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瑜香
【摘 要】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巧妙地借助文化信息可以極大程度地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實效性,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本文,筆者以“挖掘、處理、教授”三個環(huán)節(jié)借助文化信息,期望實現(xiàn)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挖掘信息;處理知識;教授內容;核心素養(yǎng)
《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言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一般來說,英語閱讀有兩個目的:一是給人們帶來外語知識、文化知識和思想;二是給人們帶來樂趣。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在起始階段應使學生對中外文化的異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學中涉及的外國文化知識應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密切相關。
2017年3月,筆者曾在泉州市某小學觀摩了兩節(jié)同課異構課堂,執(zhí)教內容是外研版(三起)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Module2 Unit2 It's very old.該課文涵蓋豐富的文化信息,學生對涉及景點有著不同的文化認知信息差。下面筆者以該課為例,淺談如何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借助文化信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
一、在挖掘文化信息的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文化品格
兩位執(zhí)教者在教授三大景點的過程中,充分挖掘景點的文化背景。例如介紹Big Ben時,教師通過介紹大本鐘的修建歷史和高度,引導學生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總結出“Big Ben is old and tall.”從而訓練學生的歸納能力。另外,教師通過視頻演示Tower Bridge開橋過程,讓學生感官認知“It can open.”和“Why does it open?”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最后,介紹Hyde Park時,教師呈現(xiàn)公園一年四季的瞬間美圖時,學生發(fā)出贊嘆:“Hyde Park is very beautiful.”通過這樣的呈現(xiàn)方式,教師結合景點不同的文化背景信息,有效地訓練的學生的文化品格。
二、在處理文化知識的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
在文化知識的處理方式上,兩位執(zhí)教者的設計各有側重點。第一節(jié)課,教師通過由遠及近的地域視頻,帶領學生領略遠在一方的London到近在身旁的Quanzhou,為學生輸出做足鋪墊,讓學生從生活實際環(huán)境作介紹,學生有內容可交流,有想法可表達。另外,教師運用“總—分—總”的文本處理方式,帶領學生先通過視頻整體認識景點,再用Watch and Choose活動逐步呈現(xiàn)景點,最后通過Read and Underline圈出景點特點,從而引導學生整體感知知識,局部突破重難點,有效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第二節(jié)課,執(zhí)教者通過問題“How are they?”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三大景點的特點,通過“What do you find?”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字母組合發(fā)音規(guī)律,通過“Who knows any other famous places?”引導學生演繹不同景點的著名之處。問題引導,能夠有效發(fā)散學生思維,使其掌握學習內容。
三、在教授文化內容的過程中,訓練學生的學習能力
英語教學的有效性不僅體現(xiàn)在教師的“教”,更體現(xiàn)在學生的“學”。第一節(jié)課,教師運用歸納法讓學生欣賞一年四季Hyde Park的不同美景圖片,引發(fā)學生自主感慨“Hyde Park is very beautiful.”教師還運用觀察法讓學生觀察黑板內容“This is London/Big Ben/Tower Bridge/Hyde Park.”發(fā)現(xiàn)總結出地點英文名稱首字母需大寫的語法規(guī)律。第二節(jié)課,執(zhí)教者呈現(xiàn)了富有現(xiàn)代信息化的學習策略,引導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第一,舊知復習策略。教師通過局部圖片還原文本語境,師生一問一答中,不僅鞏固上節(jié)課的知識,而且還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第二,新知預習策略。教師通過動手演示,引導學生使用百度搜索、有道詞典、微信錄音和點讀筆等不同方式預習文本,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第三,單詞拼讀策略。運用音節(jié)拆分法和自然拼讀法,教師教授學生掌握以下單詞的正確發(fā)音和詞形記憶Hyde Park、Tower Bridge等。
小學英語課堂永遠走在追求高效教學的路上,縱觀兩節(jié)課均存在一些有待商榷之處。首先是London介紹視頻在教學中呈現(xiàn)的實效性問題。教師選擇在新知未教授的情況下呈現(xiàn),并通過問題“What do you know/think about London?”引導學生嘗試語言表達,筆者認為此時學生新知未學,語言輸入不夠,容易造成學生表達不順暢的情況,會打擊學生的表達信心。若教師選擇在新知已授之后讓學生通過視頻對倫敦景點有不一樣的認識,此時學生對景點有了更深的感觸,表達欲望強,就會出現(xiàn)滿堂舉手躍躍欲試的課堂景觀,同時還出現(xiàn)了精彩的課堂生成資源。其次,在Be a Little Guide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讓學生根據(jù)準備好的有關景點文稿,請他們上臺看稿介紹倫敦。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若可以讓學生借助有關倫敦景點的明信片或旅游圖冊介紹倫敦,這樣語境會更顯真實有效。
總之,教無定法,教學有法。兩位教師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策略,通過借助文化背景信息,引導學生習得學習策略,最終使小學英語教與學走在輕松愉快的道路之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賈冠杰.外語教育心理學[M].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