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楓
【摘要】目的 分析品管圈活動在護士對吞咽障礙患者功能訓練指導正確率中的實踐作用。方法 神經(jīng)內(nèi)科于2018年11月~2018年12月開展品管圈活動,對比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后的有形成果與無形成果。結果 實施后護士功能訓練指導正確率、工作能力評分均高于實施前(P<0.05)。結論 在吞咽障礙功能訓練中應用品管圈活動可提高功能訓練指導正確率與護士的工作能力。
【關鍵詞】吞咽障礙;功能訓練;品管圈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2..01
康復功能訓練是改善吞咽障礙的必要措施,護士作為功能訓練的指導者,對患者轉達正確的功能鍛煉知識及操作是保證訓練效果的關鍵[1]。本研究分析品管圈活動對提高護士對吞咽障礙患者功能訓練指導正確率的實踐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于2018年11月~2018年12月開展品管圈活動,共有護士22名,均為女性,年齡18~46歲,工齡1~19年,平均(6.9±2.0)年。實施前(2018年9月~10月)收治的50名吞咽障礙患者為參照組,實施后(2018年11月~12月)收治的52例吞咽障礙患者為試驗組。參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44~87歲,平均(62.3±7.5)歲。試驗組男27例,女25例,年齡44~88歲,平均(62.5±8.0)歲。兩組上述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參照組按照既往功能訓練方法進行指導,包括吞咽訓練、發(fā)音訓練、進食訓練等。
試驗組在以上基礎上應用品管圈活動,內(nèi)容如下:
①建立小組:以自愿參加為原則選取6~8名護士組成品管圈小組,選出圈長、秘書及輔導員,圈名選定為“質(zhì)量圈”,以“提高吞咽障礙患者功能訓練指導的正確率”為主題。
②原因分析及目標設定:利用頭腦風暴法分析影響功能訓練指導正確率的因素。其中護士培訓不到位、患者病情復雜、缺乏指導材料驗證為主要原因。
③對策制定及實施:a實施培訓:制定吞咽功能訓練指導流程,對護士進行理論學習及技能培訓。b制作指導手冊:將每項訓練步驟制作成圖,護士為患者講解后發(fā)放指導手冊。c操作核查:根據(jù)吞咽功能訓練指導流程制作核查表,評價功能訓練操作的完整性和正確性。
1.3 觀察指標
(1)指導正確率。對比品管圈實施前后的功能訓練指導正確率。
(2)無形成果。評價品管圈實施前后護士工作能力,總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為能力越強。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以SPSS 24.0軟件分析,計量、計數(shù)資料以(x±s)、(%)表示,采用t、x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功能訓練指導正確率比較
品管圈活動實施后的功能訓練指導正確率高于實施前(P<0.05),見表1。
2.2 無形成果
品管圈活動實施后護士的工作能力評分為(94.3±3.2)分,高于實施前的(89.3±4.5)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247,P=0.000)。
3 討 論
系統(tǒng)的康復功能訓練是改善吞咽功能的有效途徑,但在實際護理中因護士培訓不到位、專業(yè)技能缺乏、患者病情復雜等多種因素影響,存在功能訓練指導不到位或不正確的情況,影響功能鍛煉效果,因此如何能提高護士對功能訓練指導正確率,成為臨床關注重點。
本研究結果顯示品管圈活動實施后護士功能訓練指導正確率、工作能力評分均高于實施前,說明品管圈活動可提高吞咽障礙功能訓練指導正確率和護士的工作能力。品管圈活動的核心思想是由互補的工作人員組成小團體,通過集思廣益解決問題,提高工作質(zhì)量[2],將其應用在吞咽障礙功能訓練指導中,通過梳理護理流程,明確影響功能訓練指導正確率的原因,制定切實有效的實施策略,提高功能訓練指導正確性,且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良好的團隊合作提高了護士整體的工作能力。
綜上,將品管圈活動應用在護士對吞咽障礙患者功能訓練指導中,對于提高護士功能訓練指導正確率、工作能力有顯著作用。
參考文獻
[1] 季翠玲,傅巧美,陳 璐,等.品管圈活動提高護士對腦卒中患者吞咽訓練指導正確率的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8,35(11):45-48,72.
[2] 劉娟娟.品管圈對下肢骨折患者早期肢體功能鍛煉正確性的影響[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8,47(7):107-109.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