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是學生議論文寫作的起始階段,在這個階段如果語文教師能夠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培養(yǎng),就能夠為學生將來的議論文寫作打下扎實基礎。
關鍵詞:議論文;寫作教學;思考批判
初中是學生議論文寫作的起始階段,這個階段的議論文寫作教學與指導尤其關鍵。如果教學得法、指導精準,學生就能夠練就扎實的基本功。這對于學生的高中、大學乃至終生的議論文寫作都將產(chǎn)生積極影響。然而,眾所周知初中議論文寫作教學與指導是一根最難啃的骨頭。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這個階段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有待提高;二是記敘文寫作占主要地位而議論文寫作處于次要地位;三是缺乏與之相匹配的教材等等。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忽視抽象思維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培養(yǎng)。
一般來說,出于應試的需要,教師更鐘情于好操作、見效快的方法。比如變著法子教審題立意,教謀篇布局,教素材積累,教語言表達;挖空心思指導方法,傳授技巧,總結套路等等。結果呢?大部分學生很快“學會了”寫議論文,但是難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學生不會思考,不能形成自己的觀點,不會闡述說理,文章缺乏邏輯思辨性。這種議論文寫作教學“速成法”貌似有效,其實有害,一開始就把學生導入歧途。
更有甚者采用“臨摹法”,大量搜集所謂中考議論文滿分作文,然后在課堂上解剖麻雀,條分縷析,手把手教學生如何借鑒;課后再讓學生去反復揣摩和模仿。而高明一點的教師則采用“邏輯法”,教學生如何去發(fā)現(xiàn)問題,探尋事物的本質(zhì)和事物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如何解決問題等等。他們認為議論文寫作是一種技能,可以通過一定的范文模仿和思維訓練取得成效。而事實上,其成效也很有限,因為沒有抓住議論文寫作教學的“七寸”。
議論文寫作教學的“七寸”,在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精神,這才是議論文寫作的“命門”所在。
“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議論文的靈魂是觀點,沒有鮮明、獨到的觀點,就沒有優(yōu)秀的議論文。而相當多的學生作文沒有觀點或沒有自己的觀點,不是人云亦云,就是不知所云。老師們傾向于認為問題出在學生缺少社會閱歷和人生體驗上。因此他們主張減輕課業(yè)負擔,騰出時間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從而獲得大量間接的閱歷和體驗;主張把社會人生引入學校和課堂或者鼓勵學生盡可能多地去接觸社會、體驗生活。這種觀點毫無疑問是正確的,因為社會和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是觀點形成的土壤。然而,要把社會人生引入學校和課堂,要把學生從書山題海里解放出來轉而廣泛閱讀,目前并不現(xiàn)實。而事實上學生即使具備一定的社會閱歷和人生體驗,也未必能形成自己的觀點。因為要形成自己的觀點,關鍵在于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精神。
但凡優(yōu)秀的議論文,無不見眾人之所未見,發(fā)眾人之所未發(fā),無不具有鮮明、獨到的觀點。試想,如果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精神,何來獨到的見解和主張?
初中階段,正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形成獨立思考習慣的關鍵階段,而語文教師責無旁貸。閱讀教學和口語交際是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載體,教師應該有意識地鼓勵、放手讓學生去質(zhì)疑、探究,鼓勵多元解讀,允許不同的解讀。名著閱讀也是一個重要載體,比如教師可以借助《西游記》,鼓勵學生自己去閱讀,去思考;然后舉辦名著閱讀交流活動,讓同學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平時教學有意滲透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這也是為議論文寫作做準備。
初中階段,也是培養(yǎng)學生批判精神的關鍵階段。所謂批判精神,就是對一切理所當然、流行熱播、權威霸道的東西保持天然的敏感、警惕和懷疑,就是洞穿一切面具、遮羞布和幌子的眼光。“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逐步養(yǎng)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tài)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币粋€人如果不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就很難有獨到、深刻的發(fā)現(xiàn)。具備批判精神對大部分初中生來說也許太難,但是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精神也是語文老師責任之所在。初中階段,學生尚不可能形成批判精神,但是可以形成一點批判的自覺。而批判的自覺,有助于初中生增強“人”的意識,有助于他們對于社會、自然、公民、生命的體會和思考。
一個能夠獨立思考、具有批判自覺的學生,他在看待某一現(xiàn)象、思考某一問題時就會有一個立場,就會有一個標準。而一個人只有站穩(wěn)立場,心有尺度,他才有可能真正去發(fā)現(xiàn)問題和分析問題,從而形成獨到的觀點。同樣的,一個會思考、會批判的學生,一定會闡述、會論證。做到了這一點,學生就為議論文寫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總之,初中議論文寫作教學與指導是一個基礎性的工作,適當?shù)膶忣}、寫作方法指導,抽象思維的訓練,優(yōu)秀范文的揣摩和模仿,直接或間接的社會閱歷、人生體驗等等都是必需的。然而,這些都不是根本。根本之道在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啟蒙和培養(yǎng),它需要語文教師沉下心來,自覺去實踐,去開拓。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2016年版)》P9.
[2]《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2016年版)》P12.
作者簡介:
連景東,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qū)壩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