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傳海
春風十萬散榆錢
“夜月一鉤涼蕙帳,春風十萬散榆錢?!?/p>
在我老家,每年三四月間,一場春雨過后,老榆樹枝端朦朧的綠意間,便萌動出一個個褐紅色的小苞芽,似發(fā)脹的豆粒、如欲爆的米花。之后的日子里,隨著風兒的挑逗,那顆顆“豆?!本腿缤谆ò懔A1_了來。一片片圓圓的花瓣嫩嫩的、綠綠的,一嘟嚕一嘟嚕擠滿枝頭,像極了萬貫錢串掛滿全樹——那便是榆錢。
榆樹是較為常見的樹木。它不僅耐寒、耐旱,而且耐瘠薄。鄉(xiāng)間房前屋后、田野溪畔、坡跟路邊、溝溝坎坎,無論土地多么貧瘠,環(huán)境多么惡劣,隨處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每糜軜涠喙爬仙n勁,虬曲橫斜,一如飽經(jīng)滄桑的貧苦漢子,守著生而得之的土地,一生一世默默無聞,與世無爭,隨遇而安。
榆錢兒很是耐看。近看,好似女孩頸間掛帶的碧玉,陽光一照晶瑩剔透。又似一群扎堆的蝴蝶,微風吹過仿佛振翅欲飛。遠觀,一如輕巧的小錢兒,微風吹過仿佛叮當作響。又如鄉(xiāng)間天真的丫頭,一時間仗著數(shù)量眾多,在樹枝頂端蕩啊蕩,瘋啊瘋,鬧得整個鄉(xiāng)村風急火燎。
捋榆錢兒的人們?nèi)宄扇旱貟炜鹛峄@,爬上榆樹鉤一枝,一捋一把。摘捋時,每個人都會順手捋一把放到嘴里。一把生榆錢兒填到嘴里一嚼,滑滑的,清香濃甜,真是既充饑又解渴。
榆錢兒捋下后拿回家,母親總是把捋的榆錢兒淘凈晾干,熬粥時撒一把,喝起來甜滑滋潤,炕餅饃時摻一些,吃起來軟香可口。
我小時候吃的多是榆錢兒蒸菜。拌了玉米面的榆錢兒蒸菜,雖然有點澀酸膩粘,可饑餓時我照樣能吃兩碗。我最愛吃的是炒榆錢兒蒸菜,松散的榆錢兒蒸菜,加了蔥花用油一煎炒,色香味俱佳,真是香酥解饞。如果在蒸菜時再拌入少許臘肉丁,那就是難得的美味佳肴了……不管怎樣個吃法,其情其景真真是“一箸真成食萬錢”!
醫(yī)書上講,榆錢含有大量的無機鹽、煙酸等物質(zhì),有安神、止帶、補肺、止渴、通淋、殺蟲(人體寄生蟲)、消腫、斂心肺、助消化、防便秘、消除濕熱、治療瘡癬(外用)等多種功效。但也有一句老話“好東西不可多用”,這“錢”吃上一陣子胃里也會直泛酸水。也只有在人們胃里泛酸的時候,榆樹枝末端剩余的榆錢兒才能無憂無慮地成熟。
三月清明榆不老,二月清明老了榆。榆錢兒的生長期很短,只幾天的時間榆錢兒就老了,“蝴蝶成團榆莢飛,輕狂恰似五銖衣”“水繞陂田竹繞籬,榆錢落盡槿花稀”。隨著日子的更替,不經(jīng)意間榆錢兒已經(jīng)由綠變黃,由黃變白。到了白得像一張薄紙似的時候,一陣微風吹過,榆錢兒便紛紛脫離母體,凄然而歡快地飄落了。
一枚枚榆錢兒飄落到地上,風一吹嘩嘩作響,在地上盤盤旋旋不肯遠去。撿一枚放在手心,圓圓的榆錢兒已經(jīng)成了翅果,用指甲輕輕地剝開,里面的種子宛若母親腹中的胎兒,靜候著待產(chǎn)的時日。
望著一樹樹的榆錢兒,岑參的《戲問花門酒家翁》,一下子就浮現(xiàn)在眼前: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
道傍榆莢仍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
施肩吾的《戲詠榆莢》:“風吹榆錢落如雨,繞林繞屋來不住。知爾不堪還酒家,漫教夷甫無行處?!绷钊税l(fā)笑也叫人傷悲。
韓愈說:“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然而,榆錢兒有榆錢兒的夢,它們要趕快把自己埋進泥土,早早化作一棵小樹為美麗的春天增光添彩,長成一棵參天大樹為美好的世界增光添彩……
千樹萬樹梨花開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p>
新春過后,天氣時暖時寒,人們時忙時閑。時暖時寒、時忙時閑中,不經(jīng)意間日子就到了二三月。某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走過鄉(xiāng)間田野,我正在低頭思慮某件事,猛一抬頭驚訝地叫道:“梨花,梨花!”
是的,田間地頭、溪旁路邊、村頭寨尾、院內(nèi)墻外,那一片片雪白,正是應(yīng)時開放的梨花。遠看,一團團、一叢叢、一堆堆、一群群,潔白一片,白光閃閃,好似一層層堆積的白雪、一朵朵飄動的白云、一片片輕浮的白霧。近觀,一樹樹、一枝枝、一簇簇、一朵朵,小巧玲瓏、凝脂欲滴,如一盞盞亮閃閃的小花碟兒、一頂頂搖晃晃的小花帽兒、一只只振翅的白蝴蝶兒。
看啊,三兩片嫩綠微紅的葉兒,托著一朵朵玉白的小花兒。每一朵又有五六片潔白的小花瓣兒,五六片小花瓣兒手拉著手環(huán)抱著一簇嫩細的花蕊,嫩細的花蕊都戴著一頂或紅或黑的小帽兒。入眼一看,是那樣的鮮艷、醒目、喜人!
聽啊,隨了風兒的撩逗,花朵與花朵、花瓣與花瓣,正手足舞蹈,細語連連。似是在互說各自的青春,又好像是在商量著不久之后的碩果盈枝!
嗅啊,隨著暖流的涌動,一樹樹、一朵朵鮮花全都一張一合,口吐清氣,暗香襲人。襲人的暗香,似來自于曼妙的少婦,更像是出自于香甜的果梨!
我們兒時是很少見到桃樹梨樹的。在我的記憶里,整個村莊只在村邊的山坡腳下,生長著一棵碩果僅存的老梨樹。那梨樹根部四五個人都摟不住,單是沒有枝杈的樹身就有兩人多高,總高超過四層樓。它結(jié)的梨子同鵝蛋一般,鄉(xiāng)親們都叫它鵝梨。老人們都說它是棵神樹,上面住著神仙。
村里雖是長著一棵老梨樹,但人們很少關(guān)心它的生長,更少關(guān)注它的花開。只是到了農(nóng)歷三四月間,村上有學問的人會隨口念上一兩句“四月含煙春語晚,一層花色一層天”“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我們小孩子聽不懂的詩句。而兒時的我們則是單單希望等梨子成熟時,能來上一陣大風大雨——刮大風下大雨了,我們便可以到梨樹下?lián)焓八€了的梨子!如今,每個鄉(xiāng)村到處都是生長迅速的各種各樣品種的梨,如黃金梨、水晶梨、香酥梨等等。因而,每年陽春三月,鄉(xiāng)村處處鮮花連天,游人如織。
梨花開在詩詞里并不擇地選點,只是因人而異,因境而別。有隨風飄零、滿目破碎的凄涼,有沐浴朗月、臨溪綻放的高潔,更有擬人比喻、托物言思。譬如“只緣春欲盡,留著伴梨花”“梨花千樹雪,楊葉萬條煙”“最似孀閨少年婦,白妝素袖碧紗裙”“冷艷全欺雪,余香乍入衣”“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尋常百種花齊發(fā),偏摘梨花與白人”等等,皆是意趣萬千,意韻無窮!
梨花抖落寒峭,撇下綠葉先開為快。其體冰清玉潔,凝脂欲滴;其身不遜雪之白、不輸梅之香。它們每一朵都毫不在意自己所處位置是高是低,是前是后,亦或向陽背陰,全都盡情地應(yīng)時綻放。放眼望去,那無邊無際的白接天連地,張揚而不跋扈,激情而不妖冶。微風拂來,花枝隨風而動,遠看宛如一位多謀的儒生,輕搖羽扇,灑脫飄逸;近觀,又如一位白衣俠女,安靜而處,清純典雅。那白不是沒有生命的蒼白,而是充滿了活力的潔白。白中似乎滿含水潤、油脂,仿佛滴一滴墨上去,便能洇開一幅曼妙的圖畫。
置身梨園花海雖沒有驚濤拍浪,卻也是馨香繞身。倘若暖陽高照,隨心漫步,心緒定然會驀然開朗。凝眸一看內(nèi)心便會一塵不染,一派靜謐。一切得失悲喜,全會一掃而光!
杜鵑花開映山紅
每年春夏之交,在我的家鄉(xiāng)伏牛山寶天曼山間,會競相綻放著一種火辣辣的山花。放眼望去猶如鄉(xiāng)野間一大群去趕大集或看大戲的鄉(xiāng)村姑娘:手執(zhí)珍藏很久的絲帶、手帕、花朵,時而竊竊私語,時而歡喜地簇擁著、推搡著,個個爭奇斗艷,把整個山洼鬧得歡天喜地,熱火朝天。靜心觀看又似萬眾夾道中,一大隊凱旋而歸的大軍:步調(diào)一致,整齊劃一,個個精神煥發(fā),把整個山鄉(xiāng)渲染得喜氣洋洋,興高采烈。那花就是杜鵑花,那場景就是杜鵑花開映山紅。
杜鵑花,一種常綠或平常綠灌木。杜鵑花是學名,雅名叫映山紅。映山紅多為簇生荊狀,分枝多而纖細。虬曲的身軀生出許多同樣虬曲的枝丫,看一眼就有一種頑強悲壯之感。它們只生長于海拔500-1200米的北坡,遠離塵世喧囂,寂靜地開著。它們居險簇生,為自己爭得一席立足之地;它們在蜿蜒起伏的山腰,一簇簇、一叢叢、一片片肆意綻放,很有放浪形骸、超凡脫俗之風。
映山紅花開五瓣,簇生枝頂,多是三兩朵并列綻放。玲瓏別致的花托內(nèi)有長長的紅色花蕊,花蕊的盡頭有深色的小圓點。開放時好似一根根細小的火柴棒晃蕩其間,微風吹過顫顫巍巍,如嬌羞少女,讓人看了立刻就歡喜不已,憐愛有加。
映山紅花開時不是一朵、兩朵,而是經(jīng)過風雪交加的嚴冬和料峭的春寒之后,在葉芽尚未生發(fā)之時,就迫不及待地把一年的積蓄毫無保留地全部釋放出來。青山綠樹之間千枝萬朵競相綻放,一團團一簇簇,紅的像火、粉的如霞、白的似雪,成簇成團,云蒸霞蔚,爭奇斗艷。朵朵都開得那么熱烈、那么張揚、那么任性,并有些肆無忌憚,恣意妄為。但朵朵花兒都如村姑一般矜持莊重,絕無妖冶之態(tài)。朵朵花兒迎風飄動,嬌艷欲滴,競相輝映,真乃一抹驚世奇觀,一首非凡之曲。微風吹過,那花紅連成一片,如火焰騰騰燃燒,似紅旗獵獵招展。在萬綠叢中分外醒目,真是把整個山坡都映照得紅艷一片。
淡雅、清新、瘋野、任性的映山紅,自古以來就是仁人志士,文人墨客的心愛。大詩人李白說:“蜀國曾聞子規(guī)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碧拼娙耸┘缥嵴f:“杜鵑花時夭艷然,所恨帝城人不識。丁寧莫遣春風吹,留與佳人比顏色?!蹦咸七M士成彥雄說:“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彼未娙藯钊f里說:“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儂。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而近代革命志士秋瑾則道:“杜鵑花發(fā)杜鵑啼,似血如朱一抹齊。應(yīng)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風露也寒凄?!备┦敖允牵粍倜杜e。
關(guān)于杜鵑花,曾有一個凄美傷感的故事。傳說古代蜀國一位皇帝,名曰杜宇,是一個非常負責、勤勉、關(guān)愛百姓的君王??吹饺藗儤范鼞n,他心急如焚。為了不誤農(nóng)時,每到春播時節(jié),他就四處奔走,催促人們把握春光趕快播種??墒?,如此年復(fù)一年,反而使人們養(yǎng)成了習慣:杜宇不來不播種。終于,杜宇積勞成疾,辭別了他的百姓。可是他對百姓還是難以忘懷,于是他的靈魂就化為一只小鳥。每到春天,就四處飛翔,發(fā)出聲聲的啼叫:“快快布谷,快快布谷。”直叫到嘴里流出鮮血。殷紅的鮮血滴灑到漫山遍野,化成一朵朵美麗的鮮花。人們?yōu)橹袆?,決定用勤勉的勞作感謝他們的好國君,并把那小鳥叫作杜鵑鳥,把鮮血化成的花叫作杜鵑花。
映山紅綻放在幽深的山洼懸崖,沒有桃花風雅,卻一派爛漫灑脫;沒有牡丹富貴,卻樸實淡雅;不如月季艷麗,卻楚楚動人;不如玫瑰婀娜,卻清純自然;不似梅花含蓄,卻天真活潑……它生長在平淡的山野中,從不因人們的關(guān)注而綻放燦爛,也不因冷風夜雨的襲擾而傷懷,它的絢麗只為春天的生命而燦爛,它的凋謝只為等待另一次春風而沉寂。時常糾纏在難棄難舍的名利漩渦中的人們啊,何時才能有這樣難能可貴的淡泊、平靜,抑或雅致、坦蕩的心態(tài)?
去年“五一”放假,我和家人曾專程趕往老家寶天曼,觀賞、品味那如火似霞的映山紅。徜徉在空曠幽靜的深山,置身于熱火朝天的花海,恍若飄然世外,盡悟人生。望著漫山遍野、成簇成片競相怒放的映山紅含笑迎風時,那歡樂開懷、心曠神怡的感覺至今記憶猶新,并時時渴望著映山紅再次花開,再現(xiàn)一場盛大的杜鵑花開映山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