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
【摘 要】 針對新課改中的各種的困惑,我們要努力做到:不要自追求“華麗”而忽視“真實”,不要只追求“形式”而遠離“實質”,不要只追求“熱鬧”而缺少“冷靜”,不要只追求“贊賞”而背離“發(fā)展”。讓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師生、生生互動、共同發(fā)展的舞臺。
【關鍵詞】 華麗? 真實? 形式? 熱鬧? 贊賞
不可否認,新課程實施以來,我們的課堂活躍了,我們的學生自主了,我們的教學更關注學生的獨特感受了。但是,在這活躍、自主、獨特的背后,卻讓人看到了一些不和諧的現(xiàn)象:數學課缺少了深層次的思維,變得膚淺與浮躁;缺少了一些我們傳統(tǒng)教育特有的樸實和扎實,變得低效;過分追求形式,數學課的魅力得不到應有的展現(xiàn)……固然,傳統(tǒng)教學確實存在著諸多的弊端,但新課程也不可避免的有它的負面效應。那么作為我們一線的教師,該如何處理好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如何讓我們的課堂真正做到扎實有效、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其間我們又該摒棄些什么,追求些什么呢?下面就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愿與同行商榷。
一、不要只追求“華麗”而忽視“真實”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它的直觀、動態(tài)與美麗所獲得的精彩固然是傳統(tǒng)教學無法代替與比擬的。但我們不能在不分析實際情況的前提下把媒體的應用當作是一種流行趨勢,似乎用了一定好,不用就顯得落后。曾幾何時,不用媒體進行公開教學似乎難登大雅之堂。試問,這樣的想法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現(xiàn)實嗎?時間、金錢、能力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平時需要考慮的實際問題,何況難道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就一定上不出好課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例如,在教學《倍數關系三類應用題比較》一課時,沒有制作媒體,也沒有制作任何學具。課始,我在黑板上畫了6朵紅花和2朵黃花,讓學生小組合作編幾道乘除法應用題。經過幾分鐘討論后同學們相繼編出了倍數關系的三種應用題,我把學生的“成果”認真地板書在黑板上??v覽整節(jié)課,幾乎做到了人人參與,學生的學習熱情極高,運用提問、討論、創(chuàng)造、評價等多樣化的學習方法,不但牢固、靈活地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知識,而且學得輕松、愉快,真正體驗到了做學習主人的無限樂趣,整節(jié)課中卻只有黑板和粉筆。如果這是一節(jié)大范圍的公開課,想必執(zhí)教者一定會不惜代價地制作一套精美的多媒體課件,這幾乎已經成了慣例。但我想,收到的效果可能還不如“一支粉筆,一塊黑板”,那又何苦呢?因此,我認為數學課的魅力是源于數學本身,而非華麗的媒體裝飾,只要教師用心鉆研教材,做好充分地預設,就會出現(xiàn)精彩的生成。因此,作為我們教師應該會分析不同課的不同需要,根據時間、條件合理地運用媒體,這樣會使一節(jié)課錦上添花,反之則會讓人覺得畫蛇添足,沒有實際意義。
二、不要只追求“形式”而遠離“實質”
合作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顯得越來越重要了,動手實踐、合作交流也成了學校教育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它也是新課程標準的精髓理念之一。但在課堂教學中,合作交流是否用的合理呢?有沒有流于形式而放任自流呢?
三、不要只追求“熱鬧”而缺少“靜思”
不難發(fā)現(xiàn),隨著課改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發(fā)生著變化。我們的課堂教學已呈現(xiàn)欣欣向榮之勢。以往那種灌輸式,一潭死水式的課堂已不多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生機勃勃、熱熱鬧鬧的景象。然而仔細觀察,卻發(fā)現(xiàn)熱鬧背后存有不少問題。
這是一堂氣氛異?;钴S的數學課,一位年輕教師執(zhí)教新課程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角》。課堂上設計了足夠多的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實踐參與,猜猜、折折、剪剪、用學具甚至用自己的身體做做角的游戲、知識宮、趣味實踐活動……“我來……;我知道……;我會做……;我能剪出……個角”類似的話語充滿整個課堂,激情在參與中噴發(fā),笑聲在探索時飄蕩,快樂在成功后洋溢。“這是一堂充滿笑聲的課,一堂充滿歡樂的課”。聽課教師在評價時充滿了溢美之辭。
所謂靜能生慧,當我們的課堂能讓學生靜靜地思考數學問題時,每個學生的數學思維之花將會綻放在課堂上。
四、不要只追求“贊賞”而背棄“客觀”
《新課程標準》要求“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的體驗”。正是這個理念,讓如今的課堂教學中,只見教師的微笑,不見教師的沉默,只見對學生的表揚、鼓勵,不見教師對學生的否定和反對了?事實上,不分“青紅皂白”,一堂課充斥著表揚和鼓勵,一味地表揚、鼓勵就失去其意義了。表揚、鼓勵不能成為教師的“口頭禪”,把它時刻掛在嘴邊,是不是太廉價了。不能為了表揚、鼓勵而去表揚、鼓勵。遺憾的是,這樣的表揚、鼓勵,人們可以經常見到。
我們看到,在不同地區(qū)的各種小學課堂上,上演著同樣一種表揚的情景:某一學生回答問題了,其他同學齊聲拍掌若干下,做出整齊的手勢,同時高呼“你真棒”。這樣的表揚到底有多少作用!是的,應該以表揚、鼓勵為主,但為主不等于只能這樣。不能“動輒表揚”,要讓學生知道教師所表揚的是什么。用不著把表揚、鼓勵的話語時刻掛在嘴邊,其實,教師一個信任的點頭,一個由衷的微笑,一個親切的關愛動作,其所蘊含的表揚和鼓勵常常更加充滿感情,起到更好的作用。表揚、鼓勵是一種評價,新課程理念下的評價應是能夠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評價,雖然廉價的、籠統(tǒng)的、不著邊際的表揚、鼓勵盡管比動輒批評、訓斥不知好過多少倍,但仍然是起不到促進發(fā)展的作用的。因此,我們的數學課堂要客觀的、發(fā)展的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評價。
參考文獻
[1]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版)[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吳烈.課堂教學—我們應該追求什么[J]. 小學教學設計(教學版),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