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石
一個人走路速度的快慢,是其肌肉力量、心臟功能、消化系統(tǒng)狀況、骨關節(jié)健康以及精神情緒的綜合體現。
無論你在什么年齡階段,每天散步和保持走動的重要性都是顯而易見的。
1.避免脂肪肝
研究發(fā)現,常走路的人血液循環(huán)較好,血可以流到聚集在肝臟的眾多微血管末端,肝的代謝功能就好。
著名心血管專家胡大一每天堅持走一萬步,走了十幾年,把自己的重度脂肪肝走沒了,體重下降了22斤。至今血壓正常,血糖保持正常。
“走路”是維護人體內血脂代謝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很管用!每天走6000步對降血脂有很大影響,能提高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加速脂質的運轉、分解和排泄。
2.幫助控血壓
一位50歲左右的工程師,聽從醫(yī)生建議,每天30分鐘步行,4年后,他的血壓控制住了。
每天堅持走路,每次走30分鐘,這樣連續(xù)完成的有效步數可實現有氧運動的效果——有利于減少體內過多的脂肪,降血糖,降血脂(尤其甘油三酯),還有一定的降血壓作用,控制緊張,減輕焦慮抑郁癥狀。
3.保持腿腳靈活
與跑步相比,走路對關節(jié)損傷小,能延緩關節(jié)功能衰退,又可強化肌肉功效,有助于維持下肢的良好能力。
90多歲的國藥泰斗金世元,精神勁兒比“亞健康”的年輕人都好。他每天都堅持散步, 一次至少走四里地。他說“人得?;顒又?,用進廢退,最重要的是堅持?!?/p>
不僅僅如此,多項研究均明確指出,走路在防病、抗癌、長壽方面功效突出。
走路簡便易行,健身效果也非常不錯。不過,走路也需要因人而異,才能更好地輔助防治病痛。
1.調理防便秘——扭著走
如果每天走500米“一字步”,可以大大減少患便秘的風險,特別是促進腸胃的蠕動,加速營養(yǎng)的吸收和廢棄物的排出,對防治便秘有比較好的療效。
在健步走的過程中,加大腰和胯部的轉動,讓身體在行走中有節(jié)奏地扭動起來,可以促進排便,防止便秘,減少直腸癌的高發(fā)。
2.緩解肌肉痛——交替走
正走、倒走、快走、慢走交替進行,同時配合鼻吸氣嘴呼氣。正常情況下,前行走路會使關節(jié)和肌肉受到牽拉,日積月累會造成肌肉勞損和關節(jié)老化。倒走正是一種逆受傷機制,可以減少磨損,緩解肌肉疼痛,促進機體自我康復。
3.減腰圍肚子——敲著走
肚子胖才要命。女性腰圍超過80厘米,男性超過85厘米,就有可能面臨內臟脂肪超標的危險。
走路時捎帶手加些動作(比如敲帶脈),能很好地幫助減腰圍。帶脈的位置不需要費神去找,它環(huán)繞在腰間,就像是我們的腰帶。
4.“10點10分”走——護頸椎
雙臂向上斜舉,就像表針指到“10點10分”的位置上,抬頭挺胸,進行行走鍛煉,每天堅持。有助于鍛煉肩部、頸部肌肉,緩解和預防頸椎疾患。
進行“10點10分”走時,應適當地降低行走速度,以保持身體的平衡;要保證動作的準確性,不要因為胳膊酸疼就松懈下來。
5.“踮腳走”——養(yǎng)腎護腎
每天踮起腳走10分鐘左右,中間可以走走停停,達到刺激穴位的目的即可。踮腳走是前腳掌內側、大腳趾起支撐作用,而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和足太陰脾經經過此處。這樣可以按摩足三陰,溫補腎陽。
一定要循序漸進,一開始練習時最好身邊有幫扶物;患有重度骨質疏松的老年人,不建議踮腳走路。
6.低“三高”——擊掌走
一邊步行一邊擊掌,有利于上肢肌肉的收縮與運動。上下肢互相配合,更能增加糖與脂肪的消耗。
7.鍛煉腰肌群——螃蟹走
世界上的動物都是直行的,唯有螃蟹是橫著走。這種走法有益于鍛煉腰肌和臀部肌群的肌力,加強髖、踝關節(jié)的靈活性,提高人體的平衡能力。
走路的好處
1.預防乳腺癌。
2.降低患腸癌風險。
3.可防患胰腺癌。
4.抵抗前列腺癌。
5.提高免疫力。
6.預防心臟病。
7.防治糖尿病。
8.避免脂肪肝。
9.預防動脈硬化。
10.延緩關節(jié)、腿力衰老。
11.緩解骨質疏松。
12.改善腰、肩、頭部疼痛。
13.遠離老年癡呆。
14.調節(jié)睡眠,消除壓力。
15.走路快有益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