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亮程 蔣殊
蔣殊(以下簡稱蔣):記得第一次見到您,是在第六屆“魯迅文學獎”頒獎現場,那次您是獲獎者。今天接受訪談,是以第七屆“魯迅文學獎”散文獎評委的身份。這是您第一次擔任魯獎評委嗎?
劉亮程(以下簡稱劉):是。
蔣:魯獎是我國文學界的最高獎項之一,在文學界引起熱議又是意料之中的事,那就先說說這個獎吧。作為評委,您覺得這一次的獲獎作品與往屆有什么不同嗎?或者說這一次評選更強調與注重作品的哪些方面?
劉:魯獎獎勵的是作品,也是作家。作家以往的文學作品,也是一個重要考量。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至于這屆評選,我們只能在現有的作品中評選出優(yōu)秀者,并不存在預設。
蔣:在許多人想象中,評獎過程嚴肅而神圣。不過過程一定沒那么順利,肯定還有爭執(zhí)與爭議,面對這些如何處理,最終達成一致?
劉:對于真正的優(yōu)秀散文,大家所見略同。一般的作品,大家各有所見。
蔣:作為評委,一定不可避免要遇到來自方方面面的人情。面對這種種壓力,怎樣應對?
劉:我首先是一個作家,其次才是魯獎評委。我心中作為作家的文學判斷和操守,是最重要的。這些不會動搖。
蔣:感謝你們的辛苦與努力,為讀者與文壇推出這個階段最優(yōu)秀的散文作品,也給作家們寫作與讀書提供了風向標。但,好作品總是不一定都能如愿入選,每一屆應該都有遺憾。您心目中是不是也有未能入選的好作品?
劉:魯獎入選作品數百部,只評5部。任何一部作品落選都屬正常。
蔣:四年一屆,競爭確實激烈。作家們要獲得魯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作家很優(yōu)秀,有的作品很優(yōu)秀,卻可能一生無緣魯獎。作為評委,對這樣的作家與作品,想說點什么?
劉:魯獎只是從官方層面對作家的獎勵方式之一。但從根本上講,寫作本身是對作家最好的獎勵。
蔣:說得太對了,寫作本身是對作家最好的獎勵。您擔任本屆散文獎評委,又是中國作家協(xié)會散文委員會副主任,應該對中國的散文創(chuàng)作很有發(fā)言權。能簡單對今天的散文做個評價嗎?以及對作家創(chuàng)作的建議。
劉:散文是中國的原創(chuàng)文體,是中國人的說話和思維方式,也是中國的語文。多向古人學作文。
蔣:魯獎是文學界的大獎,每屆不僅評出好作品,同時推出好作家,許多作家因一次獲獎而成名。您認為,作家們獲獎之后,應該注意哪些,或者說應該如何處理好這個大的轉折?
劉:許多獲得魯獎、茅獎的作家也都默默無聞。獲獎并不能改變一個作家,只是一時的榮譽而已。
蔣:擔任魯獎評委,除了您自身的創(chuàng)作實力,還因為平時積累了大量的閱讀,也因為一直在不斷閱讀。請問您一年的閱讀量是多少?您是如何界定閱讀范圍的?
劉:讀小說和詩歌多一些。因為做評委,才硬著頭皮讀些散文。
蔣:您如何安排閱讀時間?許多人知道您在美麗的新疆還有一個美麗的木壘書院要打理。
劉:讀不了多少書。這個年紀,讀幾頁便打瞌睡。讀書要趁早。年輕時多讀書,老了回味書,或寫書。
蔣:再回歸到您自身的創(chuàng)作吧。您的第一篇文學作品寫于哪一年,是散文嗎?是什么時候基于什么原因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這條路的?
劉:記不清楚了。
蔣:當下這個時代,您認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有利條件是什么?作家們應該關注什么?請以一個作家的角度,給廣大熱情而辛苦地走在寫作路上的文學愛好者們傳授些寶貴的經驗,以及建議吧。
劉:寫作本身是對寫作最好的學習。寫一個想好的故事,必定會遇見一個或多個沒想到的故事。故事發(fā)現故事,作家便可一直寫下去了。
蔣:最后想問一下,您最近在看什么作品,有沒有特別向讀者推薦的?
劉: 最近眼睛不好,主要看天。
責任編輯 夏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