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彧妍
梵音陣陣,煙氣裊裊。
雖說是鄉(xiāng)間的土廟,香火卻很旺盛。寺前一棵扎滿紅色布條的樹下圍了幾個孩童,興高采烈、嘰嘰喳喳地談論著什么。我一時好奇,便湊過去瞧。
只見那樹的枝丫上掛了一溜蓋著黑布的鳥籠。仔細聽來,黑布里還不時傳來“啾啾”的微弱的啼叫聲,掩抑在清越的鐘磬之音里,如泣如訴。一時好奇,我便問一旁慈眉善目的老人:“老人家,為什么要用這黑布蓋住鳥籠子?”
老人倒也直爽:“鳥兒怕生,用黑布遮著,就不會被生人驚到了。”說著,他熱情地掀開其中一只籠上的黑布,給我展示籠中的鳥兒。那是一只漂亮的虎皮鸚鵡。許是乍然透入籠中的陽光太過刺眼,它低低地叫了一聲,身體卻僵硬著,也不動彈,仿佛有千絲萬縷的愁緒無處訴說。這與我想象中活蹦亂跳的鳥兒大相徑庭。即便我不懂鳥的語言,也隱約從那啼聲里讀出了一絲悲涼。它是在回憶往昔在這山間自由翱翔的歲月,還是在悲嘆自己不幸淪為階下囚的命運?
老人見我愣了神,以為我被鳥兒的美麗吸引住了,得意揚揚地大聲講起他歷經(jīng)千辛萬苦購得這只鸚鵡的經(jīng)歷來。籠中的鸚鵡似乎被他高昂的聲音嚇到,徒勞地撲扇了一下翅膀,又尖聲叫了幾聲。老人猶自滔滔不絕地炫耀,孩子們早就被其他新鮮玩意兒勾走了魂兒,無論它如何聲嘶力竭地控訴,也沒有聽眾了。也是,鳥的語言又怎么可能被人類輕易理解呢?
遠處的密林里傳來幾聲“撲——撲”的高亢鳴叫,似乎在與籠中的鳥兒相互應和。我抬頭向天空望去,兩只戴勝鳥正在無垠的青藍色蒼穹里追逐嬉戲,偶然停下,也是志得意滿地甩動頭上的羽冠,驕傲得像山野之王。那“撲——撲”的雄壯啼鳴豈不就是天空的語言了!
我又想到方才山腳湖里的水鳥。它們成群結隊,“咕咕咕”地招朋引伴,不時“刺溜”一聲扎進水里,飛出來時嘴邊便多了條魚。它們的語言雖不如戴勝那般張揚,我卻也能讀出共享自由的樂趣。
回過頭,我又望了一眼鳥籠,老人已把黑布蒙上了。
佛曰:勘破,放下,自在。被囚禁的小生靈不知可還能讀懂同伴們的語言?而愛鳥的人們,何時能放下私欲,真正懂得慈悲為懷與山林精靈的大自在?
【江蘇省靖江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