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玉霞, 徐 海*, 石紅梅,2, 李鵬霞,2, 趙元芳,丁考仁青,2, 祁紅霞, 姚 銘, 宋 文, 尕旦吉
(1.甘肅省甘南州畜牧工作站,甘肅 合作 747000;2.國家肉牛牦牛產業(yè)技術體系甘南綜合試驗站,甘肅 甘南 747000)
燕麥草營養(yǎng)價值高,干物質采食量大,適口性好。干草蛋白含量可在6%~10%,最高可達14%~15%,NDF消化率可達45%~55%,干物質消化率可達75%以上。品種是影響產量和品質的重要因素,高產品種可以提高干草產量20%以上,而且莖葉比也不同,產量越高,葉量越豐富,其干草產量和品質均高[1]。所以,不斷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引進新品種,對燕麥草生產的效益影響重大。本試驗以燕麥為研究對象,研究不同品種的燕麥在不同海拔地區(qū)的產量及營養(yǎng)物質含量的差異,篩選適宜甘南地區(qū)的品種,為燕麥草的大面積種植提供指導,降低種植者的經濟風險。
1.1.1 燕麥草種 選取青海444、林納、加燕2號和本地燕麥4個品種的燕麥草種子,前3個品種從青海購進,本地燕麥從本地市場采購。
1.1.2 試驗地情況 臨潭縣古戰(zhàn)鄉(xiāng),平均海拔2 912 m,年均降雨量502 mm,年平均氣溫4 ℃,全年無霜期56 d;合作市卡加道鄉(xiāng)境內大部分地區(qū)平均海拔在3 200 m以上,年均氣溫0.5 ℃,年均光照時間2 300~2 400 h,年均降水量500 mm,全年無霜期35~40 d,土壤最大凍土層140 cm,高原大陸季節(jié)性氣候特征明顯;夏河縣牙利吉鄉(xiāng),平均海拔3 200 m,年均降雨量320 mm,年均氣溫4 ℃,全年無霜期88 d。試驗地基本情況見表1。
1.1.3 測產燕麥 根據(jù)試驗點燕麥收割時間,臨潭縣古戰(zhàn)鄉(xiāng)2015年9月21日、夏河縣牙利吉鄉(xiāng)2015年10月11日、合作市卡加道鄉(xiāng)2015年10月20日刈割并取樣。
表1 試驗地基本情況
4個品種在每個試驗點的種植面積為0.2 hm2,施磷酸二銨,用量為112.5 kg/hm2,根據(jù)當?shù)亓晳T,臨潭、合作、夏河的播種時間分別為2015年6月6日、6月11日和6月25日,種子播種量為450 kg/hm2。播種前20 d翻地、除雜草,播種時將化肥和種子混合后撒播,然后用翻耕機將化肥和種子覆蓋。
1.3.1 鮮草及干草產量測定方法 在每個品種樣地按照梅花點取5個樣方,每個樣方長1 m,寬1 m,收割樣方內的燕麥草,留茬5 cm,稱重,計算面積后折算成鮮草產量。將樣方內的鮮草自然風干后稱重,估算各品種燕麥的干草產量。
1.3.2 燕麥莖葉比測定方法 用陰干后的各品種燕麥干草樣品做莖葉比測定,葉片部分包括葉片、穗、葉鞘,分別稱重,計算莖葉比。
1.3.3 各項營養(yǎng)物質測定方法 取臨潭縣古戰(zhàn)鄉(xiāng)不同品種的燕麥分別標記后自然條件下陰干,送農業(yè)部動物皮毛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蘭州)測定各項營養(yǎng)指標。粗蛋白測定根據(jù)GB/T 6432—1994,粗脂肪測定根據(jù)GB/T 6433—2006,粗纖維測定根據(jù)GB/T 6434—2006,鈣測定根據(jù)GB/T 6436—2002,總磷測定根據(jù)GB/T 6437—2002,粗灰分測定根據(jù)GB/T 6438—2007,中性洗滌纖維測定根據(jù)GB/T 20806—2006,酸性洗滌纖維測定根據(jù)NY/T 1459—2007。
由表2可見,根據(jù)3個試驗點當?shù)氐牟シN時間和收割時間的差異,燕麥的生長期也有所不同,臨潭縣古戰(zhàn)鄉(xiāng)和夏河縣牙利吉鄉(xiāng)的生長期差異不大,分別為106 d和108 d,但臨潭縣海拔較低,燕麥已處于灌漿期,而夏河縣牙利吉鄉(xiāng)的才處于抽穗期和開花期;合作市卡加道鄉(xiāng)的生長期為130 d,收割時燕麥已處于臘熟期。
表2 不同地區(qū)燕麥的生育期
由表3可知,在3個試驗點干草產量最高的品種是青海444,在臨潭縣古戰(zhàn)鄉(xiāng)的最高產量可達11 310 kg/hm2;在海拔較低的臨潭縣古戰(zhàn)鄉(xiāng)干草產量由高到低分別是青海444、林納、加燕2號,本地燕麥產量最低;在海拔較高的合作市和夏河縣,除青海444外,林納和加燕2號的產量均不及本地燕麥。由此可以看出,青海444適應于甘南州的不同海拔地區(qū),林納和加燕2號在低海拔區(qū)表現(xiàn)出良好的產量,但在高海拔地區(qū)的產量不及本地燕麥。
合作市卡加道鄉(xiāng)燕麥生長期最長,但其4個品種鮮草產量均不及其他2個試驗點,干草產量除加燕2號外,其他3個品種也不及其他2個試驗點。
表3 品種對燕麥草的產量及莖葉比的影響
莖葉比是衡量燕麥草品質的重要指標,莖葉比越小說明葉片比例越高,營養(yǎng)物質含量就越多,適口性就越強,燕麥草的品質也就越好[1-3]。由表3可見,在3個試驗點,林納的莖葉比均最小,最低為58.41%,說明其適口性最好。青海444的莖葉比,在臨潭縣居第二,合作市居第一,夏河縣居第二,說明其產量雖高,但適口性不及林納。
NDF是利用中性洗滌劑除去飼料中的蛋白質、淀粉、脂肪和糖類而得到纖維。它包括半纖維素、纖維素和木質素。代表著飼料容積,決定著家畜的飽腹度,與家畜的自由采食量呈負相關。ADF指NDF減去半纖維素的成分,只代表木質化的纖維素,與消化率呈負相關,飼草ADF增加,家畜的消化率下降。NDF含量高會降低奶牛的采食量,而ADF含量越高則奶牛的消化率越低,二者是衡量燕麥草品質的重要指標,質量差的燕麥草NDF和ADF含量高,隨著纖維含量的增高,蛋白和能量濃度也隨著減少。灰分(ASH)含量過高,則表示燕麥草在收割過程中可能受到了泥土的污染[1,3]。本試驗中,4個燕麥草試驗品種,NDF含量在34.0%~40.8%之間,ADF含量在57.80%~64.9%之間,本地燕麥和青海444的ADF和NDF含量均高于林納和加燕2號,說明其質量相對較差。
表4 各品種燕麥草營養(yǎng)指標及其與羊草營養(yǎng)指標的對比 %
經試種,青海444在不同海拔地區(qū)表現(xiàn)出良好的適應性,林納和加燕2號在低海拔區(qū)產量較高,但在高海拔地區(qū)的產量不及本地燕麥。從莖葉比和營養(yǎng)物質含量分析,林納和加燕2號的莖葉比較高,ADF和NDF的含量較低,因此,其品質好于青海444和本地燕麥。綜合考慮燕麥草產量與品質2個因素,林納和加燕2號適合在低海拔地區(qū)推廣,高海拔地區(qū)適合種植本地燕麥和青海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