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玲鳳
出手相助的旁觀者收獲了感激的淚水,冷漠的旁觀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不同旁觀,不同態(tài)度,不同結果。
東郭先生的故事,農夫與蛇的傳說,讓旁觀與善良的出手變得危險,衍生出“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告誡,不少人遠遠地旁觀,暗暗筑起心的圍墻!
相鄰你我他,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生活中,我們都是彼此的旁觀者,我在你身邊是人間必然。
卞之琳說:“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蹦憧达L景,旁觀看風景的人在看你;你看明月,你自己也是別人的夢中人。作為個人,我們是獨立的、自然的存在,互不相干;而在群體中,我們卻是互相依存、互相影響。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有類似的位置,物與我、我與他、他與你之間都有著內在的關系,每個人都被別人影響,也同樣影響著別人。生活中,沒有絕對的旁觀者,我們都是局中人。
因而,作為旁觀者應該關注你所旁觀的一切,積極介入。
看到同胞圍觀砍頭場景時那麻木的表情,魯迅悲憤地說:“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疑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旁觀的魯迅棄醫(yī)從文,“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只因為,他從旁觀轉向介入,體現(xiàn)一種關注、責任與擔當。
仿佛花和葉的相襯,仿佛山與水的相依,我們的世界多么需要你我的問候、彼此的攙扶??!
伏爾泰說:“雪崩時,每一朵雪花都不是無辜的?!?諸如公共安全,需要共同維護。如果袖手旁觀,那“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當肆虐青島市的臺風“麥莎”卷走一個女青年時,魏青剛沒有冷漠旁觀,他縱身跳入大海,把女青年救上岸,他感動了中國;汶川地震發(fā)生后,全國人民都施以援手,僅僅兩年的時間,這里已重煥生機;而九十年代非洲盧旺達種族大屠殺,因為世人的旁觀,十幾天內有百萬人被殺。
我在你身邊,讓它不僅是一種旁觀距離的描述,更是彼此之間心的關注!
評點:題目“我在你身邊”含蓄婉轉。人人是彼此的旁觀者,旁觀是一種必然,文章的邏輯說理云淡風輕,卻深刻有力,實例的正反例舉更使論點突出。材料視野寬闊,流暢自然的文筆,恰到好處的修辭語句,把作者的情感和對旁觀的價值判斷生動形象地表達了出來。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