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樹青
【摘? 要】 識譜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點,不但能夠增強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還能在一定程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但隨著社會與音樂方面的不斷進步,傳統(tǒng)的識譜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教學需要,為此,本文對小學音樂識譜教學的創(chuàng)新策略展開探究。
【關鍵詞】 小學音樂;創(chuàng)新策略;音樂識譜
識譜教學是小學音樂教育的重點內容,是幫助小學生打開音樂大門的鑰匙。對于激發(fā)小學生音樂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音樂素養(yǎng)等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使用多媒體技術展開輔助教學
目前,多媒體技術已經在教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它具有較強的趣味性與感染性,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師生交流,構建出新型的師生關系。例如在《小青蛙找家》一課中,因為該首歌曲具有較強的地方特點,音調和旋律出現(xiàn)了若干次轉換,是教學中的難點與重點,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若使用原有的方式開展教學就難全面的向學生展示歌曲所涉及到的音符。而使用多媒體技術就能夠通過視頻、動畫的方式向學生展現(xiàn)出小青蛙跳動的軌跡,明晰大跳音的特點和線路,極大的減小了學生學習的困難。
二、使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
小學生具有極強的好奇心,且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若使用原有的教學方式展開教學,則常常會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弱。因此教師如果使用情境教學法,通過營造生活氛圍或生活情境來讓學生產生聲臨其境的感覺,并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授《蝸牛與黃鸝鳥》時,能夠讓學生分角色展開演唱,并通過音樂、視頻等營造對應的情境,從而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掌握基本的演唱方法之后再開展識譜教學,能夠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不但能夠掌握演唱技巧,還能達到識譜教學的目的。
三、科學的制定教學課件
由于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還處于初步階段,對音樂的感知能力較弱,缺乏節(jié)奏感。因此這就需要教師科學的制定教學課件,強化基礎訓練,在課件的制定過程中,教師需要清楚的了解到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按照不同小學生的具體狀況制定出科學的課件。例如在學習《粉刷匠》一課時,該曲旋律較為固定,節(jié)奏感較為強烈,所以在教學時教師能夠向學生展示固定的音樂節(jié)奏,強化對其的鍛煉,并使學生牢牢記住。這種方式能夠強化學生的識譜訓練,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四、通過視聽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識譜教學的重點不在于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而是為了鍛煉學生的識譜能力,并學習相關的唱歌技巧。因此教師要使用趣味教學法,讓學生主動進行練習唱歌。例如在教授學生音樂旋律時,能夠讓學生練習相關的順唱與逆唱,并因此掌握相關的音樂旋律;在教授交換小節(jié)技巧時,能夠通過開展游戲,讓學生把畫有音符的卡片放進帶有空格的小節(jié)中,使其能夠形成完整的曲調,并讓學生把該曲調唱出來。
目前,隨著小學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對小學音樂教育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創(chuàng)新,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使得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得到較高的提升,為學生將來的音樂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莊惠卿. 小學音樂識譜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 考試周刊,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