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回顧與展望:中學政治教學研究綜述

      2019-06-11 08:16孫全軍
      教學月刊中學版·政治教學 2019年3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道德與法治

      孫全軍

      摘 要: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中學政治及其他各科教與學》密切關注中學政治教學改革前沿,從眾多期刊中精選、轉載優(yōu)秀論文,服務于中學政治教師及其他相關研究工作者。對該刊2018年轉載的中學政治教學論文從不同角度進行統(tǒng)計分析,旨在總結當前我國中學政治教學研究的現狀與特點,梳理研究重點,把握未來研究趨勢。

      關鍵詞: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思想政治;道德與法治;重點回顧;路向展望

      由教育部主管、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編輯出版的復印報刊資料《中學政治及其他各科教與學》每期會從中學政治專業(yè)期刊及教育類綜合期刊中精選、轉載高中思想政治、初中道德與法治(以下統(tǒng)稱“中學政治”)優(yōu)秀教學論文,這些論文具有較高的理論研究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能夠較好地展現我國中學政治教學的研究進展、突出成果及發(fā)展趨勢。本文以該刊全文轉載的中學政治教學論文為研究樣本,嘗試從不同角度進行統(tǒng)計分析,旨在總結我國中學政治教學研究的現狀與特點,梳理年度研究重點,并據此展望中學政治教學研究的路向(本文在標注引用人大復印資料《中學政治與其他各科教與學》所轉載論文時,均采用了夾注的方式)。

      一、2018年度論文轉載概況

      1.欄目設置情況分析

      2018年《中學政治及其他各科教與學》共設置了14個與中學政治教學相關的欄目,全文轉載了93篇中學政治教學論文。論文轉載數量較多的欄目有:專題、教材分析、教學策略、學科視點、教學研究、教學設計、教師發(fā)展、課改探索。其中,專為中學政治設置的“專題”欄目有6次,分別為:“2018年高考政治試題評析專題”“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科學精神”“議題式教學”“政治認同教育”,從中可以發(fā)現,2018年我國中學政治教學研究關注的焦點是“高中學科核心素養(yǎng)”研究。

      2.源雜志轉載量分析

      2018年《中學政治及其他各科教與學》轉載的中學政治教學論文來源于25種不同的期刊。其中《中學政治教學參考》《思想政治課教學》和《教學月刊(中學版)》等三大學科專業(yè)期刊被全文轉載論文的篇數較多,共計50篇,占轉載總量的53.76%;此外,《中學政治及其他各科教與學》也少量轉載《課程·教材·教法》《中國教育學刊》《上海教育科研》《基礎教育課程》等教育類綜合期刊發(fā)表的中學政治研究論文,這些研究成果往往反映了中學政治研究的前沿和熱點,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

      3.轉載論文的基金項目分析

      基金項目是科研管理部門對社會生活中存在的亟需解決的重大理論問題或現實問題經過專家論證后獲批立項的科研課題、基地項目等,往往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2018年《中學政治及其他各科教與學》全文轉載的93篇中學政治教學論文中,有基金項目支持或屬于課題研究階段成果的共計28篇,占轉載總量的30.11%。由此可見,課題研究與項目建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師的科研素養(yǎng)與論文寫作水平。

      4.論文第一作者情況分析

      2018年《中學政治及其他各科教與學》轉載的中學政治教學論文,從論文第一作者所處地域看,共來自全國16個省份,排名前五位的地區(qū)是江蘇(26篇,占27.96%)、北京(19篇,占20.43%)、廣東(8篇,占8.60%)、上海(7篇,占7.53%)、浙江(5篇,占5.38%)。從中可以發(fā)現,論文第一作者分布地域較廣,但兩極分化的不均衡現象較為明顯;從論文第一作者所屬單位系統(tǒng)來看,有39篇(占41.94%)的作者來自中學,有29篇(占31.18%)的作者來自教研與出版單位,有25篇(占26.88%)的作者來自高校。從中可以發(fā)現,一線教師仍是中學政治教學研究的主體。

      二、2018年度中學政治教學研究的重點梳理

      1.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研究

      2018年1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正式頒布,本次新課標的一大亮點是凝練了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即: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對于這四個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要看到“它們在內容上相互交融,在邏輯上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1]。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加速期,多元價值觀的激烈碰撞使得當代中國的政治認同遭遇嚴峻挑戰(zhàn),在這種形勢下,高中新課標將“政治認同”列為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首,旨在培育“有信仰”的中國公民?!罢J同不可能在強迫下獲得,只能依靠喚醒中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覺意識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李寒梅,2018.06);在培育學生政治認同素養(yǎng)的過程中要“強化政治認知、豐富政治情感、付諸政治行為”(金飛鷹,2018.06);在課堂教學中要“立足學情、精選素材,找準切入點;預設情境、營造氛圍,抓住著力點;巧妙設問、引導互動,開發(fā)生長點;拓寬渠道、多元評價,明確落腳點”(謝亞蓉,2018.06)??茖W精神作為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其獨特價值在于培育“有思想”的中國公民。但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科學精神“不是與人文精神相對而言的思維方式,而是與‘非科學精神相對的指向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的具有普遍意義的精神取向,強調的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與方法論”(李曉東,2018.08);培育學生的科學精神素養(yǎng),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創(chuàng)設“適切的情境”,精心設計“有思維張力、蘊含價值沖突的思辨性”問題,引導學生“與教材、同伴和老師及自己開展有效對話”,讓他們的思維在“交流、碰撞、爭鋒”中走向深處(李曉東、王曉娜、李杰、張玲、張志紅等,2018.08)。法治意識的獨特價值在于培育“有尊嚴”的中國公民。高中新課標要求的法治意識培育與過去的法律知識教育相比,主要區(qū)別在于“不再單純追求傳授法律基礎知識的容量,而是全面培育學生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素養(yǎng)”(陳大文、朱秀蓉,2018.09);法治意識素養(yǎng)的培育“要讓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成為教學基礎,注重思維培養(yǎng),引導學生在自我教育中實現知行統(tǒng)一”(李曉東,2018.09)。公共參與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實踐歸宿,其獨特價值在于培育“有擔當”的中國公民。當前高中生公共參與現狀不容樂觀,意識淡薄、缺少機會、能力不足,高中思想政治課“不僅要在課堂和校園日常生活中培育學生的公共參與素養(yǎng),還必須加強與社會的互動,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圍繞議題,組織課內外活動一體化的設計與探究”(許開紅,2019.10)。

      2.初中道德與法治統(tǒng)編教材研究

      自2016年秋季起,義務教育階段初中起始年級的《思想品德》教材統(tǒng)一更名為《道德與法治》,新教材不僅是名稱的變化,教材的編寫理念、內容結構、學科知識的呈現方式等也發(fā)生了顯著變化,這對一線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2018年《中學政治及其他各科教與學》“教材分析”欄全文轉載了12篇關于教材解讀的論文,其中有10篇是關于初中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新教材解讀與使用建議的論文。就統(tǒng)編教材的解讀方面,教材編寫組的核心成員撰文對教材整體的編寫理念與設計思路做了介紹,指出“教材明確以學生的個體經驗為起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以個體經驗的表達、分享、交流、碰撞、擴展等為線索,以關于道德的知識、有助于道德的知識為腳手架,促進學生道德知識(實踐知識)的生成”( 鐘曉琳、朱小蔓,2018.08),“教材編寫的價值追求體現在彰顯國家意志、堅定文化自信、培育道德人格等方面,全套教材的編寫貫穿了生命、生活、知識三條邏輯線索,三條邏輯彼此影響,共同推動和促進學生完整生命的展現和健康人格形成”(楊一鳴、王磊,2018.07)。此外,顧潤生、任海濱、張祖濤、戴慧等作者分別撰文對分冊教材做了解讀,都指出了新教材的編寫“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強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滲透青少年法治意識的培育”。就統(tǒng)編教材的使用方面,不同的作者都強調尊重教材文本的同時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一線教師應該“讀懂教材,挖掘文本背后的立意;理解留白,發(fā)揮留白設計的功能;明確欄目,優(yōu)化欄目在教學中的作用”(金利,2018.02)。

      3.學科課堂教學研究

      課堂教學是師生相互影響、共同成長的一段生命歷程。當前中學政治課一直飽受詬病,究其原因,我們的課堂教學存在著諸多“低效、無效”與“假學”現象。為了改進課堂教學,許多研究者在進行著不懈的探索。在教學理念與目標追求方面,“教師的教學思維與方式,要從以往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知識‘三維目標整合到‘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上來,教師所有的課堂行為都要為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服務”(李寒梅,2018.12)。在教學實施方面,高中新課標提出了構建以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活動型學科課程”,建構活動型學科課程需要新的教學范式,堅持“目標設計整合化,以素養(yǎng)為導向;內容設計活動化,以議題為抓手;活動設計內容化,以學生為主體;學習設計辨析化,以價值為引領;師生交往關系化,以互動為特征;評價設計綜合化,以行為為表征”(莊衛(wèi)軍,2018.09)。當前,情境教學已成為中學政治課教學的一種常態(tài),卻普遍存在“碎片化”現象,割裂了教材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影響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孫圣斌、袁成、何忠鋒等作者都提倡在中學政治課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例到底”的主題式情境,這是“讓學習走向深度”的有益探索,能夠“實現情、境、理的交融”,但很多時候典型的、真實的“一例”難求,部分教師就會生硬編造虛擬情境,這不僅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降低課堂教學的信度與效度。高中新課標中提出的“議題式教學”是對主題情境教學的深化和提升,“議題教學將統(tǒng)整教學內容的邏輯線索從外在的主題化情境變成了內在的中心化任務”(張翰,2018.10)。問題設計是連接情境材料與教材知識的橋梁和紐帶,但當前普遍存在的“明知故問、請君入甕、漫無邊際、完美無瑕”等四種“偽問題”給中學政治課教學帶來了許多消極影響,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注重“誘思、導辯、引趣、激情”,把問題設置在“最近發(fā)展區(qū)、思維矛盾區(qū)、生活感悟區(qū)、情感體驗區(qū)”(朱小為,2018.03)。

      4.學科考試命題研究

      研究中、高考試題,分析試題特點與命題趨勢,有利于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2018年高考政治全國卷及部分地方卷都較好地體現了“一體四層四翼”的理念,試題能夠“堅持‘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導向教學這一核心立場,以‘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yǎng)、核心價值為考查目標,體現‘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的考查要求”(巫陽朔,2018.11)。在向新的高考模式轉型之際,“高中思想政治課堂(包括新授課與復習課)都要堅持以素養(yǎng)為導向,構建以‘議題引導—情境素材—問題設置—問題解決為特征、思維深度足、探究開放的活動型課堂來銜接新的高考模式,策應‘一體四層四翼的新高考評價體系”(趙季生,2018.11)。近年來,中、高考命題都越來越重視開放性試題的設置,這類試題不僅能對中學政治課教學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也有利于發(fā)展素質教育,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常見的開放性試題,就其命題特點而言可分為“條件開放型、結論開放型、方法開放型與綜合開放型”四類,開放性試題的設置要求中學政治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創(chuàng)設真實的、開放性的教學情境,不回避爭議性話題,注重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學科邏輯推理能力”(林峰,2018.11)。道德與法治主觀題中開放性試題的評價一直困擾著一線教師。近年來,國內外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采用SOLO分類理論對各學科中、高考試題進行評價研究,“利用SOLO分類法對開放性試題評分的信度較高,對道德與法治主觀性試題的評價可融合以等級描述為基本特征的SOLO分類法和以基本要素分析評定為基本特征的PAT量表法兩種質性評價法的優(yōu)點”(胡金蘭,2018.10)。

      三、中學政治教學研究的路向展望

      1.高中思想政治新課標的研究

      高中新課標的正式頒布對廣大中學政治教學研究工作者無疑是一次全新的挑戰(zhàn),也是激發(fā)自身科研創(chuàng)造性的難得機遇,必將帶來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研究的新熱潮?;凇爸袊W”數據庫,通過文獻檢索,以“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為題名,搜索出2018年發(fā)表的論文僅有10余篇,其中被2018年《中學政治及其他各科教與學》全文轉載的有5篇。如王錦飛老師總體分析了思想政治新課標的八大特性“政治性與教育性、科學性與學科性、實踐性與操作性、全面性與綜合性”(2018.05);李曉東老師就一線教師理解高中新課標提出了“低頭走路:立足文本把握課程標準的核心內容;抬頭看路:用課程標準的根據認識課程標準定位;回望來路:用過程的觀點理解課程標準價值”三個視角(2018.05);劉一俊老師則從邏輯與內容兩個維度將高中新課標與《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做了文本比較,對變化之處進行了梳理與分析(2018.10)。對新課標的研究,我們可以從四個維度進行,一是比較研究,既可以開展新、舊課標的對比研究,也可以將思想政治新課標與國外部分國家的公民教育課程標準進行對比研究;二是整體視角研究,可以通過研究評述新課標的主要特征及其突出亮點;三是局部主題研究,可以選擇課程性質與基本理念、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學業(yè)質量標準或實施建議中的某一主題進行專題研究,也可以就新課標中的某一理論突破為研究點,如活動型思想政治課程的建構、議題式教學的實施等;四是使用評價研究,廣大中學政治教學研究工作者可以用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事實依據論證新課標的實施給學科教學帶來的新變化,也可以總結使用新課標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修改與完善的建議。

      2.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深入研究

      核心素養(yǎng)已成為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風向標,專家學者及一線教師圍繞這一主題開展了不同層面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但涉及中學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諸多問題仍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探討。就高中思想政治學科而言,已發(fā)表成果中更多的是對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四個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內涵、構成、水平劃分的解讀,對四個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關聯(lián)、如何讓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落地、如何測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不同水平等深層次問題都有待研究者不斷思考和深入研究。就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而言,教育部尚未發(fā)布義務教育階段學科核心素養(yǎng),但部分研究人員已經未雨綢繆,先行探索。如徐開顏老師“以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為縱軸,以道德與法治四方面(心理、道德、法治、國情)內容為橫軸,縱橫交織,概括提煉,指出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圍繞健全學生人格品質,由價值認同、守規(guī)意識、思辨精神、生活參與、個性品質五大綜合要素構成,細化為公共價值、積極心理、講求實證、實踐創(chuàng)新等十八個基本要點”(2018.02);王有鵬老師則將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概括為“一個中心,三個基本點”,即“以培養(yǎng)‘負責任的公民為中心,具體包括道德品質、健康生活、法治觀念等三個基本點” [2]。也有研究者直接移植、套用高中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這顯然是不科學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但應該以求同存異的方式實現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不僅要主動地關注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研究發(fā)展,思考其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結合點,更要基于初中學生成長的階段性特點,通過反思切實把握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本質和獨特價值,積極探索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框架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

      3.中學政治新教材的研究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教材建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教材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確提出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專門成立了國家教材委員會,統(tǒng)籌指導管理教材工作。2019年秋季學期起全國各省市所有年級將全部使用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2018年8月教育部《關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也明確指出,從2019年秋季學期起,全國各省(區(qū)、市)分步實施高中新課程、使用新教材。當前我國教材基礎研究比較薄弱,教師作為教材的使用者,在教材研究方面有著明顯的優(yōu)勢?!敖滩臒o非是個例子”,中學政治教師不應只做新教材忠實實施者,更應成為新教材的建設者。對新教材的研究,我們應當堅持“質”“量”并重、“縱”“橫”貫通、“動”“靜”相宜等原則?!百|”“量”并重:既要注重研究項目的顯性數據量化統(tǒng)計,同時要重視對數據進行分析與推理,揭示數據背后的隱性信息?!翱v”“橫”貫通:縱向既可將初、高中的新教材與舊教材進行比較研究,也可開展初、高中新教材教學內容的教學銜接研究;橫向可開展中學政治與其他學科教材學習內容的融合研究,以發(fā)揮各學科綜合育人的功能?!皠印薄办o”相宜:教材研究需要靜態(tài)的文本分析,研究的視角可以是新教材的欄目設計、知識點呈現方式、情境創(chuàng)設、活動設計、語言特色等;同時要開展對新教材的動態(tài)分析研究,可以將初、高中新教材的研究置于課程實施的背景與課堂教學的實踐中,探討新教材與教師、學生、教學目標、課堂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及結果,對新教材的內容大膽質疑、指瑕批判、嚴謹求證。

      4.中學政治深度學習的研究

      “深度學習”的提出為理解教學活動提供了新的視角,深度學習是一種基于理解的學習,是指“學習者以高階思維的發(fā)展和實際問題的解決為目標,以整合的知識為內容,積極主動地、批判性地學習新的知識和思想,并將它們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且能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種學習”[3]。基于“中國知網”數據庫,通過文獻檢索,可搜索到的關于高中思想政治學科中“深度學習”的論文不足20篇,關于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中“深度學習”的論文不足5篇,且已發(fā)表的論文成果大部分都是圍繞課例總結中學政治課教學中開展深度學習的策略,一些觀點和做法有其合理之處,但并未真正關照主題,深度學習只是被“標簽化”。開展中學政治深度學習的研究無法回避課堂教學實踐,首先要科學認識和把握“深度”的內涵與基本特征,“深”并不是將簡單問題復雜化,也不是無限制拔高學生的思維。深度學習之“深”當然與“淺”對應,但“并不在程度的‘深‘淺,而在性質之‘深‘淺”[4]。那么,中學政治課中的深度學習究竟“深”在哪里?其次,深度學習指向學習者高階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那么,初、高中政治課中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分別有哪些構成?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如何確定促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習得的教學目標?又有哪些有效的教學實施策略?最后,深度學習離不開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深度學習過程中如何利用可視化工具?如何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有待于我們去探索研究。

      參考文獻:

      [1]韓震,朱明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7.

      [2]王有鵬.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構成、內涵及注意之點[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7(02):104-106.

      [3]安富海.促進深度學習的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4(11):58.

      [4]郭華.深度學習之“深”[J].新課程評論,2018(06):11.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道德與法治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教材研讀思考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如何創(chuàng)新文化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yè)課程教學的有機結合
      基于微課視角下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改探討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問題探析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與人文教育的結合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灌南县| 通州市| 宜宾市| 安泽县| 普兰店市| 南平市| 曲靖市| 河北省| 永定县| 双鸭山市| 绵竹市| 突泉县| 娄底市| 翼城县| 清新县| 彭泽县| 龙州县| 新宁县| 登封市| 孟津县| 江津市| 广水市| 安福县| 宜章县| 巴中市| 得荣县| 大竹县| 琼结县| 丰都县| 当阳市| 无为县| 长阳| 宣化县| 临洮县| 黄大仙区| 喜德县| 新余市| 台东市| 沾益县| 如皋市| 洪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