生鞏固加深對所有知識點的記憶,都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二、“板塊式教學”在初中生物總復習中的作用
“板塊式教學”的復習模式對學生來說十分新穎,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集中精力復習,其主要作用有:
1.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復習效率
“板塊式教學”簡單、有效,容易被學生接受,改善了乏味、枯燥的課堂復習氣氛,使學生的智力活動處于最佳狀態(tài),督促自己不斷進取,解決課程中的重難點知識,有利于他們更快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學過的知識點,提高復習效率。
2.把握生物學規(guī)律,明晰知識間的聯系
生物學科是一門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基礎理論科學,其實驗性較強,與生活的聯系也非常緊密。初中階段的生物學知識是生物科學的基礎,對學生來說,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之上進行記憶。在生物總復習中,學生要理清細胞、組織、器官之間的聯系和功能,還要掌握生物圈、生態(tài)系統(tǒng)之間的關聯等。此時,便可發(fā)揮“板塊式教學”的作用,根據教材內容將相關聯的基本名詞、術語和概念劃分成塊,對教材有一個整體把握并在此基礎上構建知識體系,步驟清晰、可操作性強。學生由掌握基本的生物單位到總體把握整本教材,掌握了生物學規(guī)律,明晰了知識間的聯系,有助于提高答題的準確率。
三、“板塊式教學”在生物總復習課中的應用
1.歸納分類,確定專題
在初中生物總復習中,教師要制定科學、嚴密的復習計劃。如果復習一直按照課本的順序進行,可能會導致學生思維的僵化和記憶的遲緩,甚至對復習產生厭煩的情緒。如果教師在熟悉教學課程標準、教學內容、考試重點之后,應用“板塊式教學”方法將課本知識歸納分類,劃分成幾個板塊,并為板塊確定專題,將會取得較好的復習效果。如七年級的生物知識分為“生物和生物圈”“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四個單元,教材在編撰的過程中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復習時,教師可以打亂這個順序,將頻繁出現的考點或關系緊密的知識點劃分到一個板塊中。如以“生物實驗”為命題,囊括要考試的所有實驗的實驗步驟、注意事項,帶領學生進行統(tǒng)一復習;以“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為命題,包含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人的呼吸作用等內容,總結知識之間的不同點——參與作用的細胞器不同,植物和人呼吸作用的場所、原料不同等,避免學生出現記憶混亂、模糊不清的現象;以“循環(huán)系統(tǒng)”為命題,包括人體如何通過呼吸器官獲得氧氣、排出二氧化碳,人體如何通過消化器官獲取營養(yǎng)物質、排出代謝廢物,人體如何通過排泄功能的器官將各組織細胞的代謝產物運送到體外,以及人體有怎樣的血液循環(huán)、有怎樣的內分泌激素調節(jié)等內容。諸如此類的命題還有很多,這種方法都可以幫助學生加深記憶。
2.完善知識體系,幫助理解記憶
復習過程中最關鍵的一點是幫助學生將零碎的知識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整體,“板塊式教學”的復習方式便可以達到這一要求。教師可以將之前學生學習過的無序的、孤立的、容易被混淆的知識加以再現和整理,將其串聯成線、連接成網,形成一個大板塊,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如在復習“生物與生物圈”這部分內容時,涉及到的概念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圈的概念、范圍,環(huán)境因素和生物的關系,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組成及類型,食物鏈,食物網,生態(tài)平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等。由于這一模塊的概念較多,知識點繁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繪制概念圖,從點、線、面三個階段進行性地掌握所有概念,將原本零散的知識系統(tǒng)化,將模糊的知識清晰化,將記住的知識熟練化,將死板的知識靈活化。如左圖所示:
3.創(chuàng)新出題方式,重視題目之間聯系
很多學校在中考之前都會讓教師獨自出題,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但是教師出題的順序通常是按照課本的順序,題目中包含的知識點也僅僅局限于一個單元的知識。在“板塊式教學”的啟示下,教師要創(chuàng)新出題方式,重視題目之間的聯系和綜合性,重視每個題目包含的知識和側重點。
例:流行性腮腺炎是兒童和青少年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該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直接接觸等途徑傳播,學校要求患流行性腮腺炎的同學回家休息。請根據題干填空:(1)從傳染病的病因來看,該傳染病的病原體是(腮腺炎病毒),它主要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2)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來看,患病學生在家休息治療屬于(控制傳染源),其他預防途徑有(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3)從免疫功能來看,腮腺炎病毒進入人體后刺激人體產生(體液免疫),請簡述該免疫的基本過程。
此題主要考察學生關于傳染病、病毒的基本結構以及人體免疫功能等三方面的內容,綜合性強。雖然三者屬于不同的知識板塊,但是關系密切。因此,教師可以出一系列題目,檢測學生真正的學習水平,幫助學生查找弱項,做進一步的復習鞏固。中考的很多題目涉及到實驗,教師也要在出題時穿插實驗流程、實驗注意事項等。
綜上所述,“板塊式教學”的應用對初中生物總復習課堂的意義頗深。教師要結合自身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學習情況出發(fā)選擇合適的“板塊式教學”復習計劃,幫助學生的生物成績更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劉晉生.余映潮“板塊式教學”思路的啟示[J].晉中學院院報,2009,(02).
[2]劉璐.“板塊式教學”的模式研究和發(fā)展趨勢探討[J].文學教育,2013,(06).
[3]潘行知.初中生物復習課的教學實踐和思考[J].江蘇教育學院院報,2010,(10).
[4]鄧利萍.初中生物復習課創(chuàng)新設計的幾點思考[J].中國名校卷(廣東卷),2013,(09).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