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勇
筆者擬從三個部分談留待的小說《攤牌》。第一部分談小說的思想性;第二部分分析小說主要人物。第三部分談小說的藝術表達形式。
第一部分: 小說的思想性
筆者認為:在人類文明之前,地球上肯定出現(xiàn)過這樣或那樣的甚至比人類文明還要高級的文明。這念頭,不因年事漸長而淡化,反而因外界和自身的理科知識漸長而更加確信。萬物起源于天真與好奇,發(fā)展于自私與善良,最終毀滅于殘酷和血腥。所以說,先前的文明肯定是毀滅于殘酷和血腥。事實上,小說家沒必要承擔各種自然科學家們的解說任務。小說家其實是冷靜有加的宗教信徒?;蛘呖梢赃@么說:小說家是消亡文明之國的幸存物體,它們具備文明消亡的經歷,并在消亡的經歷中挖掘出寶貴的經驗,且很負責地用最適當?shù)男问奖磉_出來,給有可能消亡的物種指出不再消亡的路。
留待應該是感到了時間的緊迫性。他清晰地意識到,文明之城的人類,是有基本的天真與好奇的。留待更多的關注是人類前行中的自私與善良。這環(huán)節(jié)的走向直接影響到殘酷與血腥的體現(xiàn),直接決定人類文明的存在或消亡。很多的小說表達是“你看你看,那里的一切你都可看得見又看不見”。也就是說,極少有留待這種攤牌式的:留待絲毫不隱藏自己的觀點,它注定是不劃弧線的那種言語者。他內斂地張揚著想張揚的思和想,并試圖變相地修改著或潤色著人類文明前行的法典。
第二部份:小說重要人物分析
好的言語不僅相通,還同是全人類的,如佛家的心經,西方的圣經,等等。中國人心目中的仙神鬼魔,在起始階段,往往離不開人間,哪怕是被生在無人之區(qū)間,也是和人氣相通的。所以,沒辦法不追根究源。留待當然精通此道。它對主人公劉思信的敘說雖不是從出生時開始,卻關注了其父,并認真地從主人公小學低年級生活寫起。
劉思信出身于普通的農民家庭,這樣,他就有了代表普眾的資格。父親一直向往著向上的美好,所以,父親從老師講臺上的大蔥看到了改變兒子劉思信學習環(huán)境的重要性。每個父親對兒子都有朦朧的期求,更何況劉思信聰明,有學習天賦。這樣,劉思信就順理成章地被父親安排到父親認為的理想王國。
劉思信懷抱著被褥,坐在父親自行車的后貨架上。五十四里地的路程,劉思信被父親叮囑了一遍又一遍:要學會多有眼色,幫表姨多干家務活。
讀至此,筆者想到兒時走親串友時的畫面:父母親總是叮囑不可多說話,不可要東西吃,不可在吃飯時放開量去吃,更不可亂看別的孩子吃東西。顯然,留待是懂父母之道的。父親對劉思信的那番言語,只有身為父母的人才可能真的明白?;蛟S可以用《動物世界》里的自然生存法則來解說一些問題,如劉思信轉學后遇到的種種客觀壓迫和主觀壓迫。
留待對劉思信轉學后的感受的描寫不惜筆墨。只有把劉思信的感受寫詳實,才可能更好地發(fā)展劉思信的后來。劉思信兒時的經歷和感受,無異是一生物在自然界,在生物文明物種團體中前行時的言行舉止的詮釋。對于劉思信,必須上升到與造物主對話的角度。當劉思信思想著要逃離惡劣的環(huán)境時,張偉強、李雙海、王小路三人順理成章地成了劉思信的三根救命稻草。
事情的發(fā)展證明稻草就是稻草。三根稻草就像商量好似的,全部不能走進高中大門。這時,劉思信很明白,自己的成功不僅僅來自于自己的努力,更是來自無路可走的奮力前行。這時,他是清醒的,下面的文字可以說明:我(劉思信)與他們疏遠不是因為不重友情,而是他們各有前途,我的前途只能靠上學來爭取。張偉強召集了三次聚會我都沒參加。我不愿看到李雙海和王小路那副小小年紀便終身有靠的得意神情,也不愿聽張偉強聊小曼。我以為張偉強已經知道我的想法,沒想到他又到學校來找我。夜色中的操場空曠得有點瘆人。這一片原來是墳地,據(jù)說深夜站在操場邊會聽到女人的哭聲。(摘自《攤牌》)
接下來發(fā)生的用磚頭攻擊馬奎致死的事件就成了一件按部就班發(fā)生的事。
如果說,馬奎因強奸張偉強的女朋友小曼被磚頭攻擊而死亡,是作惡自斃的話,可留待有一大虐心的張揚是:小曼已經到國棉廠上班了,跟李雙海在同一車間,不是一個班。李雙海聽說小曼最近開始和車間主任的弟弟眉來眼去,可能是顧忌馬奎,倆人的關系還沒公開。
李雙海感嘆,漂亮女人其實和狗屎差不多,都喜歡招蒼蠅。(摘自《攤牌》)
這無疑給襲擊致馬奎死亡事件的光榮性埋下了法律之外的悲傷或凄涼。
在世俗的眼光里,稻草們(含小曼)是害人精,至少不是可以正面?zhèn)髡f的人物??蓜⑺夹拍??留待不會看不清劉思信的前行。對稻草們,留待無心批判,它的著眼點應是為眾生指出一道光來,借劉思信的自我折磨為眾生指出光來。
所以,磚頭致人死亡事件后,劉思信就應無法承受心理上的壓力,就應離開學校,就應到一個工廠當臨時工。就應開始惡夢連連的日子。
或許可用物質生活上的優(yōu)越來形容劉思信獲得了成功??僧斈甑娜静輩s沒那么好,他們依次接近或就在墜毀的黑洞。這時候,留待很有耐心地把三根稻草對劉思信的經濟或精神上的糾纏表達得如詩如幻,如泣如訴。
按法理之外的私情來論,劉思信畢竟受了良心折磨,每個月都讓人寄給死者父親一筆生活費,可以正常生活下去了??扇坏静莶环胚^他,如影隨形地上演著自私小人的鬧劇。這無疑,讓劉思信更加接近崩潰的底線。來看小說中一段話:
李雙海拿我(劉思信)的六萬塊錢加盟了一個內衣品牌,在緯五路開了一家內衣店。門店很小,生意挺蕭條。李雙海根本不把生意好壞放在心上,只關心所聘店員的相貌。三天兩頭換一個,他總以為下一個更漂亮。(摘自《攤牌》)
當自己的拚搏換來的金錢被當年的小伙伴肆意折騰之時,農家出身的劉思信無疑受到了物質與精神上的雙重重壓。
稻草王小路的“零割肉”和稻草李雙海的“猛撕一口”或許劉思信還能撐得住??僧斈甑囊u擊馬奎致亡事件的主角張體強像幽靈一樣出現(xiàn)時,他突然成了說不出話的走肉。最終,經不起物質與心靈雙重打擊的劉思信選擇了投案自首。
小說人物劉思信確實可以稱得上是人類文明進程中的一位大眾代表。劉思信骨頭里有那種積極向上的成份。但他在面對社會這個大空間時,時時會變得無能為力。就如一只小兔進了狼群,只有被撕碎的份。偏偏這個幾近崩潰的小兔,卻有至死不渝的善良本性和追求精神。這恰恰是所有正常文明社會分子所必備的德行。
第三部分:小說的藝術表達形式
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是夠老的。不是有太陽之下無新奇之事物之說嗎。所以,小說家要想構造出別人沒想到的故事情節(jié),幾乎不可能。
留待把老掉牙的故事用老僧說禪的方式講述出來。他的說話方式還像極了農家的話家常,稀松平常到幾乎找不到一個好詞語。當然,留待是小說家,它會不動聲色地加入手法,如倒敘、插敘、等。這種小學生都會的方法,到了留待筆下,成了洋洋灑灑的天外來語,號召著動植物們有規(guī)范性地前行。
《攤牌》這篇小說還有一個明顯的特色,那就是給讀者創(chuàng)造了一個如實又如幻的畫面。這個,按理說不應在留待這種老僧說禪筆法下出現(xiàn),或可以說應是極難出現(xiàn)的。但留待極善于在不經意的字眼上誘導讀者進入小說世界。
如果再進一步說小說的藝術外在形式,可以說:杰出的小說家就是一名武林高手,和任何高手對招都用看似不經意的招式,或是最基本的招式。偏偏這看似連基本招式都算不上的招式,卻是殺人于無形,俘虜人的精神于無形。所有的小說家都應向這個高度行走。留待深諳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