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曹
【摘要】目的 觀察自擬益智通絡湯治療腦梗死后血管性癡呆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腦梗死后血管性癡呆患者108例,分組原則以治療方式差異性為主,分對照組(54例,西藥治療)、試驗組(54例,自擬益智通絡湯治療),比較臨床療效和MMSE評分。結果 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92.59%)顯著較對照組(77.78%)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符合統(tǒng)計學差異評估標準;試驗組治療前2周,MMSE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存在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符合統(tǒng)計學差異評估標準,治療2個月后兩組評分均提高,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早腦梗死后血管性癡呆患者治療中,自擬益智通絡湯較西藥治療效果突出,可改善患者智力損傷情況,緩解其癡呆程度,值得借鑒。
【關鍵詞】腦梗死;血管性癡呆;西藥治療;自擬益智通絡湯
【中圖分類號】R27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2..02
血管性癡呆臨床發(fā)病率較高,是威脅我國老年群體身體健康的常見疾病,其中腦梗死后血管性癡呆是一種特殊性表現(xiàn),由反復發(fā)作梗死灶所致,對患者腦組織造成累積性損害,也有部分患者一次發(fā)作后出現(xiàn)血管性癡呆,伴有記憶障礙、飲食障礙、情緒波動、不同程度腦萎縮,大部分患者生活無法自理,給其家庭帶來沉重負擔。目前我國老齡人口數量較多,且腦梗死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腦梗死后血管性癡呆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臨床日漸重視疾病治療探究,且中醫(yī)治療探究不斷深入,為臨床救治工作提供了新方法。鑒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選定腦梗死后血管性癡呆患者為研究樣本,采取回顧性分析方式,探究自擬益智通絡湯治療效果,做出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腦梗死后血管性癡呆患者108例,分組原則以治療方式差異性為主,分對照組(例數=54)、試驗組(例數=54)。對照組男30例,女24例,年齡58~79歲,平均(68.69±3.32)歲,血管性癡呆病程3~8個月,平均(5.72±1.32)個月;試驗組男31例,女23例,年齡57~79歲,平均(68.22±3.44)歲,血管性癡呆病程3~9個月,平均(6.12±1.28)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組間存在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符合《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中癡呆相關診斷標準;Hachinski缺血量評分(HIS)結果超過7分患者;臨床資料完整患者;
排除標準:伴有呼吸衰竭情況患者;伴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非疾病因素終止治療患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西藥治療,給予鹽酸多奈哌齊(陜西方舟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30583)治療,起始劑量5 mg/次,1次/d,給藥1個月后可評估病情,調整劑量為10 mg/次,1次/d,此為最大劑量。同時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配合使用阿司匹林,監(jiān)測患者血脂和血糖水平,消除腦梗死誘發(fā)因素,持續(xù)治療2個月;試驗組患者接受自擬益智通絡湯治療,方劑:益智仁20 g、制遠志15 g、川芎15 g、地龍12 g、黃芪20 g、桃仁9 g、紅花9 g,清水熬煮,收汁
300 mL,1劑/d,分2次服用,持續(xù)給藥2個月。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了解患者自理情況,指導家屬護理患者,對其中存在疑問或不當地方進行糾正指導,記錄患者恢復情況,隨訪時間控制在6個月內。
1.3 觀察指標
療效比較,標準:臨床癥狀消失,記憶力恢復,生活自理;有效:臨床癥狀、記憶力改善,可自行處理簡單事宜;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為前兩者占比之和;智能精神狀態(tài)評估,使用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包括定向力、注意力和計算力、記憶力、回憶能力和語言能力,滿分30分,低于27分(不含27分)提示存在智能精神障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使用SPSS 24.0軟件,分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前者表示形式為[n(%)],通過分析x2值進行檢驗,后者表現(xiàn)形式為(x±s),通過分析t值檢驗,以P<0.05為統(tǒng)計學差異評估標準。
2 結 果
2.1 療效
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2.59%顯著較對照組77.78%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MMSE評分
試驗組治療前2周,MMSE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存在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個月后兩組評分均提高,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血管性癡呆臨床發(fā)病率較高,且近年來我國發(fā)病患者不斷增加,患者伴有智力進行性衰退情況,其中腦梗死是引發(fā)血管性癡呆的主要疾病之一,考慮到我國老齡化進程加重,且腦血管疾病發(fā)病率增加,如何有效控制腦梗死后血管性癡呆成為臨床研究重點,而中醫(yī)治療可有效緩解癡呆情況,為臨床治療提供了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法。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臨床療效、治療后MMSE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具體原因分析如下:針對腦梗死后血管性癡呆臨床常規(guī)治療以西藥為主,并配合腦梗死誘因控制措施,給予患者鹽酸多奈哌齊片,可作用于腦內ADP,促使其轉化為ATP,同時為乙酰膽堿合成提供條件,并刺激神經興奮傳導,改善缺氧缺血所致的逆行性健忘情況,強化患者記憶,促進疾病恢復,但西藥易產生耐藥性,停藥后病情易反復。為解決西藥治療弊端,臨床應用中醫(yī)治療,中醫(yī)理論認為血管性癡呆屬“神呆”“愚癡”范疇,病變主要部位為腦,受肝臟功能失調影響,主要病機為血瘀腦絡痹阻、元氣虧虛,為本虛標實之證,同時陳士鐸在《辨證錄》中提出“呆病門”,指出此病成因在肝氣郁,隨著病情發(fā)展轉化為胃氣衰,具體病機為肝郁乘脾,胃衰而生痰,聚于胸中,影響心竅,髓腦受累,誘發(fā)此病,因此臨床治療應以補益腦氣、安神醒腦、調理陰陽為主。本次治療應以自擬益智通絡湯治療,其中益智仁歸脾腎經,可暖腎縮尿固精,制遠志可交通心腎、安神定志、益智強識,川芎可止血行氣,現(xiàn)代藥理研究指出其具有鎮(zhèn)靜神經作用,并對對心血管系統(tǒng)具有保護作用,黃芪則可補益腦氣,桃仁和紅花可活血祛瘀,主要配伍共奏脾腎雙補、活血化瘀和益氣醒腦功效,全方緊守血管性癡呆病機,療效顯著。
綜上,早腦梗死后血管性癡呆患者治療中,自擬益智通絡湯較西藥治療效果突出,可改善患者智力損傷情況,緩解其癡呆程度,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 楊 濤,等.針灸結合通痹益腦湯治療腦梗塞后血管性癡呆臨床觀察[J].陜西中醫(yī),2017,38(8):1128-1129.
[2] 艾艷萍,丁 濤.多奈哌齊聯(lián)合依達拉奉對腦梗死后血管性癡呆的療效研究[J].西南國防醫(yī)藥,2018,28(6):528-530.
[3] 楊 濤,等.針灸結合通痹益腦湯治療腦梗塞后血管性癡呆臨床觀察[J].陜西中醫(yī),2017,38(8):1128-1129.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