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海
《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口語交際的總體要求是:具有日常交際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由此可見,口語交際能力則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而我們目前的農(nóng)村小學地處偏僻,學生見的世面少,接觸的人也少,所以怕見生人,不敢與陌生人交往,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與新課標相差甚遠,因此,提高農(nóng)村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農(nóng)村老師的重要任務,我根據(jù)自己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做法:
首先訓練學生大膽當眾讀書,先是小組讀,再個別讀,最后老師點評一下,肯定好的,予以表揚;讀得不好的,指出不足之處;其次,鼓勵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如在教學《負荊請罪》時,我要求學生同桌之間分角色朗讀課文,等大部分學生都能大膽讀書了,接下來要求學生積極舉手回答問題,這個有點難,因為有的學生懶動腦筋,有的學生怕回答錯了被別人笑話,所以舉手的學生寥寥無幾,為了鼓勵學生動腦,剛開始我采取抽簽的形式,抽到誰的名字誰就要回答,還鼓勵他們說,回答錯了沒關(guān)系,首先有勇氣回答了,這就是好的。通過老師的硬性要求,促使他們聽課了,動腦了,漸漸地,主動舉手的人多了,回答問題也大聲了。
這類型的習題,一般是學完課文后才要求學生來回答的,如三年級下冊的《“小傘兵”和“小刺猬”》課后有一道習題:聯(lián)系課文說說“小傘兵”和“小刺猬”是怎樣旅行的?我讓學生先找出課文中寫“小傘兵”和“小刺猬”的段落讀幾遍,然后在小組里練說,要求人人都說,最后老師指名回答,這樣一來,既加深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又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有一些歷史話劇,如四年級的《公儀休拒收禮物》,六年級的《負荊請罪》這些話劇,最好在學完課文后,讓幾個學生分角色排演一下,這樣做,既進一步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又使他們的才藝能夠充分展示出來。
這些口語交際內(nèi)容貼近生活,選自生活中的,如三年級下冊練習一的《聊聊過春節(jié)》,在教學時,讓學生先認真讀要求,讀懂要求后,讓他們先結(jié)合課文中的插圖,再回憶自己是怎樣過春節(jié)的,然后在小組里交流,把最難忘的,最有趣的,詳細地說出來,每個人都要在小組里說,最后各組選一個代表在班上說,通過這樣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有說話的機會,既練了膽兒,又提高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還有的口語交際,在教學時,把自己當作里面的一個角色來想問題,這樣回答起來就容易多了,如《學會解釋》這個口語交際,在生活中當別人誤會了自己,該怎樣向別人解釋?我讓學生抓住三個要點去解釋:第一,把自己當作里面的角色;第二要有禮貌;第三,根據(jù)題目要求心平氣和地向別人解釋??紤]到有的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差,我先讓他們把要說的內(nèi)容寫在紙上,多讀幾遍,再脫離稿子去跟同桌交流,最后,找?guī)讉€同學上臺演一演。另外,有的口語交際內(nèi)容是教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怎樣接人待物的,如《學會感謝》、《學會商量》、《學會約請》等,在教學時,引導學生結(jié)合實際來說話的。
開展的目的也是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每個同學都要輪著上臺展示,內(nèi)容形式多樣,數(shù)學課前可以是背乘法口訣,公式,概念;語文課前可以是背古詩,讀一段文章,講一個笑話,一個小故事,腦筋急轉(zhuǎn)彎等等;英語課前可以是背單詞、讀課文等。萬事開頭難,剛開展時,考慮到有些同學不敢上臺展示,專門用一節(jié)課時間,我先叫幾個膽大的同學上臺展示,然后鼓勵其他學生上臺展示,并給予熱烈的掌聲,通過這節(jié)課,學生知道了課前三分鐘該怎么展示了。有一次,輪到一個膽小的男同學,他不敢上來,我就要求他上來背一首古詩,他上來背了,背得很小聲,我鼓勵他大聲再背一次,結(jié)果第二次比第一次大聲多了,我又叫全班同學給他熱烈的掌聲,從那以后,輪到他上臺展示才藝就大膽了。通過開展課前三分鐘的才藝展示,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
充分利用學校圖書室現(xiàn)有圖書,鼓勵學生多借書來讀,在教學《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時,我讓學生去借閱《魯濱遜漂流記》,在教學《三打白骨精》時,我介紹學生去借閱《西游記》,《紅樓夢》等,讓學生開闊視野;在教學《大自然的文字》時,我介紹學生去借閱《十萬個為什么》這類科普書籍。學生讀書多了,我又在班級里開展講故事比賽,因為學生讀書多了,個個都樂于參加講故事比賽,這樣一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
以上的幾方面是我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jié)、反思得出來的,我認為只有從多方面進行教學,才能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