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剛
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起點,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人類一切教育的基礎,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而留守兒童由于第一監(jiān)護人出現(xiàn)缺位,而孩子對家長依賴性都較強,較易接受家長的教育,可親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使我們的孩子養(yǎng)成了不少的不良習慣,甚至出現(xiàn)了嚴重的違紀違法事件。每年的“兩會”代表都在呼吁,政府也采取了各種措施解決打工族子女上學問題。但留守學生在農(nóng)村仍然很普遍,即使在城市學校留守學生的比例也很大。留守學生的問題是關系到我們國家的人口素質(zhì)和培養(yǎng)什么樣的接班人的問題,是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問題。
為了進一步摸清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以方便學校與留守兒童家庭取得更緊密的聯(lián)系,不斷把更多的關愛投向他們。在實踐中,筆者通過認真調(diào)查,摸清本班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并為每個留守兒童建立了動態(tài)專門檔案。其主要內(nèi)容為:家長姓名、學生的基本情況、家庭詳細地址、聯(lián)系電話,家長務工單位詳細地址、聯(lián)系電話,監(jiān)護人或其委托監(jiān)護人的職業(yè)、詳細地址、聯(lián)系電話、身體狀況、年齡等情況,并把自己的電話號碼告訴學生及其監(jiān)護人,以便及時聯(lián)系。同時,并適時根據(jù)本班學生變動情況,及時補充或變更檔案的相關內(nèi)容。通過這種方式,有效建立起與學生家長、教師之間方便的溝通渠道,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聯(lián)系網(wǎng)絡。
常期對留守兒童進行家訪,特別是對父母雙雙長期在外打工的學生,建立有效的信息溝通渠道,保證教師家長能夠及時互通信息,共同為留守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和生活氛圍。有計劃地定期對本班的留守兒童進行家訪,從生活和學習各方面進行了解和幫助,對留守兒童良好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筆者班上學生韓雪從一年級開始,就因父母外出打工而成為留守兒童。每當新學期開始,就幫韓雪制定生活計劃,每天及時詢問學習情況,每周進行家訪,和其爺爺奶奶進行充分的交流。每逢六一兒童節(jié)、國慶節(jié)、假期等,筆者都要到她家給予問候和幫助。在我們的共同努力幫助下,韓雪得到了健康發(fā)展,每學期都被評為“三好學生”。
教師應注重留守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有些學生常說對某次活動沒有興趣,也不愛好。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嘗試和練習的結(jié)果。對某項活動缺乏興趣的人,一般是懷疑自己缺乏某種能力,怕做不好,惹人笑話,干脆說沒興趣,不愛好。事實上,只要肯練習,慢慢嘗到甜頭,興趣愛好也就有了。
筆者班上的張浩同學,各科文化課都不好,但特別愛打乒乓球。筆者進行特別的指導,參加了辦事處舉行的比賽還獲了獎。經(jīng)過和他密切接觸,認真做思想工作,慢慢地對文化課的興趣也增強了。因此,教師要耐心教育學生,人對任何事物的興趣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后天培養(yǎng)的,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多嘗試多練習,促進孩子興趣生成。孩子興趣一旦形成,教師就要多開展一些活動,讓留守學生有展示的機會,讓每個孩子看到自己的長處,讓他們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可以從自己的身上而不僅僅是從別人的贊賞中獲得自信,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愛學生是教師必備的心理素質(zhì),沒有真正的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對留守兒童來說,他們更缺少愛,更渴望得到教師、學生、社會的關注。因此,我們作為教師要從小事上、細節(jié)上多關心他們。時刻關注他們的思想變化,及時溝通。苗橋逸夫小學學生人數(shù)不多,留守兒童的比例高達12%,對留守兒童來說,他們更缺少愛,更渴望得到教師、同學、社會的關愛。我們作為教師,要從小事上、細節(jié)上多關心他們,時刻關注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及時溝通。用自己的愛去彌補他們所缺少的父母的愛,讓他們感受到學校就是他們學習、成長的家。
筆者班上的張峰峰同學,其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老的奶奶照顧他,他每天上學都遲到,而且還不交作業(yè)。一開始筆者找他談話他總是表面承諾,轉(zhuǎn)身卻我行我素。后來,筆者通過家訪才了解到他因家庭情況不好而承受壓力過大,導致其患上了“心理疾病”。此后,筆者主動找他交流、談心、鼓勵他;讓班干部陪他上下學;組織學生給他過生日。慢慢地,他變了,不再遲到,開始交作業(yè),成績也有很大的提高。
留守兒童一般內(nèi)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較脆弱。還有一部分學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經(jīng)常往家里寄錢,經(jīng)常給孩子錢,加上監(jiān)護人的嬌寵溺愛,導致孩子養(yǎng)成亂花錢、逃學、自暴自棄等不良行為,這樣的學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蠻橫。針對這一特點,筆者利用班會講節(jié)儉的重要性,放一些農(nóng)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讓他們養(yǎng)成節(jié)儉的生活習慣,體會父母的不易,讓他們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愛他們,而是為了使他們的生活更好。并舉辦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辦有手抄報、音體美興趣小組等,這些活動的開展填補了學生心靈的空白,讓他們認為學校生活充實、美好。另外,開展心理疏導活動,及時解答他們的疑惑。
留守學生嚴重缺乏愛——心靈上的愛。他們需要家長、教師、全社會對他們的關愛。關心他們就是關心民族的素質(zhì),關心他們就是關心祖國的未來。讓我們的愛使他們的心靈綻放光芒,讓我們一起走進留守學生的心靈深處,讓我們?yōu)榱俗鎳奈磥矶M職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