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慶
摘要:重視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教學是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無論何種教學模式,都必須高度重視“雙基”教學。本文就加強“雙基”教學提出了“弄懂、會算、會用”三個階段的要求和操作方法。
關鍵詞: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數(shù)學;有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5-052-1
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是否有效可以通過考試來檢測,近年來無論是中考還是各年級的期末考試命題的難度均不算大。其中難度為“容易”和“中等”的試題已超過80%,但部分學生數(shù)學成績依然不佳,這說明我們的課堂教學并未能在狠抓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上取得突破。隨著課改的持續(xù)深入,關于課堂教學出現(xiàn)了許多新理念,新模式。為了提升教學效果,我們應該使用新的教育模式來進行一些嘗試和探索。
一、新理念,新模式的基本概況
理念方面有:問題情境設置、探究學習、小組合作交流等理念。模式方面有: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杜郎口中學的“336”模式等等。這些課堂教學模式極大的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了學生成績的提高,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但“模式”并非萬能,無論哪種課堂教學模式包括傳統(tǒng)的講授法教學模式,他們的差異僅僅是知識獲取的方式不同,好的知識獲取方式會極大的促進知識的獲取,但比知識獲取方式更重要的是對獲取的知識內(nèi)容和知識的組織結構的要求。筆者以為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必須緊緊圍繞牢固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這個核心進行教學定位。
二、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定位
在三維教學目標體系中,知識與技能排在首位,其次才是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一個具體的知識點從被探究到被牢固掌握是需要一定時間的,正如會認字到會寫字有一個手眼腦協(xié)調的過程一樣。而被牢固掌握的標志就在于知識內(nèi)化形成技能,如果在課堂教學中不對此予以高度重視就難以保證知識被掌握。對此筆者有體會,在圓周角教學中,作者不知不覺中把探究圓周角與圓心角關系設為教學重點,著重考慮怎樣使學生能夠“探究”并證明兩者關系,而對怎樣保證學生牢固掌握圓周角與圓心角關系并形成技能基本沒有過多的思考,對“運用圓周角與圓心角關系及兩個推論解決一些簡單問題”這一目標幾乎沒有考慮,以為幾個例題一講就可以解決問題。結果在學生的作業(yè)中就暴露問題,有許多學生除最簡單的由圓心角與圓周角互相推算題能夠解決外,對除此以外的問題是無法解決的。更可氣的是過了一個月后,又有部分學生幾乎將圓周角與圓心角關系遺忘。筆者想了很久才想明白其中原因,學生對“同弧所對圓周角圓心角”“直徑所對圓周角”的幾何特征認識不夠,更沒有形成在圖形中主動尋求“同弧所對的圓心角與圓周角,直徑所對圓周角”的技能。自然不能解題,長久不能用圓周角有關知識,遺忘就發(fā)生了。
三、關于雙基的教學
關于雙基的教學,比如對于具體的知識點教學,筆者以為做到“能懂,能算,能用”就是有效的教學。
1.“能懂”就是學生能夠用過去的知識經(jīng)驗來解釋新知識,能夠建立新舊知識的連接。如果知識點易于解釋,學生不難理解,那么沒有必要去反復“探究”。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能懂”的環(huán)節(jié)必然會影響后續(xù)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比如在平面直角坐標系教學中花費大量時間去創(chuàng)設“電影院找坐位”“某某學校在某某大街與某某大街交界處”之類的情境其實意義不大。坐標對于學生并不難理解而坐標原點的選擇,坐標系中各象限內(nèi)點的橫縱坐標符號,坐標與長度的互換才是需要下力搞清楚的。
2.“會算”就是將知識點轉化為技能,使知識內(nèi)化。技能的形成需“程序化”和“自動化”,“程序化”是指在運用知識點時有一套步驟來確保運用成功。而“自動化”是指熟練運用。在課堂上進行程序化教學是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是技能形成的關鍵。例如在圓周角與圓心角關系及推論教學中可設計以下步驟來強化學生的認識:1.由角頂點在圓的位置識別關注對象是否為圓心角或圓周角;2.找到圓心角或圓周角所對的弧;3.找到該弧所對的另一個圓周角或圓心角;4.得到兩角間關系。并反復訓練幾次讓學生掌握操作步驟,形成技能的雛形。培養(yǎng)學生主動運用圓周角知識的意識,為學生課后作業(yè)順利完成打下基礎。
3.所謂“會用”是指在具體問題中,學生能夠根據(jù)語義或圖形的局部特征再結合問題的其余情境激活相關技能,這是困難的一步。需要相當?shù)挠柧毢椭庇X,例如學生看到問題中出現(xiàn)“方程的根”就想到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別式或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看到“中點”就想到三角形的中位線或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等。這需要教師在進行定理、概念的教學時提煉定理定義的關鍵詞或局部圖形的關鍵特征,作為學生激活相關技能的“開關”。
[參考文獻]
[1]李曉磊,李全海,常曉瑋.基于有效課堂的管理類課程教學方法優(yōu)化策略研究[J].濰坊學院學報,2018,18(05).
[2]謝余波,張志華.關于中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調查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8,38(05).
[3]曾松.新課程下對數(shù)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認識與培養(yǎng)[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2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