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紅雪
[摘要]小學高年級命題作文的訓練程序初步可概括為四步:選材定題,構(gòu)思列提綱,起草修改,批改評。當然,如果把起草和修改分成兩步也可以。如果是觀察作文,還可以加上“觀察”這一步,那樣可以分成五步、六步。教師的指導在作文教學中非常重要,要切實、具體地幫助學生完成每一個步驟,使學生的作文進步更快,教師的作文教法更加完善。
[關(guān)鍵詞]命題作文;具體指導;寫作材料
長期以來,小學作文教學形成了教師命題、學生獨立寫作、教師改評的模式,卻忽視了對學生寫作的指導這一環(huán)節(jié)。其實,教師的指導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極其重要,應(yīng)貫穿在學生寫作的全過程。
一、選材上的指導重在尋找優(yōu)秀命題
1.選材命題是源泉
可以是教師命題,也可以是學生個人自己命題。教師命題可以是只出范圍題,如《一件難忘的事》《我第一次……》,但不論怎樣命題,都有選材的問題,只是命題方式不同,選材的范圍就有大有小。學生作文常常不注意認真選材,且不說連題目都沒弄清就動筆,以致背離命題,離題萬里;即使弄清了題目確定寫的材料時,也常是隨便抓一個就寫,缺乏認真的選擇?!斑x材”就要“選”,要讓學生圍繞題目提出幾個可寫的材料來,通過比較,選擇一個最能寫、最愛寫的作為素材。難忘的事很多,要羅列出來,選擇其中最難忘的?!暗谝淮慰p扣子”“第一次包餃子”“第一次坐火車”……很多個“第一次”,要找其中印象最深的作為材料。選材一關(guān)具有決定意義,不可馬虎。有的學生平時作文不錯,但有時因為選材不當,無能為力,失敗了;有的學生作文水平不高,但選對了材料,正好是他能寫愛寫的,于是寫出了好文章。為此,對于選材這一關(guān)的指導,教師要讓學生認識選材的重要性,學會選材,不妨讓每個學生圍繞命題多列出一些材料來,如列出幾個“第一次”,從中找一個材料來寫。經(jīng)過多次這樣的訓練,學生就學會了選材。
2.構(gòu)思提綱是關(guān)鍵
選材只是從眾多的可寫的材料中,選擇出最能寫的材料來,而構(gòu)思列提綱則是關(guān)鍵的一步。其實學生對眾多的材料只是作總體的對比,并作出抉擇,對于材料的細節(jié)還沒有深入具體地考慮。到構(gòu)思階段就要細致地具體地考慮怎樣把選用的材料寫出來,大致包括以下幾點:
立意:確定用這個材料說明什么,表達什么思想觀點,提倡什么,反對什么。
確定材料的起訖:記敘文寫清一件事,確定從哪里寫起到哪里結(jié)束。說明文要確定說明哪一點或哪幾點。
確定材料的主次處理:哪些為主,詳寫;哪些為次,略寫。
段落的設(shè)計和安排:分幾段,各段寫什么。
詳寫的段落的層次:詳寫段還要想好分幾層。
開頭與結(jié)尾:怎樣開頭,怎樣結(jié)尾。
為了促進構(gòu)思,也為了便于教師指導,構(gòu)思時要同時寫出文章的提綱,即文章的設(shè)計圖,設(shè)計必須精心,要反復構(gòu)思,反復修改提綱。構(gòu)思是從頭腦中提取信息并組織信息,處理信息,不下苦功夫是不行的。教師要把“文成于思”的道理告訴學生,并以古人“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的精神勉勵學生。構(gòu)思是打腹稿,是形成內(nèi)部言語,這是作文關(guān)鍵的一環(huán),要舍得花時間,花精力。開始訓練的時候,不妨規(guī)定時間,在這時不許動筆起草,還可以由教師逐個審閱提綱,指導修改提綱。如對詳寫部分要求列出層次,防止只會選用三段法編提綱等。
二、修改時的指導重在打好基礎(chǔ)
1.起草作文,一吐為快
構(gòu)思階段形成了內(nèi)部言語,這時候就不吐不快,要立即提筆起草。起草時要奮筆疾書,一氣呵成,思路的推進是敏捷的,筆頭要盡可能跟上思路的運行,不可停頓,不可中斷,這樣才能保持文章的氣勢,前后貫通。那種“一步三回首”的做法,是魯迅先生早已反對過的,即使遇到不會寫的字也不必立即查字典,可以先空著用拼音代替。個別地方出現(xiàn)文句不通也可以先不管它,寫下去再說。等到全文寫完了,再作反復細致修改。
2.修改作文,反復推敲
任何人的文章都是要經(jīng)過反復修改的,修改是完成一篇文章必需的程序。文章寫得好,修改很重要,所以,要把“文成于改”(作者自改,不是別人改)這個道理教給學生,而且要把怎樣修改的方法傳授給學生。有的教師讓學生手拿五支不同顏色的筆:第一次修改內(nèi)容,用一種筆;第二次修改段落,用一種筆;第三次修改詞句,再用一種筆;第四次消滅錯別字,又用一種筆;最后用一種筆改正標點。這樣經(jīng)過五次修改,文章質(zhì)量有了顯著提高。訓練學生修改文章要多次進行,直到養(yǎng)成習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修改的必要。修改時教師要巡視、輔導,有的問題學生自己看不出來,教師要指出來,如錯別字;修改的方法也要由教師提供,如怎樣做記號,修改時一面讀,一面改,這樣容易發(fā)現(xiàn)問題。修改后由學生謄清,再讀一遍,覺得沒有問題再上交。
三、改評指導重在提升作文能力
批改作文不僅是教師的事,也可以組織學生互改,后進生能發(fā)現(xiàn)優(yōu)等生文章的問題,也有助于鼓勵后進生上進。
1.教師幫助學生修改作文
思想上要有“三變”,工作作風上要有“三勤”。“三變”即變文本的批改為能力的培養(yǎng),變按教師好惡批改為順著學生的思路修改,變不分對象平均用力的一作一改為因人因文而異的輔導修改;“三勤”即“腿勤”,遇到批改中的問題,不呆在辦公室里苦思冥想,邁開雙腿到學生中走走、看看、聽聽、問問;“手勤”,勤作批改記錄,把學生作文中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及時摘記下來,歸納整理,找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腦勤”,對學生作文中各種問題要認真分析,區(qū)別對待,哪些該集體輔導修改,哪些該個別輔導修改及怎樣輔導修改,都要深入思考,周密安排。
教師的修改是必要的,但不必每次都精批細改,可以抽改或就某一訓練內(nèi)容作修改。由于作文過程中教師已經(jīng)進行了個別的、細致的具體指導,又經(jīng)過學生自改、互改,剩下的問題就不多了,批改比較容易,找出共同毛病,集體輔導修改。一次習作,只要將班內(nèi)上中下三種水平學生的文章各選幾篇,就能從中找出一些普遍性的問題。將學生習作中的普遍性問題記錄下來,集體輔導修改,讓學生從病例分析中懂得錯在哪里,怎樣修改。然后,再找出文章中的同類錯誤,練習修改。為了便于整理,“批改記錄”可按篇次分列錯別字、病句、審題、取材、結(jié)構(gòu)、思想內(nèi)容等項。批改時,發(fā)現(xiàn)問題隨時記錄是哪方面的問題,在規(guī)定的欄目里注上學生的姓名、頁碼和行次。
2.學生反復打磨作文
讓學生通過觀察、辨別找出錯字,再讓他們分析造成錯誤的原因。這時候要找出具有普遍性的優(yōu)點和缺點來,然后講評。講評時要表揚好的,包括后進生作文中的好句子、好詞語。除了集體講評,對每個學生的作文也要指出問題,有的還可要求再改甚至重寫。
3.教師的指導要有成效
按照上述程序訓練學生作文,學生下功夫較細,收獲較大,即使多花一些時間也是值得的。教師的具體指導,要貫穿到學生作文的全過程,尤其是貫穿到構(gòu)思和修改這兩個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中去。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指導這個外因起了作用,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有效地完成每一步,自然就能大大地提高作文的質(zhì)量。作文的程序不合理,每一步?jīng)]有做細,是目前學生作文提高不快的重要原因,學生不懂得怎樣改進程序,不懂得哪些環(huán)節(jié)重要,因此,每次作文只是馬馬虎虎地走過場,學生在作文中出現(xiàn)的問題,有的是態(tài)度問題,有的是方法問題。對于不同的問題,教師要通過有效的個別輔導因材施教,學生進步就會很快。
我們提倡對學生作文的全過程作具體指導,而目前常見的現(xiàn)象是教師只抓“作前指導”和“作后批改”這兩頭,這種做法是片面的。這就要求教師要細致觀察學生作文的全過程,切實、具體地幫助學生完成每一個步驟,使學生的寫作水平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劉鳳霞.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讀寫算,2013,(21).
[2]呂艷輝.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2015,(04).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