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在建設外語教研室時,經常會融入學習型組織理念,該理念可以促進成員自我超越,改變心智和思維模式,開發(fā)自我優(yōu)勢,掌握創(chuàng)造未來的能力。這種理念作用優(yōu)勢如此顯著,值得教師借鑒利用。在創(chuàng)建學習型外語教研室時,教師需要了解學習型組織內涵,需要結合教研室建設現(xiàn)狀,提出改進創(chuàng)新措施。在建設過程中,還要不斷檢驗建設效果,以便不斷調整建設計劃,使教研室能體現(xiàn)學習型組織內涵。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習型;外語教研室;建設問題;創(chuàng)新措施;
基金項目: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課題:高職院校創(chuàng)建學習型外語教研室的實踐研究,主持人:范冬妮,課題批準號:JG18EB201,立項時間2018年6月15日
在學習型組織構建中,成員需要將自己與團隊的其他成員、與整個學校及世界聯(lián)系起來,在解決教研問題時,其也需要從自身入手,通過行為分析和其它方面自檢,找到問題解決措施。另外成員也需要改變看待事物和世界的角度和思維方式,需要具備團隊意識,遵從團隊規(guī)則,在全局觀念下,完成共同目標。這種教研室對外語教研工作開展大有裨益。本文主要針對高職院校學習型外語教研室建設進行研究。
1 高職院校學習型外語教研室建設問題
1.1 教師資質水平偏低
在外語教研室建設過程中,教師屬于中堅力量,其數(shù)量和資質都要滿足要求,教研室才能發(fā)揮教研作用,為外語教學提供支持。針對外語教研室建設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師需要擁有高學歷、高職稱,專業(yè)能力和教研能力也要很強,最好為專職教師,教師數(shù)量也要滿足外語教學要求。在實際中,高職院校采取擴招措施,所以成員數(shù)量很多,教師數(shù)量相對比較少,教師需要同時擔任多個班級的教學任務。另外這些教師的學歷普遍低下,職稱也不是很高,這會削弱外語教研室建設力量,使外語教研寸步難行。高職院校還要為外語教研提供優(yōu)質的師資力量。
1.2 教師難以同時兼顧教學、科研工作
高職院校的教學資源處于匱乏狀態(tài),為了滿足教學要求,通常采取大班公共教學形式,而教師需要同時兼顧教學和科研工作。這兩方面工作都需要教師全身心付出,但教師經常會出現(xiàn)時間緊迫或分配不合理情況,所以外語教研質量難以得到保證[1]。教學科研聯(lián)系緊密,前者會為后者提供理論依據(jù),如果無法將兩者有效結合起來,外語教研效果會大打折扣。很多外語教師難以認可科研工作,或比較偏重與科研,忽視理論教學,這都會降低教研論文的科學性和全面性。所以在外語教研室建設中,教師還要認清科研與教學的關系,使前者為后者提供實踐證據(jù),后者為前者提供理論支持。如此外語教學水平才能得到全面提升。
1.3 教研活動形式化
在實際中,外語教研室會將相關的外語教師組織成一個團體,團隊中的教師需要共同學習,共同研究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以不斷提升自身業(yè)務水平和教學能力。這是外語教研室的作用,但高職院校并未對教研室加以利用,其沒有認清學習型教研室內涵,只是將其作為簡單任務通報會所。高職院校對教研室形式化的默認態(tài)度,會逐漸降低教研室作用優(yōu)勢,教師對教研室的認同感也會喪失,這不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
2 高職院校學習型外語教研室建設創(chuàng)新措施
2.1 改變思維模式,實現(xiàn)自我超越
教研活動要求成員思維模式多變,即不形成刻板或固定思考方式,不墨守成規(guī),如此教研才能得到不斷創(chuàng)新。在學習型外語教研室建設中,教師還要改變舊有的心智模式,在不斷提升學習過程中,超越自我,完成更高水平的教研目標[2]。這是外語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現(xiàn)狀改變后,高職院校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必然要求。在實際中,外語已是司空見慣,經常存在于電視節(jié)目或雜志等載體中,所以學生接觸外語的機會變多了,其基礎能力也有所提升,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基礎之外的知識,還要利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促進學生積極學習,提高學生外語水平。這要求教師自身能力高,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造思想,不能拘泥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所以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自我,超越自我。
2.2 制定共同目標
在學習型組織理念中,團隊需要制定共同目標,該目標為成員所認可,由成員共同完成。學習型外語教研室建設也需要制定共同愿景,首先組織人員需要了解每個教師成員的心理訴求,針對教學要求,制定符合教師心理愿景的目標,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工作和職業(yè)生涯重新充滿信心和昂揚斗志。在目標制定中,還要使目標符合外語教學要求,在此方面,組織人員需要了解優(yōu)秀院?;驅W校外部對外語能力的要求,如此教師外語教學能力才能與優(yōu)秀教師處于同一水平,這也能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3]。在制定目標時,還要將該共同目標精細劃分為無數(shù)個小目標,使微化后的目標可執(zhí)行力度強一些。
2.3 挖掘團隊潛在智慧,定期、長期進行團隊學習
在學習型組織理念中,團隊智慧要大于個人智慧集和,集思廣益總能找到最佳教研方案。基于此,還要不斷挖掘團隊潛在智慧,使每個成員的個人優(yōu)勢發(fā)揮最大化,如此成員既能實現(xiàn)自我成長,科研室建設成果也會很顯著。針對高職院校的外語教研活動,在構建學習型教研團隊后,還要制定相關的例會制度,使團隊成員有深度聯(lián)系交流機會。在活動開展中,每個外語教師都需要參與其中,各抒己見。另外教研室不僅要為教師提供科研服務,還要成為教師進行團隊學習的課堂。領導人員可以組織相關的讀書會或其它團體活動,來強化團隊力量,使教師在這種集體活動中,學習他人優(yōu)勢,彌補自身短處,不斷提升自我。高職院校的教師可以利用教研室完成外語教學理論、教學方案等的探討研究工作,使外語教學模式更加先進有效。在教研室建設中,相關組織人員還要保證團隊學習的長期性和定期性。在養(yǎng)成學習習慣后,教師對教研室的認可感與歸屬感才會得到加強。
2.4 擁有全局意識,強化教研室與學校內外部聯(lián)系
在學習型組織理念中,成員需要系統(tǒng)思考相關問題,需要擁有全局意識,站在綜合角度上考慮問題,解決問題。另外還要將內外部環(huán)境結合起來,全面分析問題。在學習型外語教研室建設中,教師不僅要具備全局意識,學會系統(tǒng)思考,還要將個人規(guī)劃與團隊發(fā)展結合起來,使教研室中的團隊成員共同發(fā)展進步[4]。高職院校雖然是教研室存在的一方天地,但其在很多方面多存在局限性,教師還要打破固定思維,將眼光放在更開闊的世界里,教師成員可以將教研室與學校外部環(huán)境結合起來,了解外界對外語水平的要求,如此教師可以按照最高標準要求自己,實現(xiàn)自我超越。
3 結語
在外語教學中,高職院校經常借助外語教研室的力量來完成教學目標,教研室建設成果和質量直接關系到外語教學水平,高職院校還要把控外語教研室建設過程,使其能有效融入學習型組織內涵和理論,使其適用性和實用性同時得到保證。在外語教研室建設工作與學習型組織內涵融合過程中,總會遇到很多問題,建設人員解決問題,使其不會影響教研室建設質量。
參考文獻
[1]徐赟,周妮.高職院校建設“學習型”英語教研室的思考[J].鄂州大學學報,2016,19(03):40-42.
[2]劉敏,李永忠.論高校學習型教研室建設[J].中國成人教育,2016(17):47-48.
[3]康燕燕.學習型組織理論在高職院校教研室建設中的應用[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7,11(08):20-21.
[4]謝希鋼.高職院?!皩W習型”教研室建設的探索與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16(13):121-122.
作者簡介
范冬妮(1981-),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日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