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政文
拐棗的學名叫枳椇,因長相奇特,民間對它有不少叫法,如“雞爪果”“萬壽果”等。
拐棗喜陽,大多生長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溝谷、溪邊、路旁或較潮濕的山坡丘陵地帶。其果實在每年10月份經(jīng)霜后成熟。判斷它是否成熟,主要看果梗的顏色,一旦果梗顏色變成了紅褐色,就說明果子熟了,否則還需要再等一段時間。
拐棗是營養(yǎng)素的寶庫,蘊藏有葡萄糖(9.5%)、果糖(7.9%)及1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鐵、磷、鈣、銅、錳、鋅等微量元素和有機酸、蘋果酸鉀、葡萄糖酸鈣的含量也較豐富,堪為人體養(yǎng)分的最佳來源之一。中醫(yī)學家很看重拐棗的藥用價值與養(yǎng)生功效,認為它性平、味甘,屬于藥食同源的佳品。
拐棗果肉多漿,無果核,種子裸露在果肉之外。果肉味甜略有甘澀,可以生吃、做湯喝或泡酒飲用。白酒浸泡拐棗(拐棗酒)可顯著放大拐棗的保健功效。拐棗酒的功效大致可概括為以下幾方面。
活血散瘀 常用于風濕麻木和跌打損傷等癥,對從事地下、井下、水下等潮濕環(huán)境工作的人尤有裨益。
祛風活絡 得益于拐棗中含有的大量鈣元素與枳椇子皂苷等成分,對手足抽搐、痙攣以及風濕痹痛等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生津止渴 拐棗蘊含豐富的水分、糖分、維生素與礦物質,因而能改善嘔吐、發(fā)熱、煩渴等癥狀。
降血壓、通大便 拐棗中的麥草堿、枳懼甙C、B-咔啉及鼠李堿等保健成分含量不少,食用后可發(fā)揮抗脂質過氧化及降低血壓的功效。同時,拐棗中的脂類物質、有機鹽、纖維素等有加快腸道蠕動、緩解便秘的效果。
首先,將打理好的拐棗放入蒸籠中,約蒸30分鐘左右(注意不要蒸熟),取出放在太陽下曬干(曬至表皮出現(xiàn)皺褶即可)。然后,回籠蒸一遍,再取出曬干。如此反復蒸曬9次。最后,放入廣口瓶中,倒入30度以上的白酒,淹過拐棗5厘米以上,持續(xù)浸泡1~3個月(因人而異)就可以喝了。
也可以在拐棗中和入枸杞一起泡酒,這樣,除獲得拐棗的保健作用外,還可兼有枸杞的降血糖、補肝腎的功效。
注意:脾胃虛寒者不宜飲用拐棗酒。如欲飲,飲前要向中醫(yī)師咨詢,以避免脾虛的情況更加嚴重。拐棗酒屬于藥酒,飲用需控制量,一般每天早晚各飲1次,每次不要超過20毫升。不宜飲酒者不宜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