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雅倩
【摘要】近年來,個性化作文教學越來越受到廣大一線教師的重視和青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作文個性化教學對深入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要作用。本文以“三結合”教學模式(即:結合閱讀旁批,結合圖畫寫話,結合生活隨筆)作為突破口,對有效實施小學語文作文個性化教學進行深入討論。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個性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培養(yǎng)小學生個性化寫作技能水平,打破千篇一律的按部就班式寫作方式,定能有利于學生在真正展現鮮活思想和鮮明個性中獲得豐富的理解感知。圍繞個性化的寫作要求,多結合閱讀旁批、結合圖畫寫話、結合生活隨筆,定能讓學生在不斷豐富自身理解感知思維和方法中深化識記,有利于學生在不斷拓寬認知眼界中形成不一樣的認知感觸?!叭Y合”教學模式的運用,能夠讓學生在真正參與交流溝通中形成豐富的寫作靈感與素材。
一、結合閱讀旁批:寫出注釋
結合閱讀旁批寫出自己的感想,本身也就是一篇隨筆式小短文。結合閱讀旁批寫出自己的注釋,定能有利于學生在深入探知嘗試中形成多元化的感觸。結合閱讀旁批,多融入相應的語言的表達形式,定能讓學生在大膽說出自己感思中形成敏銳語感和豐富素材。
結合閱讀旁批注釋,有利于學生從中收集相應的背景素材。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大自然的聲音》閱讀時,針對“風,是大自然的音樂家,他會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風琴”,結合作者描述的內容進行深入摘錄。結合語篇中的“當微風拂過,那聲音輕輕柔柔的,好像呢喃細語,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溫柔;當狂風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動起來,合奏出一首雄偉的樂曲,那聲音充滿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進行旁批。很多同學能夠根據閱讀提示主動寫出自己的理解感知。有的同學寫出了運用擬人手法再現了風的溫柔;有的同學則是寫出了“原來風不僅僅是呼呼聲,更有情調呢”;有的同學寫出了“仔細傾聽風,發(fā)現風里面有我們想要的音樂”;等等。
以這樣的方式進行旁批,能夠讓學生在主動寫出自己理解感知中切實增強自身的理解,有利于學生在不斷融入閱讀中收集相應的素材。經過這樣的旁批,能夠讓學生在主動從中積累一定的認知感觸中深化感思,形成多樣化的感觸認知。何種旁批,也能使得學生在不斷收集相應素材中開闊視野。
二、結合圖畫寫話:由觀而感
看圖寫話也是培養(yǎng)小學生個性化寫作技能的重要途徑,能夠讓學生在不斷融入圖畫中找出相關描述切入點,有利于其強化識記運用。看圖寫話,能夠讓學生從相應的圖片中找出相應的內容,有利于其在不斷融入相應的圖畫中找到更多的運用切入點??磮D寫話,能夠讓學生的自我感知更加豐富多彩。
通過圖片展示的方式引領學生互動,定能有利于其從中發(fā)現更多的不同。如,在學習《觀潮》課文時,不妨請學生主動觀察圖畫,根據自己多觀察的圖畫,主動從相應的圖片中找出相關表述文字。有的同學根據圖畫內容寫出了“不平靜的江面上傳來了陣陣浪潮聲,特別是江水拍打礁石的聲音是如此的清脆,好似江水的和諧曲”。有的同學則是透過錢塘江中的江水進行深入描述,想象其中的一些魚是怎樣進行快活地游來游去的,并且獲得真切的感知。有的同學則是則是從礁石的形狀各異的樣子予以描述,寫出了相關的特征,有的好似饅頭,圓滾滾的,可愛極了;有的則是直插云霄,好似孫悟空的金箍棒,太漂亮了;等等。根據上述圖片進行描述,能夠讓學生在真正融入相關圖片中找到相應的內容。
結合圖畫表達的內容,可建議學生嘗試運用多樣化的方式予以描述,定能有利于其在不斷參與構思中獲得印象。建議學生根據圖片內容進行認真梳理,引導他們從相應的內容中進行深入闡述,幫助他們從中找出相關表達要素。多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發(fā)揮自己主觀想象力,引導他們在深入闡述中主動發(fā)現更多精彩。
三、結合生活隨筆:蓄積語料
凡是具有個性化的作文,都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都是基于一定的開放化、生活化的情境中主動歸納和提煉而成的。結合生活隨筆進行收集和整理相應的資源,有利于學生在真正融入語境的基礎上獲得深刻印象。結合生活隨筆進行蓄積語料,能夠讓學生在主動地開闊認知視野和思維中豐富感觸。
從生活中找出相應的例子,有利于學生在不斷融入語境中生成更豐富的理解思維。例如在《那邊的大樹》的自作作文指導中,可要求學生結合自己在生活中所觀察的內容,可鼓勵他們從生活中寫出自己的所見。很多同學結合生活中所見到的大樹,能夠圍繞其中的大樹的有趣故事進行展開鋪設。有的同學寫出了自己經常在大樹底下,特別是炎炎夏日的時候聽著奶奶講述著有關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等有趣的故事;有的同學寫出了自己曾經在村口的大樹下與伙伴們一起玩耍和交談的情形,感受到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有的同學寫出了自己曾經和小伙伴們攀登上大樹,尋找樹上的不知名字的小蟲子,能真切感受其內心情感世界;等等。同時,可要求學生嘗試運用隨筆的形式予以記錄,從中找出相應表達素材。
結合學生的不同生活感知,定能有利于其在有效參與交流和深入探知中找到更多的運用切入點。突出生活隨筆嘗試,能夠使得學生在不斷蓄積語料中產生豐富的理解感知,便于其在真正參與交流中強化識記與運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建立在“三結合”基礎上的學生作文指導,有利于學生在不斷深入參與交流和主動溝通的基礎上生成豐富靈感。依據學生的自我認知差異進行深入收集相應的協作素材和資料,還有利于學生在不斷抒發(fā)自身思維靈感和積極探索中獲得更多的感觸理解,形成更為豐富的表達素材。
參考文獻
[1]王子涵.個性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8(4).
[2]陳吉.小學語文作文個性化教學策略分析[J].中華少年,2017(29).
[3]張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個性化教學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7(3).
[4]賈麗娟.關于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的問題分析及對策探討[J].課外語文,2016(20).
[5]劉丹.對小學語文作文個性化教學的初步探討[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9).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