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紅梅,洪居陸,陳婉雯,高明勇,馬錦城,賀小紅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中山大學附屬佛山醫(yī)院)醫(yī)學影像科,廣東佛山 528000;*通訊作者 洪居陸 hongjulu2001@163.com
雙能 X線吸收測量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是評估骨強度的“金標準”,以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為基礎(chǔ),而骨強度由BMD和骨質(zhì)量體現(xiàn)[1]。因此,僅通過DXA評估骨強度明顯存在不足[2-4]。因此,需要尋找一種既可評估BMD又可評價骨質(zhì)量的方法。
骨髓脂肪含量(fat fraction,F(xiàn)F)是評價骨量和骨質(zhì)量的潛在生物學指標,可作為BMD的有力補充[3,5]。定量非對稱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離序列(i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 quantitation sequence,IDEAL-IQ)是MRI新技術(shù),可以評估脂肪及R2*,主要應(yīng)用于肝臟、心臟、胰腺、腎臟、脾臟、垂體,亦可應(yīng)用于骨骼[6-7]。R2*=1/T2*,與鐵含量顯著相關(guān),故可用于評估鐵含量[5]。骨髓鐵含量與年齡呈正相關(guān),但與BMD的關(guān)系尚有爭議[8-9]。本研究擬應(yīng)用IDEAL-IQ技術(shù)獲得腰椎各椎體的FF及R2*值,探討FF、R2*與BMD及年齡的相關(guān)性。
1.1 研究對象 收集2017年8月—2018年8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健康體檢中心體檢者及門診患者,納入標準:①1個月內(nèi)行DXA檢查;②自愿參與腰椎IDEAL-IQ檢查,并簽署MR檢查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DXA或IDEAL-IQ數(shù)據(jù)部分缺失;②有腰椎骨折、內(nèi)固定或椎體成形術(shù)的病史。最終共納入65例,其中男 24例,女 41例;年齡 31~81歲,平均(59.6±11.2)歲。本研究經(jīng)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審查號:L[2017]第10號)。
1.2 研究標準和方法 腰椎椎體BMD以DXA報告為準。分別記錄L1、L2、L3、L4椎體BMD值。椎體FF及R2*均由同一名副主任醫(yī)師獨立完成。在GE ADW 4.6工作站上分別選擇IDEAL-IQ的FatFrac圖和R2*圖。在Functool軟件的Viewer模塊正中矢狀位圖上勾畫長方形感興趣區(qū)(ROI),并避開骨皮質(zhì)(≥0.5 cm),測量L1、L2、L3、L4椎體的FF及R2*值,測量3次并取平均值。
1.3 儀器與方法 采用GE Discovery 750W 3.0T Silent超導(dǎo)MR掃描儀,標準體線圈?;颊呷⊙雠P位,足先進,矢狀位掃描。IDEAL-IQ參數(shù):翻轉(zhuǎn)角6°,6個回波,第1個TE 3.1 ms,TE間隔2.0 ms,TR 19.6 ms,帶寬125 kHz,矩陣512×284,激勵次數(shù)2,層厚3 mm,無間距,時間4 min 21 s。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7.0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經(jīng)單樣本K-S正態(tài)性檢驗,本組數(shù)據(jù)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各椎體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BMD、FF、R2*、年齡等指標之間的相關(guān)性采用Pearson相關(guān)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各椎體間BMD、FF、R2*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L1、L2、L3、L4椎體FF與BMD呈負相關(guān)(r=-0.516、-0.414、-0.370、-0.301,P<0.05),R2*與BMD呈正相關(guān)(r=0.417、0.343、0.341、0.260,P<0.05)。年齡與BMD呈負相關(guān)(r=-0.405,P=0.001),與 FF 呈正相關(guān)(r=0.578,P=0.000),與R2*無相關(guān)性(r=-0.014,P=0.911)。見圖1。
表1 65例患者L1~L4椎體BMD、FF、R2*值比較(±s)
表1 65例患者L1~L4椎體BMD、FF、R2*值比較(±s)
指標L1L2L3L4F值P值BMD(g/cm2) 0.80±0.17 0.83±0.20 0.86±0.21 0.88±0.21 1.967 0.119 FF(%)47.0±14.549.1±14.751.7±14.551.8±15.21.6010.190 R2*(Hz) 186.05±55.76 186.79±58.27 181.33±55.73 179.65±54.50 0.254 0.858
圖1 L1~L4椎體年齡與BMD(A)、FF(B)及R2*(C)的相關(guān)性
鐵蛋白屬于貯存鐵,存在于肝臟、脾臟和骨髓中,骨髓中的鐵蛋白主要位于紅骨髓[10]。紅骨髓含有大量造血組織,而黃骨髓含有大量脂肪組織。隨著年齡的增長,紅骨髓逐漸萎縮,骨量減少,骨小梁變薄,骨小梁間隙擴大,其殘留空間由大量的脂肪組織填充[11]。因此,通過定量分析骨髓FF、R2*值可為骨質(zhì)疏松的診斷提供參考[5]。
評價骨髓FF的方法包括活檢、磁共振波譜、魔鏡成像(MRI mDIXON-Quant)[10]、IDEAL-IQ;評價骨髓鐵含量的方法包括活檢、T2*[11]、MRI mDIXONQuant及 IDEAL-IQ。其中 MRI mDIXON-Quant和IDEAL-IQ為無創(chuàng)無輻射的MRI新技術(shù),一次掃描獲得FF和R2*值,同時評價骨髓FF和鐵含量。然而由于技術(shù)原因,對骨髓的FF和鐵含量評價均分為2次進行。評價骨髓脂肪含量與BMD的關(guān)系,ROI可選擇L3椎體[10-12],也可以選擇L1~L5椎體[7],方法為磁共振波譜、MRI mDIXON-Quant和IDEAL-IQ;評價骨髓鐵含量與BMD的關(guān)系,ROI可選擇股骨頭、也可選擇胸/腰椎骨,目前多采用活檢方法,且鐵含量測定ROI與BMD并不完全一致[8-9]。
為與BMD的ROI匹配,本研究ROI選定為L1、L2、L3、L4椎體,并獲得L1~L4椎體的平均值。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L1~L4椎體間FF逐漸增高,與文獻報道相符[7,13];BMD亦逐漸增高,而R2*呈逐漸降低趨勢。對L1~L4椎體間FF、BMD、R2*進行單因素分析,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各椎體間的FF、BMD、R2*無明顯差異。L1~L4椎體平均FF與R2*無相關(guān)性。劉棟等[9]研究顯示,骨髓鐵含量與腰椎BMD呈負相關(guān);而張偉等[8]研究認為無相關(guān)性。通過定量分析腰椎體的R2*,發(fā)現(xiàn)L1~L4椎體R2*值與BMD呈顯著正相關(guān),與劉棟等[9]的研究結(jié)果不符。本組樣本的ROI與BMD的ROI基本匹配;而劉棟等[9]的骨鐵分析ROI僅為病椎中心區(qū)域松質(zhì)骨0.5~1.0 g標本,且與BMD的ROI不完全匹配,可能是導(dǎo)致兩者結(jié)果不一致的原因。
為進一步分析 L1~L4椎體 FF、BMD、R2*與年齡是否相關(guān),本研究將前3者分別與年齡進行相關(guān)性分析,結(jié)果顯示腰椎FF與年齡呈正相關(guān),腰椎BMD與年齡呈負相關(guān),與文獻報道相符[10-12];而腰椎R2*與年齡無相關(guān)性,即骨髓鐵與年齡無相關(guān)性,與文獻報道不相符[8]。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與既往研究相比,本組患者年齡較小且年齡跨度大,可能是導(dǎo)致骨髓鐵與年齡無相關(guān)性的原因,但需進一步積累大宗病例并按嚴格年齡段分組驗證[8]。
總之,L1~L4椎體FF及BMD逐漸增高,而R2*呈逐漸下降趨勢;但椎體間的BMD、FF、R2*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腰椎FF與BMD呈負相關(guān)、與年齡呈正相關(guān);R2*與BMD呈正相關(guān),但與FF無相關(guān)性。因此,綜合分析腰椎 FF及 R2*可能有助于評價骨強度,具有潛在的診斷骨質(zhì)疏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