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涵婧
【摘要】《詩經》不僅是中國傳統(tǒng)歷史文學類的中流砥柱,更是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一筆寶貴的文獻財富?!坝H親子衿,悠悠我心?!薄榜厚皇缗?,君子好逑。”這些朗朗上口的詩歌,從歌頌領主的功績到達官貴人的宴飲之樂在到田間地頭的生活情趣。《詩經》的傳頌早已不僅僅是代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文化,傳承到今天,在歷史軌跡中,《詩經》承載的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音樂文化精神?!对娊洝返恼Q生標志著我國從遠古時期到文明世界的文化進程,標志著我國早在公元前六世紀就擁有的強大音樂理論體系。所以《詩經》是活在歷史、未來中的最好的音樂文化。探索《詩經》的文化背景,是了解中國傳統(tǒng)音樂非常重要的橋梁。
【關鍵字】詩經;春秋時期;采風制度;禮崩樂壞
【中圖分類號】J60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詩經》開辟了中國最古老的詩詞集,同時也是一部包含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民間民歌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在公元前六世紀左右,就已經流傳了。這本詩歌集里共保存了305首歌曲的唱詞。所以《詩經》也常被人們叫做《詩三百》,在沒有記譜法的古代,因為早先人們無法把音樂本身用符號固定下來,所以僅僅保留了音樂所負載的文字內容,因此《詩經》也應該稱為我國最早的一本沒有樂譜的歌曲集。
《詩經》的誕生,是公元前484年由孔子在周朝政府收集的三千多首詩歌的基礎上,又在自己的游歷中進行采訪和考證,懷著對音樂的喜愛和對音樂文化的執(zhí)著編著了《詩經》。因為周代是等級分明的朝代,孔子在那個時候屬于“士”的階級,所以他所編著《詩經》也有著它的階級局限性,也正是通過這樣的階級局限性,才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的音樂階級所代表的不同的音樂風格。
雖然《詩經》 確切來說就只是一部“歌曲集”一類的著作。 但是,僅僅從這本著作中就完全可以看出,當時社會的文化環(huán)境以及音樂的發(fā)展。因為《詩經》這部著作可以說,是完全能代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音樂風格和特點的。所以,說到《詩經》就不能不提到周朝的“采風”制度,具古籍記載,遠在周朝的時候,就有一個采集民歌的制度叫做“采風”。周天子每五年從鎬京出巡一次,每到一地都要收集當地的民歌,意圖通過民歌來進行當時的“民意普查”。通過民歌來觀察和反映人民對統(tǒng)治者的情緒,通過利用民歌來做為統(tǒng)治的工具。據說各諸侯國那還為此專設了“采詩之官”,名曰“行人”,每年春秋兩季就出去收集民歌,他們出行的時候,手拿著木鐸,沿途百姓但聞木鐸之聲便出來獻詩獻歌,也就說明當時音樂這種歌唱形式還是非常普遍的,尤其對于中下層階級的人們來說,簡單的民歌和詩詞就能表現出人們的一種生活趣味。通過“采風”,最后這些詩歌被各地采集后,呈現朝廷,交由當時的樂官保存,收入樂章底本。但是,現實主義的民歌是與統(tǒng)治者的意圖有矛盾的,統(tǒng)治者們?yōu)榱耸乖姼璞阌谧约豪?,對收集來的民歌也是有要求的。第一,主要是通過采風以掌握民歌;第二,派專人修改民歌,然后再由統(tǒng)治者審查那些已經修改過民歌;第三,不同的場合所用音樂節(jié)目時,都具有政治目的的運用和選剔;第四,是利用民歌的音樂形式來書寫統(tǒng)治者階級方面的思想情感;第五,是對某些民歌,掩蓋其原來的意義,對之進行歪曲的解釋。所以也正因為如此,有不少優(yōu)秀的民歌在封建思想的迷霧的籠罩之中,失去了固有的光輝和原態(tài)。這些經過收集,整理,改編過的民歌,每逢遇到祭祀、朝會、宴饗、迎賓的場合,便拿出來演奏。后來,周室東遷以后,禮崩樂壞,文化下移,西周所保存的樂章也隨之流落各地。但即使如此,通過這樣的制度也保存和流傳下了不少勞動人民集體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詩歌,能夠通過這些看出現實主義早期的源頭和萌芽。
《詩經》中的歌曲共分為了三類:《風》《雅》《頌》。
《風》這一類應該當屬《詩經》的精華,其中大部分的民歌,相當全面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真實的生活面貌。其中有一定的民主性和現實性,反映的內容也非常廣泛,有關于人民的勞動生活,有階級統(tǒng)治壓迫抗爭的,有統(tǒng)治者荒淫無度的,有人民生活的苦痛,有愛情精神,有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也有講述民間和諧忠貞的愛情故事等等。其中我們較為熟悉的《國風·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講述的就是關于愛情的一首情詩,其表達的含義也是積極樂觀的,再有我們耳熟的《國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币仓v述的是愛人之間追求所愛而不及的一種惆悵苦悶。再有《魏風·碩鼠》里,“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汝,莫我肯顧。逝將去汝,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睂兿鞯慕y(tǒng)治者比喻為竊食莊稼的大老鼠,從而體現出人們對剝削階級的一種憤恨,但同時也表現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同時表現出當時人們的一種生活情趣??偟膩碚f,這些詩歌體現出人們有了正義的覺醒,開始幻想光明的未來。啟發(fā)和鼓舞后世的勞動人民不再受剝削和壓迫,為了自由幸福生活而進行不斷的斗爭。
第二類《雅》,雅,亦是一種樂器。鄭司農《笙師》中說:“雅狀如漆筒而弇口,大二圍,長五尺六寸,以羊韋鞔之,有兩紐疏畫?!钡钟腥苏f“雅”即“雅言”,“正言”的意思,也就是指周代京畿地區(qū)的“官腔”“官話”所以《雅》應該就是用這種樂器伴奏的京調,是貴族文人作品。是“知識識分子”們的宴饗、交際時的音樂。但是作者卻不能超脫自己階級的局限性;他們的寫作往往都局限于維持舊統(tǒng)治階級利益?!堆拧芬惨驗橐袈傻牟煌譃榱恕洞笱拧泛汀缎⊙拧贰!对娊洝ば⊙拧分小缎⊙拧ぢ锅Q》“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這首詩是對君王“燕群臣嘉賓”之和樂盛況的描繪,自始至終洋溢著歡快的氣氛,把讀者從“呦呦鹿鳴”的意境帶進“鼓瑟吹笙”的音樂伴奏聲中。體現出了音樂和詩詞文化的最好結合?!堆拧繁憩F出周朝等級森嚴的一種階級象征。和禮樂制度的高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