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
摘? ? 要: 《天香》以明末上海“天香園繡”的發(fā)展為主線,描寫了申氏家族由盛及衰的命運。本文從人物形象、俗情寫作、物道主義、主題思想等角度分析《紅樓夢》對《天香》創(chuàng)作的影響。
關鍵詞: 《天香》? ? 王安憶? ? 《紅樓夢》
一、引言
當代女性作家王安憶的長篇小說《天香》講述自嘉靖三十八年至康熙六年滬上申氏家族由盛及衰的故事。作品以天香園繡的形成為線索,重點描刻創(chuàng)造天香園繡的申家女性的日常生活、性格命運,涉及歷史、時代、園林建筑、器物文化和刺繡工藝等方面。
晚明時期,申家長子柯海妻子徐氏小綢將妾室蘇州織工家閔女兒傳入的繡藝加以詩書點化,自成氣候。小綢侄媳希昭以繡為畫,寫實傳神,“天香園繡”因此名傳四海。希昭侄女蕙蘭以繡持家,收徒授藝,使繡藝生生不息地傳承下去,繡品世稱“顧繡”。
2012年7月,《天香》得到第四屆“紅樓夢獎”首獎。許多學者注意到《天香》和《紅樓夢》之間的淵源,《紅樓夢》作為世情小說的代表,文中的衣食住行、宴會游冶、嬉笑怒罵等無一不是人情往來,無一不是人間萬象。本文研究兩部小說相似而又不同的主題、內(nèi)容、人物、情節(jié)等,探討《紅樓夢》對《天香》創(chuàng)作的影響。
二、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一)“富貴閑人”式的男性形象
《天香》與《紅樓夢》的故事發(fā)生地都是一個園子,園里的男人們無心事業(yè),游戲人生,女人們則聰慧堅韌,個性獨立,支撐家用,就像書中的評價:“陰盛陽衰”。
明世、柯海聰穎多情,阿潛嬌柔細心,就像怡紅院里的富貴公子寶玉。儒世、鎮(zhèn)海端正沉著,就像嚴謹守道的賈政,鎮(zhèn)海的出世暗合了寶玉出家的結(jié)局。阿奎蠢笨無用,如同心思不善的賈環(huán)。阿昉、阿暆善良上進,是家族將來的希望,如同專心致志的賈蘭……
相較于《紅樓夢》中紈绔子弟強買婦女、毆打虐待、貪財好色的糜爛生活,申家人雖然同樣做事隨著自己的心情,不瞻前不顧后:柯海創(chuàng)造了“一夜蓮花”的盛景、開墨廠,明世的尋木料、“香雪海”,阿昉的豆腐店,阿潛隨戲班出走,但出發(fā)點是源于性情中人那一份天真無邪,不同于賈家子弟蠻橫跋扈的本性。王安憶坦言她筆下的申家男人:“都是不成事,就是好看,都是藝術的人生?!?/p>
(二)“閨閣傳奇”式的女性形象
“維持著天香園名聲不墜的,是天香園的繡,最為恒久的香,是園子里的女人香”。王安憶表示,小說的主旨意在描寫女性。她善于體察女性的細膩心思,從而塑造出性格鮮明、惹人喜愛的女性形象。
《紅樓夢》和《天香》中的女性都聰明靈巧、有勇有情,更有一顆晶瑩剔透的心。繡是申家女性用針線和時間凝成的心血,也是她們得以訴說心事,養(yǎng)活自己的技藝。就像文中希昭所言,天香園繡的難處,不僅僅是巧妙的繡藝,還要提升繡的藝術境界,最關鍵的卻是一代代女兒最純凈真摯的心。且后者“唯有揣摩體察,同心同德,方能夠得那么一點一滴真知”。
相較于《紅樓夢》,《天香》一是寫出了令人動容的女性之間的真情,《天香》中無論妯娌、姑侄、婆媳之間都有令人動容的情感,至死不渝的小綢和鎮(zhèn)海媳婦,兩人互訴乳名的情節(jié)不由令人想起《紅樓夢》中黛玉和寶釵“金蘭契互剖金蘭語”。希昭與自己不同輩分的蕙蘭更像是閨密,蕙蘭與婆婆張夫人互訴心事,補貼家用,兩人相信前世一定是母女,今生方能廝守終身。作者自稱并不愿意寫所謂的姐妹情誼,她筆下就是女子間干干凈凈、扎扎實實的感情。
二是對婚姻和家庭有了不同的見解,不同于《紅樓夢》中鳳姐、夏金桂對丈夫偷情對象或小妾的憎恨虐待,面對丈夫柯海的情感背叛,小綢果斷與其決斷,別院自居。閔女兒也無意爭寵,寧愿和小綢相伴著一起刺繡。蕙蘭與婆婆一起靠繡藝持家,也是女性合作這種生活方式的成功例子。戥子、乖女立志不嫁,學繡立足,充滿了女性的反抗精神。
三是《天香》表達了自立自強、積極生存的女性精神?!都t樓夢》中也有飽讀詩書、見地深邃的女性:寶釵可以寫出意味深長的螃蟹諷;抄檢大觀園時,探春發(fā)出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感嘆。但《紅樓夢》中的女性并沒有真正為改變命運做出行動:迎春被家暴致死,探春成為政治聯(lián)姻的犧牲品??恐樉€養(yǎng)活自己的申家女性,做到了自我拯救,更具行動力、生命力。
三、借物觀人的物道主義
(一)《天香》中的俗情寫作
王安憶認為,小說相當于通俗的曲,表達的是一份俗情。細致如同藝術生活的基礎依然是物質(zhì),這是雅趣里的俗情。
《紅樓夢》里描摹了人間萬象:提到王公貴族、販夫走卒、名伶道士等近千人,涉及府衙園林、宴會游玩等多處場景……《天香》中同樣寫了服裝穿著、設宴設廠、器物擺設……申家的衣食用度精致繁復,就像《紅樓夢》中一道茄子的做法程序復雜到令劉姥姥驚詫。阿潛尚未學話就能嘗出肉里米粒大的筋,魚里針尖大的骨刺;裱字的糨糊要一道道工序做下來,稍不成功只能用來糊鞋底;更不論宴會時處處堆滿桃子,開一個“蟠桃大會”;因為打賭,一夜購盡滬上蓮花,遍地生蓮……
天香園里的人們追求對衣食的精益求精,對生活的興致勃勃,這就是為人的俗情。人們根據(jù)自己的生存觀念選擇用度,通過雙手調(diào)制的衣食體現(xiàn)自己的行為處世、人生態(tài)度。就像制造桃醬更是用到幾百個瓦罐,沒日沒夜地熬煮,還要剝皮去核后蒸熟,和上自家熬的飴糖,煮透冷涼。盡管耗費人力物力財力,但全家人的興致就在這精密的炊事之中。
(二)《天香》中的物道主義
《天香》中精美的雕梁畫棟、絲帛錦緞等讓人與《紅樓夢》中對器物的描寫相聯(lián)系。文中物件貫穿全文最重要的自然是“繡”。那繡是多么精美:丫頭嫁衣上的百花圖,各自為政,成百幅小圖穿插錯落,卻沒有兩朵是重樣的?!耙獙⒓毜貌荒芗毜慕z辟了又辟,然后再重合……單是一種白,就有泛銀、泛金、泛乳黃、泛水清多少色”。這種物本之美是一種自然之理。無論是章師傅設計的園林、打造的羊車,柯海開設的墨廠,還是天香園繡,這種獨運的匠心、獨到的意趣,本身蘊含的美就值得被傾慕。
希昭評價蕙蘭的“發(fā)繡”時,認為發(fā)過于現(xiàn)成,不像絲,本就是用作針線,“物各有用途,也是物里的德性吧”?!耙患铮热粑锉?、物性、物本皆全而美,且又互為照應生發(fā),便是上乘,缺一則不成大器”。這是王安憶眼中“實用”和“質(zhì)美”的關系?!拔锏馈保菬o一物無用之道,她的格物之理是一種務實主義,可以觀物知人。文中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一針一線都蘊含著作者務實精神的器物美學。
《天香》相比《紅樓夢》,表達出了獨有的物道主義:藝術發(fā)展的俗雅循環(huán)。物,既是衣食住行的物質(zhì)需要,又能滿足教化陶冶的精神需要。天香園繡作為精美的工藝品,向上發(fā)展是高雅藝術,向下發(fā)展則是生活日用。天香園繡從無到有、從低到高,要面對盛極反敗的自然之理,只有散播普及,完成俗、雅、俗的循環(huán),才能繼續(xù)具有生命力。這種造物之理正是作者想要傳達的。
四、溫情向善的主題思想
《紅樓夢》寫盡了“情”字,以及世事無常、悲金悼玉的大悲憫,作假語村言,將真事隱去?!短煜恪穭t剛好相反,故事情節(jié)基本是虛構的,卻采用了真實的歷史化背景,出現(xiàn)了筑城疏浚、抗擊倭寇、基督傳教、東林黨爭等歷史事件,穿插徐光啟、香光居士、海瑞等歷史人物,使用真實的地名。兩者一為虛筆寫實,一為實筆寫虛,這也是王安憶作為寫實派作家堅持寫實主義的體現(xiàn)。
曹雪芹筆下的四大家族最終樹倒猢猻散,女兒們四散流離,最終逃不出由盛及衰的命運?!短煜恪凡环Ρ瘹g離合,申家由滬上大家到“天香園繡”傳為佳話,最后家族敗落,天香園只剩斷壁殘垣。作者此時筆墨卻轉(zhuǎn)入了市井人家,蕙蘭靠繡藝平淡度日,落蘇也能在門前開辟菜園,自力更生,繡藝更是生生不息,遍傳天下。人們回歸了平淡,這份平民化成為強韌、堅勁的生機。這強大的生機滲入上海血肉之中,為下一輪盛世做準備。衰敗并沒有顯得觸目驚心,反倒令人不以為意,敗自由它敗,生活還是要繼續(xù)。就像小說里寫道的:“有的花,開相好,敗相不好,有的花,開相和敗相都好,他們就應屬于后者,從盛到衰都是華麗的?!币虼?,《紅樓夢》和《天香》,一個是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憫,一個是市井生活、人心向善的真。有評論認為“《天香》其實是反寫了《紅樓夢》以降世情小說的寫實觀。結(jié)局沒有《紅樓夢》般大痛苦、大悲憫,有的是大家閨秀洗盡鉛華后的安穩(wěn)與平凡”。
五、結(jié)語
《天香》獲得“紅樓夢獎”首獎的獲獎理由是:“《天香》寫出上海申姓士大夫家族四代人的故事,整部小說氣勢恢宏,幾十位家族人物的塑造,皆有特色。此小說可說是江南文化的百科全書、女紅文化的經(jīng)典,生動表現(xiàn)四代人的日常生活和志趣節(jié)操的傳世巨作?!币苍S《天香》這部作品還不能與《紅樓夢》相提并論,但它的行文內(nèi)涵、藝術成就、現(xiàn)實意義等仍能給予我們一點享受,一點慧思,一點啟發(fā)。
參考文獻:
[1]王安憶.天香[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422,133,422,424.
[2]王安憶,鐘紅明.訪問《天香》[J].上海文學,2011(03).
[3]紀蘭香.從《天香》看王安憶對中國古典小說的繼承[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3).
[4]穆艷芳.解構“紅樓”——王安憶《天香》的一種解讀[J].新文學評論,2015(02).
[5]孫豐衍.王安憶《天香》與《紅樓夢》的比較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3.
[6]曾艷.《紅樓夢》對王安憶創(chuàng)作的影響——以《長恨歌》《天香》為例[J].新文學評論,2014(04).
[7]孫曙.天香的“俗情寫作”[J].中國圖書評論,2011(07).
[8]張新穎.一物之通,生機處處——王安憶《天香》的幾個層次[J].當代作家評論,2011(04).
[9]郭彧.女人香上海灘——讀王安憶新作《天香》[J].出版廣角,2011(09).
[10]王德威.虛構與紀實——王安憶的《天香》[J].揚子江評論,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