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敏
【摘要】本文基于筆者所在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背景,針對((建筑CAD》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三方面進行了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以具體實例詳細說明改革思路,并對教學效果進行了分析總結。
【關鍵詞】任務驅動;小組討論;多樣化考核方式
《建筑CAD》是一門采用制圖軟件AutoCAD完成建筑圖紙繪制的實踐課程。旨在通過學習使學生能熟練利用AutoCAD軟件完成建筑相關圖紙的繪制。筆者對《建筑CAD》教學改革進行了探索與實踐,并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三方面進行分析。
(一)教學改革實施主體
本次教學改革以學院2016級本科工程造價1班作為首批試點,并對其效果進行了跟蹤。
(二)轉變主講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理念
轉變主講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路。將過去的單純教師“講”變成學生的“主場”,改變教師在課堂上的“核心主導”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變?yōu)閷W生學習的引導者、陪伴者。
(三)整合教學內容
本次教學改革改變了傳統(tǒng)的AutoCAD基礎、AutoCAD繪圖命令和AutoCAD編輯命令的授課順序,將內容進行了整合,以任務開展教學,將相應的命令進行分解重構,設置了11個工作任務,每個任務需要用到3-6個命令,重在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豐富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以任務驅動法為主,輔以小組討論法、對比法,并充分利用智慧教學工具進行教學,具體教學流程如下:
1.導入任務。利用智慧教學工具推送相應任務。
2.小組討論。本課程采用的小組討論主要是組內討論和組外討論兩種。組內討論是指小組成員結合教師發(fā)布的任務,討論、分析任務,通過查閱教材與參考書籍,尋找完成任務的方案,再經(jīng)過對其進行實操驗證,確定正確的繪制方式來開展小組活動。組外討論主要是教師組織小組對其方案進行展示及說明,通過討論,找出方案優(yōu)缺點,最終選出最優(yōu)方案。
3.課堂總結。教師總結本次任務執(zhí)行情況,歸納本次課程的重要知識點,并對難點、易錯點進行強調。
(五)多樣化的考核方式
本課程的考試成績是由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共同組成。對教學過程評價是由自評、互評、教師評價三部分組成,其中自評占10%,互評占40%,教師評價占50%。
考核方式不僅僅局限于傳統(tǒng)的紙質試卷考核,還可以采用筆試、大作業(yè)、CAD大賽等方式,考核方式重過程、重能力,真正做到突出能力和素質,注重過程。
(一)學生學習熱情高漲
本課程教學過程中共設置11個任務和3個階段性測試,每個任務都有針對性的技能知識,并且都有比較完善的考核標準。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熱情非常高,并形成相互討論相互幫助共同研究的課堂氛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了很大提高。
(二)學生成績提高
從最終的成績來看,通過2016級與2015級學生成績單的對比,課改后的16級學生成績普遍提高,《建筑CAD》課程學習效果比較理想,課程改革基本達到預期目標。
(三)學生能力提升
為了檢驗教學效果,筆者對教改的兩個班級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通過教改,學生的專業(yè)能力、實踐能力、學習能力都得到了明顯提高,也具有了初步的創(chuàng)新能力。
本次課改作業(yè)為繪制一套工程圖紙,在組織教學中,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采用任務驅動法教學,在課前利用網(wǎng)絡提前布置任務,以便學生在課前事先預習、分析圖紙、小組討論,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次教學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對學生的分層次教學的研究還停留在初級研究階段,仍需繼續(xù)開展。
參考文獻:
[1]張樂瑩.劉艷,陸廣華,張躍.應用型本科院校CAD/CAM技術課程的教學探索和改革[J].大學教育,2016(06):126-127.
[2]李紅.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建筑CAD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yè),2016(04):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