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婷
人們常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實,洞庭山水也很美,不高的山,不寬的湖,卻縹緲綺麗,動人心魄。
在洞庭湖畔,小小的窄窄的篷子里住著一戶戶農家。有時,農夫撐一只小舟,劃到湖的對面去。若是有外地人來游覽,年長的船長不用槳,雙手一抓,牢牢地抓住青繩,兩手一前一后地使力,大聲一喝。這樣一來,小船便駛向對岸。好奇的游人見狀,想要試一試。但是,船晃晃悠悠的。游人眼里的好奇終于有了一絲小小的懼怕,可終究抹不開那一點新奇,還有旁人的打趣。
“我也想試試,可以嗎?”
船長聽了游人的話,笑瞇瞇地把手放下,似是做了回應。游人興奮地上前,學著船長的做法,到了即興的地方也大喝一聲。一聲聲吆喝穿透濃霧,而濃霧深處傳來一聲聲似回應的聲響。那是大自然的聲響,更是洞庭的回應。
春暖花開的時候,蓬里的人從旁邊的牛棚里牽出一頭水牛來。彼時,洞庭兩岸的青草正是鮮美的時候,牛當然不能錯過。青草鮮嫩的汁液藏進了牛的嘴里,牛的嘴里發(fā)出“哞哞”的聲音,好像是吃飽喝足的喟嘆。
在洞庭湖畔,早晨的露水,最是勾人,似乎壓彎了湖畔的青草。行人腳步匆匆,無暇欣賞這勾人的景色,急切的步伐踏碎了夢境。時間斑駁了小船,季節(jié)變換了景色,日月的更替改變了人的行跡。務工潮的興起,沿海地市的開放,使得一批批人進城務工。年輕人心想,如果能夠好好打拼,也能讓家中的老人、小孩過上好日子。責任、熱血、夢想……點燃了洞庭湖畔的年輕人前往外地的心。
洞庭的波浪聲始終在人們的耳邊回蕩。年老的船長對著身旁的年輕人呢喃:“你們放心地去吧,家里有老人呢?!崩洗L敲了敲手中的漁梆子,挺直脊背。身后的年輕人見狀,也不多問,只是悶悶地應了一聲:“好。”
在洞庭湖畔,娃兒們也愛打魚梆子,咚、咚……在每個有濃霧相伴的清晨,一聲接一聲的聲響從四面八方響起。緊接著的是娃兒們銀鈴般的笑聲。老人們愛哼的曲兒,娃兒們也會哼上幾句。清晨,老人們還未起床的時候,精力充沛的娃兒們便一個個從床上蹦下來。
船長一大早就放了網(wǎng),計劃著傍晚的時候來收網(wǎng)。船長心想,村里的幾個調皮的娃兒已經(jīng)出了遠門,今天的成果怕是不錯。船長從鎮(zhèn)上買了一大袋姜,用來去魚的腥味,效果一定很棒,為此,孫兒一定會多吃兩碗飯。想著想著,船長便露出了微笑。這些年,船長守著兒子兒媳留下的孫兒過日子,倒也過得充實。從鎮(zhèn)上回來的路上,船長便收了網(wǎng)。輕輕地,慢慢地……他怕驚擾了魚。
撲通、撲通……
喝——那是船長的吆喝聲!
不!那是洞庭的聲響。黑黑的水牛身上是綠綠的水草,水草已經(jīng)不茂盛了。清晨,湖畔青草上的露珠掉進湖里,享受著自己進入湖中的那一刻,那一聲清脆的聲響。洞庭敞開懷抱,擁抱露珠。滴答、滴答……那是洞庭給露珠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