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平 喬通順
摘 ?要:初中階段被稱為人生的“危險期”,家長要認識孩子的身心發(fā)育特點,并采取爭取的應對策略,才能幫助孩子健康順利成長。
關鍵詞:心理特點 ?青春期叛逆 ?學習觀 ?配合學校
“初一差別不大,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幾乎成為初中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孩子的小學時期主要是學習和生活習慣養(yǎng)成的教育,孩子到了初中,隨著身體心理發(fā)育的急劇變化和學習科目課程的增多加深,如果孩子和家長應對不當,很容易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導致求學之路甚至人生道路的失敗。因此家長應該正確認識這一階段孩子的身心發(fā)育特點,并采取正確的應對策略,才能幫助孩子順利渡過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危險期”。
一、正確認識孩子初中時期主要的生理及心理特點
13—15歲是身體生長發(fā)育高峰期,這個年齡段學生平均每年長高少則6—8厘米,多則10—11厘米。男女第二性征差異顯著。隨著青春期性發(fā)育和性成熟,男女之間的外表,體形就會產(chǎn)生明顯差別,同時這個階段孩子的心理也會發(fā)生巨大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自我意識
這一時期的孩子感覺已長大成人,希望自己支配時間,并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不少情況下開始對師長表現(xiàn)出不馴服,要求大人尊重他們的意志和人格。而家長這時候又很擔心孩子不成熟,加強約束和規(guī)范,這樣就產(chǎn)生了孩子的自我意識和家長的管理壓制的矛盾沖突,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青春期對撞更年期。
(二)閉鎖心理
孩子雖然認為自己已經(jīng)長大成人,但他們畢竟不成熟,再加上孩子的情緒容易不穩(wěn)定,自尊心理強,因此不愿意和家長老師溝通交流,出現(xiàn)孤獨、苦悶的閉鎖心理。如把自己關在屋里,記日記等等。為了補償由閉鎖心理而帶來的孤獨感和苦悶感,友誼便成了最主要的人際關系,他們渴望得到安慰理解和以此充實精神生活。于是就把地位對等、態(tài)度一致、情趣相投同學作為朋友。這個時候家長一定注意孩子的交往。
(三)容易沖動
由于這時期孩子的情緒情感不穩(wěn)定,再加上孩子的心理不成熟,因此遇到事情容易沖動,不計后果,這也是這階段孩子容易出問題的原因。
(四)性意識覺醒
性意識普遍萌生,致使異性同學間的交往發(fā)生了較大變化,有的出現(xiàn)早戀。
因此初中階段可以說是一個動蕩不穩(wěn)定的時期,孩子動蕩不安,家長提心吊膽,如何讓孩子順利得度過這一階段,是家長和老師都很費心思的事情。
二、正確認識青春期叛逆
(一)正確認識青春期
青春期就是人生成長的一個階段,是任何人都要經(jīng)歷的,也是人生成長的標志,做家長都經(jīng)歷過,不要談虎色變。叛逆是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識覺醒和成長的標志。家長培養(yǎng)孩子的目標是想放飛孩子,讓孩子去闖蕩屬于自己的天地,沒有一個家長想永遠把孩子拘禁在身邊。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就是想擺脫家長的控制,與家長的希望不沖突。家長一是對孩子不放心,二是對自己不放心,因此總是擔心孩子。試問家長,孩子不順從有自己的想法你不放心,難道孩子事事順從毫無主見你就放心嗎?恐怕你不是放心,而是害怕了。對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長關鍵是要合理應對。
(二)找到合理的應對方法
理解和寬容孩子的青春期反抗行為。尊重孩子的想法,認真對待孩子的意見和建議。孩子的想法無論多么幼稚,畢竟是來自孩子獨立的思考,對此應該給予鼓勵和尊重。對于孩子那些有失偏頗的想法,父母要耐心告訴孩子自己對此事的看法,以及自己不贊同的原因。杜絕簡單的否定或以長輩的身份粗暴地壓制孩子意見的做法。
當孩子因不理解父母所講的道理而固執(zhí)已見、一意孤行的時候,父母可以選擇一些不會造成嚴重后果的小事,讓孩子到實踐中嘗試,要舍得讓孩子吃苦頭。摔了跟頭后,孩子會信服父母的判斷和預知能力,愿意接受父母的指導和建議,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不要去對撞,有句話叫“退一步??谔炜铡?,退一步不是退讓,是緩和,是對孩子的尊重,然后做家長的再想辦法,迂回前進,會效果更佳。
三、引導孩子正確的認識學習并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一)什么是學習
學習是本能。處于嬰兒期的時候,就在學習如何吮吸奶嘴,如何發(fā)出聲音,如何分辨父母,從牙牙學語到出口成章,從蹣跚學步到健步如飛都是在不知不覺中自然進行的。因此學習是人類的本能,不是強迫來的。
學習是責任。孩子在上學階段,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對于這個階段的孩子而言,努力學習就是他們的責任。在孩子教育中培養(yǎng)孩子自主學習,勤奮拼搏的精神,就是在培養(yǎng)他們自小樹立起積極向上,有責任感的優(yōu)秀品質,讓他們長大后踏入社會后具備積極向上,努力付出的責任感,這才是讓孩子在努力學習過程中要達到的最重要目標。
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但凡取得一定成就的都是要經(jīng)過艱苦的努力,學習也是一樣。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在這過程中更加感受不到什么快樂。一些專家提倡快樂學習快樂教育,一些家長也以為國外的教育是快樂的,其實在國外,優(yōu)秀的學生他們一樣要很努力學習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成績。比如新加坡的小學教育,教學領域非常廣泛,中小學教室后面經(jīng)常懸掛著一把戒尺,孩子表現(xiàn)不好,老師要照手心打三下,而且是要兩個老師在場才能執(zhí)行。所以,讓孩子快樂成長是正確的,但是學習過程一定是要辛苦的,寓教于樂的教育方式,并不意味著孩子課外不需要復習,不需要刻苦學習。
(二)學習的目標
龍應臺在她的《親愛的安德烈》中寫道: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給自己的孩子提出了學習的要求和目標。
那么學習的目標究竟應該是什么呢?做家長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名列前茅,但一個群體中畢竟要有個先后順序,學習成績的好壞更不能僅僅成為一個孩子是否成才成功的標準,不少的事例已經(jīng)印證了孩子的成才或成功,學習成績、科學知識并不能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恰恰相反,決定孩子將來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孩子的性格、孩子的綜合素質、孩子身上的其他很多非智力因素。著名教育家、北大校長蔡元培說,“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yǎng)!”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一個學生要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交往、學會學習,這才是一個孩子成功的標準。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我認為這應該成為孩子學習的大的目標?!?/p>
我們做家長的應該督促孩子好好學習,不要把最終的目標落到孩子的學習成績的好壞上,更重要的是通過督促孩子學習,讓孩子養(yǎng)成踏實、勤奮、要強、上進的品行,這才是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
四、家長要配合好學校的管理
要教育好孩子,光靠家長或教師是不夠的,只有二者緊密配合,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促進孩子健康的成長。因此,家庭和學校之間要建立起一種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體諒的工作關系。做家長的要加強與學校、老師的聯(lián)系和溝通。
一是要摒棄孩子交給了學校就是學校的責任的觀念。有句話叫“家長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家長的影子”,一個孩子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更多的是長期受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形成的,一個孩子從出生到成長的過程中更多的是受家長行為習慣的影響,因此一個孩子出現(xiàn)問題不是偶然的,要克服改正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孩子一旦在學校出現(xiàn)問題,一些家長就把責任完全推到學校,或大吵大鬧,或封堵大門,嚴重影響學校教學秩序。諸如此類的情況,造成現(xiàn)在對孩子“家長不會管,老師不敢管”的情況,這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因此家長朋友們,如果孩子出了問題,一定要多從自身找找原因。
二是克服愛面子和逃避心理,積極主動和老師溝通。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成績還行,認為沒有必要跟老師學校多聯(lián)系;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成績不理想,跟老師主動聯(lián)系沒有面子;還有的家長因為孩子有缺點和不足,懼怕老師的數(shù)落。有以上想法的家長很是普遍,為了孩子的成長,做家長的一定要克服以上的思想和心理。家長應當認真傾聽老師的介紹、要求和建議,不要聽到孩子的缺點就急忙辯護,或當場打罵孩子,還要實事求是地反映孩子在家中的表現(xiàn),既不要為了給老師留下一個對孩子的好印象而光談優(yōu)點,也不要為了說明自己嚴于教子而把孩子說得一無是處。
三是重視并積極參加家長會。作為家長能積極參加家長會是對孩子最好的關心和鼓勵,非不得已不要缺席或請家中其他人代為出席;不要遲到或早退;不便在家長會上說的想法可在會后與老師個別交換意見;出席家長會最好由在孩子面前更具權威的父(母)出席。
四是不要盲目地批評或指責老師?!坝H其師,信其道”,家長對老師的指責就會讓孩子失去對老師的親近和尊重,而學生往往就是因為喜歡某個老師才喜歡老師的課程,因此必然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其實家長和老師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家長要注意維護老師的尊嚴,尤其是不能當著孩子指責老師或說老師的壞話。如果老師真的有問題,家長可以在孩子不在場時與老師溝通交流。
五是通過寫書信與孩子溝通。一是可以讓孩子有思考理解的時間,二是避免嘮叨,避免讓孩子直接逆反和對抗。三是可以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更可以逼著家長提高自己。書信中要注意與孩子平等交流,要真摯懇切,讓孩子體會父母的用心。
初中三年是孩子一生學習乃至成長的關鍵期,這三年孩子身體發(fā)育、心理成長的變化和發(fā)展是驚人的,往往讓父母始料不及甚至不知所措,父母一定要配合好學校和老師的工作,不僅要關心孩子的身體成長,更要關心孩子的心理發(fā)育;要引領孩子確立正確學習和人生的目標,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平等地與孩子相處和交流,及時疏導孩子心理上的問題,矯正孩子的不良習性,養(yǎng)成并強化積極進取、刻苦頑強的意志品質,讓孩子順利度過人生的關鍵期。
(責任編輯: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