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高梁
[摘 要] 社會進步與教育發(fā)展是密不可分的,教育發(fā)展可促進社會快速發(fā)展。教師作為學校教育的實施者,學生作為學校教育的受益者,教育中良好的師生關系可大大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以師生關系為題,闡述教師與學生在相處時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以及一些和諧相處的方式方法。
[關 鍵 詞] 師生關系;教育;和諧相處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01-0140-02
現(xiàn)如今,教育改革正在不斷深化,每個階段的教育方式都從過去的傳統(tǒng)模式中掙脫出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也在朝著一種全新的、積極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大學教育是教育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大學教育質量的好壞影響因素很多,其中師生關系是很重要的方面[1]。結合我數(shù)年的教學實踐和對教師和學生關系的思考,我對師生關系和師生相處之道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本文首先介紹了師生關系存在的種種問題,然后闡述了我總結的一些關于師生和諧相處的方法。
一、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不統(tǒng)一
大學的學習環(huán)境相較于中小學更加自由和民主,學習方式以引導為主。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中能否深入學習,完全取決于自己的興趣和積極性。一些學生,因為難以接受大學分門別類的課程和引導式的教學方法,心中的失落感難免加重,對大學的教育模式提出了質疑。我認為凡事都需要一個過程,從中學“灌入式”的學習轉變到大學自主積極地學習需要一個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轉換中,把觀念轉變、把思想與教師統(tǒng)一,就能做到更好。
(二)學生與教師缺乏交流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學生的數(shù)量也增加了很多,而高校教師的負擔加重,沒有辦法與學生時常交流。一方面,大學教師教學任務較重,同時職稱評審方面又需要做出突出的科研成果,很難專注于一件事上,因此也容易忽略交流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學生不積極主動去和教師交流也是導致師生缺乏交流的原因之一。大學的課堂是流動課堂,一個教師有很多學生,一個學生也有很多老師,一旦缺乏了交流這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就把教師當成自己汲取知識的工具,教師就把教書上課當成自己工作上班的一部分。
(三)難以融合成一個群體
在大學校園里有這樣一種現(xiàn)象,教師忙教師的事,學生做自己的事,仿佛兩者軌道間的交叉點只是在課堂上。大學課外活動多,但教師參與積極性沒有學生高,這就導致學生很少有機會接觸到教師,實際生活中完全無法了解教師。有些學生常常會主觀地把我們教師定義為嚴肅刻板的形象,對教師有一種畏懼心理,不敢主動地邀請教師參加活動。長此以往,教師與學生難以融入成一個整體,互相的信任感偏低。
二、建立和諧健康的師生關系
(一)以愛為基礎
在大學教育模式下,教師主導了教學任務,數(shù)量較多的學生占主體部分,小數(shù)量的教師引導了大部分的學生,教師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著師生關系[2]。教師對學生來說既是師者,又是長者,長者對后輩應該以愛為基礎。在我的觀點里,這個“愛”字不能單純地被定義為關愛,應該多了一些包容和理解。俗話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對待學生要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充滿愛和包容。不管是學生做得好與不好,教師所有行為需要以愛為基礎。當學生犯錯誤時,要與學生進行深入交流,深入的學生生活、學習中,找出其原因,采取具體措施幫助其改正。教師對待學生的一切以愛為基礎,那么建立和諧健康的師生關系就變得容易了許多。
(二)加強溝通交流
如何加強與學生對話,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是很多老師都在思考的問題。我認為,首先教師與學生不能太過拘泥于傳統(tǒng)的界限,新時代下學生和教師的關系應該是亦師亦友,學習上的事情和生活上的事情都可以聊。年輕人有自己獨特的思想,稍稍比學生年長的教師也有自己的價值取向,不同年齡段之間的人存在代溝是正?,F(xiàn)象。只要主流價值觀相同,教師與學生就應該加強交流與溝通,求同存異,教師與學生相處方式也應該與時俱進[3]。教師多了解學生的個體需求和理想抱負,學生多和教師交流想法,聆聽教師給出合理的意見,和諧健康的師生關系方能長久維持。
(三)保持威嚴,堅守原則
教師可以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也應該在自己的學習期間盡到自己作為學生應盡的責任與義務,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不能居高臨下,但是,教師應該保持一定的威嚴,原則問題不能退讓。一方面,學生有自己的主張,有自己的意見,維護自己權益這都沒有錯;另一方面,學生應該遵守學校制定的各種制度。上課不曠課、不遲到,考試不抄襲,論文獨立完成在我看來都是基本的原則問題,教師應該堅守原則,保持適當?shù)耐?,不能做出讓步。從教師的角度去正確看待這些問題,既要尊重和關愛學生,又要對學生嚴格要求,在原則問題上不能絲毫退讓。
(四)換位思考,尊重學生
在與人相處時,換位思考一直都是一種充滿智慧的相處之道,這種方式在教師與學生之中同樣適用[4]。大學教育是一種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有著其獨特的優(yōu)越性,學生都有著自己獨立的想法和選擇的權利,只要這種想法是好的,作為教師應該給予支持。我經(jīng)常會想象,如果自己是學生面臨這樣的問題該怎么處理,又希望得到什么樣的幫助。當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他所面臨的問題,往往能得出更好的答案,更加理解他們的選擇。教師應該在尊重學生選擇的前提下,給出合理的建議,讓其朝著自己理想的方向去發(fā)展,讓學生有更加美好的未來。比如,有的研究生早上9點鐘才到工位,我開始很生氣,批評他們來晚了,實際上這些學生晚上自主學習到很晚,只是作息習慣稍有不同,換位思考后,我后來就沒有在這方面強制性要求。還有一次,我們課題組組織學生校外郊游,我突然發(fā)現(xiàn)學生私底下建立自己的QQ交流群,獨自把我排除在外,我當時也是很生氣,不理解學生的做法,覺得他們在私底下議論我、對我不滿,后來發(fā)現(xiàn)這是很多課題組學生都有的現(xiàn)象,只是他們覺得有些話不便于和導師說,導師和學生畢竟有一點代溝,我換位思考后,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五)注意說話方式
師生在相處過程中,交流是重要的一環(huán),交流方式同樣比較重要。我作為教師,在這些年與學生的日常相處中,感受到交流也是一種藝術。舉例來說,教師經(jīng)常以威嚴的姿態(tài)命令學生,讓學生覺得教師高高在上,不敢與教師交流自己獨特的想法,害怕受到嚴厲的批評,從而錯失師生之間交流的好機會。教師應該多多以平和的語氣和學生交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引導,要對學生所犯的錯誤進行勸導。有的學生可能性格內向、自尊心強,這時候教師就要善于觀察,不要太過于嚴厲,稍稍地提醒就可以很好地引導他們。教師在與學生交流時,語氣中應該對他們充分肯定,以幫助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樹立信心。建立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也在于日常中的點點滴滴,換一種表達方式往往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傊?,在與學生交流過程中,要平等對待學生。
(六)不受負面情緒的干擾
當一個人受情緒控制時,他的所說所做可能受到極大影響,這時不利于學生和教師關系的發(fā)展,即是學生犯錯很嚴重、很低級時,教師也應該以平等的姿態(tài)與學生交流,一定要做到心平氣和。只有做到心態(tài)平靜才能做出冷靜的判斷,對學生所面臨的問題有著客觀的看法,正確引導學生。學生面臨學業(yè)壓力,心智不成熟的學生難以做到坦然面對,多少會有一些情緒失控的表現(xiàn)。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不能被一些負面情緒所干擾,應該要做出理智的決策。教師以身作則,以冷靜的姿態(tài)去面對困難,也能從側面幫助學生建立自信,讓學生在心智上得到更多的成長。
三、結語
我們廣大教師工作者以平和的心態(tài)去對待師生之間的矛盾,以愛和包容對待每一位學生,既是身為人師的職責所在,也是實現(xiàn)高素質教育的必要條件。教師多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多與學生交流溝通,任何矛盾都會迎刃而解,任何事情都能被合理解決。建立和諧健康的師生關系必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教師與學生雙方的共同努力下,這個愿望的實現(xiàn)必定不會遙遠。
參考文獻:
[1]丁榮.對創(chuàng)建和諧師生關系中教師于學生同理作用的思考[J].才智,2013(24):171-172.
[2]閆紅波.試析如何建立和諧的大學師生關系[J].中國高新區(qū),2018(13):80,116.
[3]周方,郭德鴦.淺析自我表露在大學師生交往中的作用[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3(6):111-114.
[4]譚淼.新型和諧師生關系研究分析[J].教育現(xiàn)代化,2016,3(19):80-82.
編輯 尚思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