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萍 馬榮慧 石群
【摘要】目的 探究多功能肌力訓練輔具在老年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康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8月~2018年5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96例腦卒中偏癱患者,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及常規(guī)組,對常規(guī)組患者行常規(guī)早期康復訓練,對研究組患者在其基礎上使用多功能肌力訓練輔具強化訓練,比較患者干預前后肌力、步速、步距及運動、平衡能力。結果 兩組患者經(jīng)護理干預后,其肌力、步速、步距及運動、平衡能力均有所提高,且研究組患者干預后,其步速及步距均分別為(0.63±0.19)m/s及(0.92±0.18)m,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組及干預前,且其FAC、FMA(運動能力及平衡能力)也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組及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老年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早期康復的基礎上加用多功能肌力訓練輔具,能夠進一步提高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對促進其恢復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多功能肌力訓練輔具;腦卒中;偏癱;早期康復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2..02
腦卒中是我國常見病,多發(fā)病,具有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的特點,同時也作為老年患者常見的心腦血管類疾病之一,對患者健康水平及生命安全均具有嚴重損傷,且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對其肢體運動水平仍可造成嚴重影響,常導致患者出現(xiàn)偏癱等癥狀[1],因此,早期康復對腦卒中尤為重要,在疾病早期患者臥床期間,應用多功能肌力訓練輔具進行對偏癱側肢體進行鍛煉可以提高其康復療效,減少并發(fā)癥和后遺癥[7]。在臨床上對該類患者進行治療后,對其進行相應護理干預,以促進其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2]。我院自2017年8月開始,逐步采用多功能肌力訓練輔具對老年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早期康復干預,為探究其效果,特進行本次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8月~2018年5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96例腦卒中偏癱患者,納入標準:(1)患者經(jīng)檢查,符合腦卒中診斷并有偏癱相應標準;(2)患者年齡≥65歲;(3)入選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參與;(4)腦卒中患者病情穩(wěn)定(生命體征平穩(wěn),癥狀體征不再進展);(5)患者均無明顯的意識障礙及溝通障礙,具有正常的認知、視覺及理解能力;(6)患者無嚴重心、肝、腎等臟器疾病;排除標準:(1)患者因其他原因導致肢體運動障礙;(2)患者肢體伴有嚴重外傷或感染等癥狀;(3)患者意識或溝通能力障礙,無法對護理工作進行有效配合。將其分為常規(guī)組及研究組,各48例,其中常規(guī)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71.01±4.02)歲;研究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69.43±3.85)歲,兩組患者一般情況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音樂(P>0.05)。
1.2 護理方法
對常規(guī)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康復訓練,包括:肢體被動訓練、床上坐位訓練、站立訓練、行走訓練、平衡訓練等,并根據(jù)患者具體恢復程度調整運動訓練強度,避免因訓練影響其恢復[3]。
對研究組患者在常規(guī)康復訓練的基礎上采用多功能肌力輔具進行訓練,其具體操作步驟為:(1)將絨面繃帶裝置穿在患側下肢及足部;(2)根據(jù)患者病情及下肢活動情況調節(jié)繃帶之間的拉帶距離,保持患足處于功能位;(3)下肢主動訓練時將調節(jié)負荷的拉力帶一端固定在腳上繃帶兩側,另一端固定于床尾;(4)下肢被動訓練時將調節(jié)負荷的拉力帶一端固定在腳上繃帶兩側,另一端由健側上肢控制[4];(5)根據(jù)病情、肢體活動及肌力情況調節(jié)不同拉力負荷。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及干預6個月后肌力、步速、步距及平衡能力,同時采用FAC評價表對患者步態(tài)進行評估,采用FMA評分表對患者下肢運動及平衡能力進行評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表達數(shù)據(jù)采用平均值±標準差(x±s)表示,比較差異采用t檢驗,P<0.05表示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有意義。
2 結 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步速及步距
兩組患者經(jīng)護理干預后,其肌力、步速及步距均有所提高,且研究組患者干預后,其步速及步距均分別為(0.63±0.19)m/s及(0.92±0.18)m,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組及干預前,見表1。
3 討 論
早期康復對急性腦卒中患者具有重要意義,常規(guī)護理雖能夠促進患者肢體運動障礙的恢復,但臨床研究表明[5],部分患者因機體功能較低及疼痛等原因,對其早期訓練的依從性較低,加之患者多為老年人,導致其對早期功能訓練的配合程度進一步降低[6]。
本次研究中對研究組患者使用多功能肌力訓練輔具進行輔助訓練,即在疾病早期患者臥床期間應用下肢訓練輔具進行對偏癱側預防足下垂及肢體進行主動和被動鍛煉,能夠有效協(xié)助偏癱患者在床上進行偏癱肢體主動和被動運動早期康復訓練[7],可改善偏癱患者肢體血液循環(huán),防止肌肉萎縮的發(fā)生,幫助患者恢復肌力和活動能力,減少并發(fā)癥和后遺癥,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善生活質量,減輕家庭負擔[8]。另外,多功能肌力訓練輔具是一套可連接組合的康復用具,下肢訓練輔具有專門設計的靴狀腳穿鞋,通過鞋外側的搭扣固定用于鍛煉下肢肌力的可調節(jié)負荷的拉力帶,用于下肢的主動和被動訓練,上肢可用固定在床尾的調節(jié)負荷的拉力帶進行主動和被動訓練,因此可行性較強,且在治療期間對患者造成的不良影響較低,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經(jīng)護理干預后,其肌力、步速及步距均有所提高,且研究組患者干預后,其步速及步距均分別為(0.63±0.19)m/s及(0.92±0.18)m,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組及干預前,同時,兩組患者干預6個月后,其FAC、FMA(運動能力及平衡能力)均有顯著提高,且研究組患者評分更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通過該輔具對患者進行干預,能夠進一步提高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同時,由于該輔具具有可拆卸及易連接等優(yōu)點,使其在家庭訓練中同樣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患者對其依從度較高。
綜上所述,在老年腦卒中偏癱患者中進行早期康復的基礎上加用多功能肌力訓練輔具,既能滿足腦卒中后肢體偏癱患者功能訓練的需求,又能夠進一步提高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對促進其恢復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姜 玉,夏慶華,胡 嘉,等.上海市長寧區(qū)老年腦卒中患者跌倒與跌傷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中國預防醫(yī)學雜志,2016,17(3):193-196.
[2] 胡艷群,李 斌,王蛟顏,等.短期虛擬現(xiàn)實康復訓練聯(lián)合認知干預對老年腦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功能、Lovett肌力分級及生存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8,10(8):
97-100.
[3] 王 珊,田 峻,李正發(fā),等.康復訓練聯(lián)合功能性電刺激治療腦卒中后足下垂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7,9(12):89-92.
[4] 張軍偉,楊 穎,郝正瑋,等.下肢康復訓練機器人對腦梗死偏癱患者肌力肌張力與P300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7):1693-1695.
[5] 馮云萍.早期康復訓練聯(lián)合行為療法對老年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7,33(9):153,155.
[6] 謝蘭蘭.早期康復訓練聯(lián)合行為療法對老年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6,18(24):79-81.
[7] 寧海花,早期康復訓練聯(lián)合行為療法對老年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2017,4(39):7612-7613.
[8] 謝蘭蘭.早期康復訓練聯(lián)合行為療法對老年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6,19(24):79-81.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