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穩(wěn)
這學期,我兼任二年級寫字課,雖然一周只有一節(jié),但我很重視,每逢有課,我總是提前候課,檢查學生學習準備,提醒學生書寫姿勢。我很享受教學生寫字的過程,看著一雙雙稚嫩的小手,能在我的指導下寫出一個個漂亮的生字來,成就感油然而生。
與往常一樣,第五節(jié)課,我提前走進教室。教學到“貓”字時,我問學生:還記得寫字的三個步驟嗎?“一看二寫三比?!蓖瑢W們脫口而出。我很滿意學生的對答如流。接下來,我一邊書寫示范一邊講解書寫要領,關鍵筆畫用紅色粉筆特別強調。學生聽得很認真,示范完畢,我引導學生:“接下來,請大家對照書本,開始練寫‘貓字。”
正在這時,一雙小手舉起。有話說?寫字需要靜心,該寫字的時候發(fā)言,有點不合時宜!盡管心里閃過一絲不愉快,還是示意舉手的小男生:“這位同學,你想說什么?”
“老師,您寫的和書上不一樣!”
“是嗎?”我有點驚訝,“哪里不一樣呢?”
“書上的‘貓字,右下邊‘田字的第一筆‘丨在豎中線上,您的沒有!”正準備動筆的學生立馬應聲附和。
“是嗎?你觀察真仔細!”頭一回聽到學生質疑我的書寫,我深感意外。教剛剛拿得穩(wěn)筆的低年級學生寫字,無論經驗還是水平,我自感綽綽有余。面對小男孩的“直言”,我用“教學機智”巧妙地掩蓋了過去。
緣何“走樣”?課后細想,面上來看,與“疏忽”有關,實則是自以為是的“個人經驗”,屏蔽了我對田字格的重視,輕視了學生的觀察力。
無論哪個領域,經驗都是寶貴財富。經驗優(yōu)先已經被廣泛適用于各類崗位競聘:經驗不足,處處碰壁;經驗豐富,少走彎路。具體到教育領域,評價如我一樣的中年教師,常用的,便是“教書育人的黃金年齡,經驗豐富”。
毫無疑問,經驗豐富的中年教師,是教育的財富,若能將個人經驗梳理提煉,推而廣之,便可惠及更多同行后輩。聞名遐邇的魏書生、邱學華等當代教育名家們,他們的經驗已經成為基礎教育改革的寶貴理論。
我輩中年,教學履歷橫跨新舊兩個時期。
青年時代,我們處在教育信息閉塞、教學資源枯槁的課改前期,鄉(xiāng)村路上、泥濘操場留有我們的青春麗影。那個時期,我們“摸著石頭”帶班,“摸著石頭”執(zhí)教,深一腳淺一腳,年復一年,長年的摸索積淀成豐富多彩的個人經驗。
及至中年,我們各自捎帶個人經驗,進入新世紀,一并匯入新課程改革的滾滾洪流。一時之間,個人經驗與教育新理念在我們的課堂交匯碰撞,時而相融,時而沖突。在經驗中突圍的中年我輩,不少升華成為名師,做了骨干。
然而,中年經驗,又是一把雙刃劍,尤其是未經推廣確認的個人經驗,使用不當,則極易陷入因循守舊的泥沼。教育遭遇“經驗”掣肘,俯仰皆是。隨舉一例,一個沒有嘗到閱讀甜頭的師者,教學中,會天然親近“題?!币蕾嚒敖梯o”,以此類“經驗”指導教學的教師,別指望其所教學生能成為“書香少年”。再如,有效課堂是課改的核心任務,課堂效率低下的原因,無非是課堂“雜質”太多:教師滿堂問,學生實踐少;逐段串講、目標模糊,等等。仔細分析“雜質”成分,差不多都與“個人經驗”關聯(lián)。
個人經驗,若沒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做后盾,沒有實踐、反思、修正做支撐,難免片面狹隘,甚至違背教育規(guī)律,稍有不慎,就會讓教育“引導”變“誤導”,“誨人不倦”變“毀人不倦”。
“不一樣”的詰問,提醒著中年的我,擺脫舊有路徑依賴,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是中年教師的必要修煉。
(作者單位:臨澧縣丁玲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