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遠
摘 要: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最注重的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起到引導帶動作用,為學生創(chuàng)造愉快的教學和生活環(huán)境,將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體育課堂教學相結合,就能使學生的潛能很好地展示出來,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思維水平。教師還可以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學生更好的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 創(chuàng)造性思維 培訓方法
引言
小學階段是整個系統(tǒng)教育的基礎,該階段的教育成果對學生影響重要且長遠,在該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對學生其后的學習、生活甚至工作有著重要的幫助。因此體育教師應該在進行體育教學時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的身體進行鍛煉,同時還要充分的利用體育課程,鍛煉學生的思維,以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目的,達到身體與心理的全面發(fā)展。為此筆者分析了當前小學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簡要的介紹了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自身的工作經驗,提出了一些提高孩子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策略, 以供參考
一、充分利用反面思考法,造就小學生的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可以幫助學生勇于改變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和方向性思維方式,改變傳統(tǒng)的保守思維方式,讓學生積極地打開消極思維模式,進而在我們以往的小學體育教學中要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方法,以往的教學模式是講解和演示的相關動作,這使得學生注重動作的要件和細節(jié),最終達到了相關的教學要求,記住重點。目前,在體育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開放消極思維模式,注重逆向思維的培養(yǎng)。我們可以從有針對性的不當行為開始,也可以從一些正確行為的反面開始,讓人們對正確的行為感到好奇[1],然后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興趣愛好是孩子們最好的啟蒙老師。只有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他們能夠獨立地探索和發(fā)現(xiàn)問題并找到解決方案,然后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就拿我們的前滾翻教學為例,老師可以先采用一個具有不易做翻轉外形的物體來做示范,當物體不能滾動時,學生就會對此產生好奇,想要探究為什么滾動會如此困難。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抓住機會引導他們,然后調動學生的觀察和思考,最終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
二、挖掘生活素材,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生活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例如,在前滾翻的教學中,我首先提出了一個問題:在我的生活中我需要在哪里使用前滾翻?為什么有些人跌倒時沒有受傷,而有些人卻受傷了?在學生分組討論后,每個小組將建立自己的情景并進行陳述。有的是排球比賽中救球時進行的滾翻;有的是跑的太快摔倒時的滾翻;有的是警察抓小偷的時候從高處跳下時的滾翻:有的是遇到火災時通過滾翻撲滅身上的小火苗等等;當他們展示這些團隊展示創(chuàng)作成果的同時他們也了解到,翻滾是一種保護自己免受日常生活中意外跌倒傷害的方法然后,當我拿出一個小球和一小塊木頭時,我讓學生們討論誰能滾得更快,他們很快就總結出了前滾翻的時候要低頭、團身的動作要領。這不僅解決了這節(jié)課的重點,也使體育與生活完美結合,讓學生懂得學習體育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都有幫助,從而發(fā)展了終身體育的觀念,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培養(yǎng)[2]。例如,在教授快跑時,首先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生活場景:下雨后找地方避雨時的奔跑;放學了背書包跑去追趕公交車時的奔跑;警察抓小偷時的奔跑;消防員趕去滅火時的奔跑等等。
三、提高孩子們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策略
1.改變教學理念體育教師應該改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以往的灌輸式與強制式教學,而是應該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體育教師以引導者與參與者的身份進行教學,并在此過程中通過引導、鼓勵等方法是學生學會探索,學會對傳統(tǒng)事物產生疑問,并以該疑問為目標進行探究。另一方面,體育教師自身要以身作則,給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體育教師可以通過自我學習等方式擴充自身的知識儲備,學校也要定期組織教師進行相關的培訓。
2.改變教學模式要想培養(yǎng)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用, 因體育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接受能力等,然后據此改變教學模式。首先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于提出疑問的學生應該多加鼓勵,學生在獲得教師的認可后會提高自信心,而其他學生看到產生疑問并提出疑問會受到教師表揚,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會提高,從而使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更加活躍積極,即使使學習不積極的學生也會在這種氛圍下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并改變。其次,改變教學方法,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往往更加傾向于強制灌輸與機械記憶,這種方法不僅使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發(fā)揮,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甚至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抗拒心理。因此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授課前,首先要充分的了解學生的興趣、生長環(huán)境等,然后進一步詢問學生的意見,據此制定的教學方法才會更加符合學生的需求與興趣,學生會更加積極的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這樣體育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時會更加容易,例如,體育教師可以在教學時適當的增加一些游戲,使學生在學習中收獲樂趣;以競賽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在競爭意識的影響下會更加主動。
三、增加互動
學生由于年紀較小,對成年人更有依賴感,因此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適當的增加與學生進行互動的內容,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后得出的答案往往更加具有想象力,更加天馬行空。因此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增加一些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的活動,教師不要過多的進行干預,而是要以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并積極的回答學生提出的疑問。
結語
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能夠在遇到問題時積極思考,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這不僅可以改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模式,而且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創(chuàng)新思維在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師才能正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只有這樣才能使小學生樹立強烈的創(chuàng)新思維,最終成為新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謝萬玉.小學體育教學中兒童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訓練[J].新一代(下半月),2015(12):115-116.
[2]湯德成.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70):28-30.
[3]陳荔卿.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途徑[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03):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