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教材因其局限性,已很難滿足現(xiàn)今大學生,尤其是藝術專業(yè)生的英語學習需求。英語新聞作為一種理想的英語教學資料,能有效地提高藝術專業(yè)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與時俱進的同時,掌握相關的語言知識。然而,要在藝術專業(yè)廣泛推廣英語新聞教學,達到期望的教學效果,仍任重道遠。
【關鍵詞】藝術專業(yè);英語新聞;問卷調(diào)查;教學反思
【作者簡介】梅玫,四川電影電視學院。
一、英語新聞教學的重要性
目前,多數(shù)院校在為學生選擇教材時,已注意到不同院系不同專業(yè)對于教材的不同需求,但由于教材編寫校對時間相對較長,從教材編寫成功到出版再被運用至課堂,多少存在部分課堂教材觀點陳舊、內(nèi)容局限甚至脫離生活實際的問題。面對這樣的情況,本就不受大部分學生“待見”的公共外語教學如若仍舊按照課本按部就班,教學必將舉步維艱。然而這一問題是難以規(guī)避的,畢竟沒有哪本教材可以實時更新,所以找到適宜的時新的教學補充材料顯得迫在眉睫。端木義萬教授2005年在《報刊教學與外語教改》一文中提到“英語報刊可以成為十分理想的英語教學資料”,因其與其他英語材料相比“更加具備時代性 、實用性 、復合性和發(fā)展性 ”。次年,端木教授在《中國外語》期刊中強調(diào)了“英語報刊課程對于學生素質教育的價值”,即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思維能力、提出見解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由此足見英語報刊學習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藝術類專業(yè)英語新聞教學
在英語教學中,英語報刊閱讀十分重要,各高校研究者們也進行過諸多嘗試,但主要集中在英語專業(yè);部分教學工作者如陳嬌等老師嘗試過報刊閱讀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但就藝術專業(yè)新聞教學展開的研究幾乎沒有。然而,在此類學生中推廣英語學習卻有其必要性,就筆者觀察,筆者所在的學生為藝術專業(yè)學生,思維活躍,接收能力強,但英語基礎普遍較弱,對課本的學習熱情不高,教師如若照本宣科,教學必將困難重重。
為提高教學質量與學習積極性,在完成課程教學的前提下,筆者在2018年秋季學期在所教授的三個藝術專業(yè)班級中,融入了英語新聞閱讀。由于原版新聞如經(jīng)濟學人、泰晤士報對于學生來說專業(yè)性強、難度大;BBC、VOA新聞普遍偏長,學生容易疲勞,課上教師難以騰出足夠時間帶領學生學習。故幾經(jīng)挑選筆者選用《中國日報英語》雙語新聞,該報刊中新聞短小精悍,每篇180詞左右,難度約大學四級水平。本次新聞講解主要涉及文教、社會、民生新聞等輕松題材,涵蓋了極個別的經(jīng)濟、政治等嚴肅題材,總共講解了14篇新聞??紤]到藝術專業(yè)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因素,筆者選取了以下新聞,新聞標題如下:Game mirrors challenges、Kids resume goes viral、UK mulls 2-year universities、Trick-or-treat cut off age、Black Friday online sales up、India wedding tourism booms、Church gets building permit、Popular spot to scatter ashes、Chinglish added to OED。
三、藝術類專業(yè)英語新聞教學問卷調(diào)查
課程結束時,筆者就新聞教學效果進行了一次問卷調(diào)查,以評估此次新聞教學效果及提高新聞教學。本次教學涵蓋3個班級,共計151名學生,采取學生自愿填寫原則,進行網(wǎng)上問卷調(diào)查,共收集到有效問卷94份。該問卷主要包含6 個問題,涉及學生愿意學習新聞的篇數(shù)、時長、題材、課堂講解方式、講解內(nèi)容以及學生掌握的單詞數(shù)量。
1.新聞篇數(shù)。從調(diào)查結果來看,94.68%的學生均愿意學習新聞,其中絕大部分學生傾向于每周學習2篇文章,而極個別的學生對于英語新聞學習完全不感興趣。就課堂教學來看,要細致分析講解新聞,以本學院每周4個英語課時為例,要完成基本教學任務的同時,進行新聞教學,學習1-2篇新聞為宜。
2.新聞學習時間。藝術專業(yè)學生文化課學習熱情低,再加上互聯(lián)網(wǎng)日新月異,吸引力巨大,學生學習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從調(diào)查中看,愿意于花費10到20分鐘學習新聞的學生人數(shù)最多(48.94%)。另外,只有極少數(shù)(7.45%)學生愿意學習半個小時以上。
3.新聞題材。調(diào)查中看,絕大部分學生(57.45%)更關注文教、體育、社會、民生新聞等較輕松題材。只有9.57%的學生表示愿意學習政治、軍事、法律、經(jīng)濟新聞等較嚴肅題材。
4.新聞講授。藝術專業(yè)學生基礎較薄弱,自主學習存在一定的難度。27.66%的學生希望新聞完全由老師講解;64.89%的學生則更愿意在老師的引導下,參與課堂講解;7.45%期望自學新聞。
5.講解內(nèi)容。筆者考慮到平時教學中,學生們幾乎是談“語法”色變,所以設置了講解新聞時“只講重點詞(生詞、難詞、新聞詞等)”的選項。然而根據(jù)調(diào)查看,大部分學生(64.89%)傾向于學習語法。可能是應試需要,因為本校藝術專業(yè)學生必須考過英語三級方可取得畢業(yè)證書,而該測試中有專門的語法測試題。
6.學生收獲。此問題選項設置較局限,雖然筆者在講解過程中穿插講解了相關文化,如萬圣節(jié)的風俗、圣堂宮歷史、黑色星期五的名字由來、英國皇室成員等等,以增加教學趣味性,但本調(diào)查僅限于學生語言點的積累。筆者在講解新聞過程中,每篇新聞大概重點講解10個詞匯,故14篇文章合計140詞左右。但71.28%學生掌握的詞匯在100詞以下,究其原因,可能是本專業(yè)學生學習習慣問題,雖然教師采取了記筆記加平時分的獎勵方式,但仍有很多學生未記筆記,或記住了筆記,課后卻沒有進行相應的復習。
四、藝術專業(yè)新聞教學反思
通過此次的教學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藝術專業(yè)進行英語新聞教學是可行的,受大部分學生歡迎的。在未來的教學中,教師可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因本專業(yè)和興趣的特殊性,盡量選擇較輕松的新聞題材。其次,根據(jù)學生英語基礎選擇較簡短的新聞材料。教學過程中,需聯(lián)系學校具體情況,著重教授語法或詞匯。此外,講解過程中,可適當規(guī)范學生學習習慣,督促他們勤記筆記,課后勤于復習。
參考文獻:
[1]端木義萬.報刊教學與外語教改[J].外語研究,2005(01).
[2]端木義萬.報刊教學與素質教育[J].中國外語,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