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孚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棉紡二廠,山東 濰坊 261500)
新型梳棉機以高速高產為發(fā)展趨勢,國內以青島宏大公司產JWF1213型梳棉機為代表,國外以德國特呂茨勒公司產TC10型梳棉機為代表。通過對新型梳棉機機械性能、生產工藝、使用功能等進行對比,發(fā)現不管是國產設備還是進口設備,出廠時均配備頂級的梳理針布。由此可見,梳棉機在使用過程中應避免高端設備配置中低端梳理針布這種看做“省錢”的做法。下文筆者將分析國內外新型梳棉機對梳理器材的要求。
1.1JWF1213型梳棉機
JWF1213型梳棉機幅寬為1280 mm,回轉蓋板采用變頻調節(jié),錫林梳理弧長為2800 mm,采用雙聯鋁型材固定蓋板前8后10配置,模塊化自由搭配。前、后各設3組棉網清潔器,回轉蓋板采用鋁合金骨架包覆彈性針布,踵趾面采用高耐磨合金型材,中曲軌采用新型鍍膜技術,耐磨性好,對蓋板踵趾面損傷小,校正刺輥周圍隔距時采用免抬刺輥布局,刺輥采用自鎖基部金屬針布齒條。
1.2TC10型梳棉機
TC10型梳棉機幅寬為1000 mm,回轉蓋板采用變頻調節(jié),錫林梳理弧長為2800 mm,采用雙聯固定蓋板模塊化配置,可根據原料、產量配置其根數,回轉蓋板隔距可在線調節(jié),前、后各設3組棉網清潔器,優(yōu)化的T-CON系統方便觀察和調節(jié)梳理針布間隔距,各傳動部位大量采用免維護構造[1]。
2.1生條質量和產量同步提高
通過加寬梳棉機機幅而使橫向梳理面積提高,與同等梳理弧長的梳棉機相比,機幅為1280 mm或1500 mm的梳棉機,其梳理面積分別提高28%和50%;通過抬高錫林以增大梳理弧長(從傳統的2170 mm增大到2800 mm)、增大梳理圓心角等方法,附加更多的梳理器材以提高纖維在錫林上的梳理度;梳理度增強使生條質量提高,產量可提高到60 kg/h~100 kg/h,甚至達到150 kg/h~250 kg/h。大量采用鋁型材的蓋板骨架,針布針尖的平面度好、工藝隔距準確一致,從而使機臺間生條質量波動較小[2-3]。
2.2采用模塊化構造和在線自動調節(jié)工藝隔距
現代紡紗品種的多樣化、短周期、小品種的特征越來越明顯,不同纖維的梳棉工藝各不相同,新型梳棉機模塊化的組合可以更快地調節(jié)工藝隔距、更換匹配的梳理器材,在線監(jiān)測棉網質量和實時工藝隔距檢測,可以根據檢測結果,通過智能工藝機構優(yōu)化梳棉機的工藝參數、提高產品質量。
2.3延長梳棉機的維護周期以減少用工
隨著人工成本的不斷增加、工業(yè)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梳棉機不斷使用免維護的機配件、電機,加油周期從1 a延長至5 a、甚至10 a以上,保養(yǎng)人員大幅減少、生產成本降低[4]。
3.1隨著梳棉機產量的提高和鋁型材的大量使用,新型梳棉機的機內溫度較傳統梳棉機明顯增高,對針布材質的耐高溫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保證隔距的準確性。
3.2梳棉機產量的提高對針布的沖擊力加大,對針布的淬火硬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3.3梳棉機高轉速對纖維的撕扯力加大、纖維損傷增大;因此,高產梳棉機在紡不同原料時,應根據原料的斷裂比強度合理設置錫林、刺輥轉速。
3.4梳棉機產量提高而錫林轉速不變時,為保證對纖維的梳理度,應增大錫林金屬針布的齒密,如應用新品種雙齒型錫林金屬針布齒條。
3.5高轉速刺輥金屬針布應采用圓滑工藝處理的齒條,以降低齒條銳棱割斷纖維的概率,或通過提高橫向齒密以降低刺輥轉速。
3.6梳棉機產量提高使錫林齒尖面的纖維層加厚,對固定蓋板針布齒尖的磨損加大,特別是后固定蓋板針布,必須建立嚴格的更換周期制度。
3.7回轉蓋板針布針尖的處理和底布材質至關重要,應保證回轉蓋板和錫林隔距的準確性。
3.8道夫的轉移率很關鍵,其齒條采用特殊的工藝結構以利于提高轉移率,如采用雙向橫紋齒部的道夫針布齒條和臺階式道夫針布齒條,有利于減少纖維在錫林—道夫表面反復轉移的次數。
4.1隨著新型梳棉機技術的進步,梳棉產量不斷提高,各梳理轉動部件的速度不斷提高,對梳理器材的材質及結構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新型梳棉機大量采用免維護結構和部件,大幅減少了維護保養(yǎng)人員的工作量。
4.2梳理器材是梳棉機的主要耗材,頻繁更換會加大維護保養(yǎng)人員的工作量,管理工作不到位、對梳理器材更換不及時則嚴重影響產品質量;所以,選擇使用壽命長的梳理器材有利于延長更換周期、減少工作量,也有利于提高質量和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