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福劍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對朗讀教學非常重視。每個學段的閱讀部分都率先強調(diào):“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崩首x教學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但朗讀教學在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不少問題,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老師,應積極采取各種策略,指導學生朗讀,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關(guān)鍵詞】朗讀教學;存在問題;加強指導;因材施教;評價激勵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191-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說過:“語文教學所謂的‘亮點,首先應該在朗讀上?!敝祆湟舱f過:“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彼?,朗讀對于語文課堂學習占著重要的位置。
每一位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書聲瑯瑯,彌漫著一股濃厚的書香氣息。然而實際教學中的朗讀卻存在著很多問題:一是朗讀的時間不充分,學生朗讀練習往往是來去匆匆;二是朗讀的目的性不夠明確,學生往往是為了敷衍老師而讀得心不在焉;三是朗讀的面窄,老師來來回回都是讓尖子生讀,自然顧及不到那些差生;四是朗讀指導機械匱乏,朗讀教學方法枯燥無味;五是學生朗讀多次,仍然讀不出其中的韻味。因此,加強語文朗讀指導,是每個語文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保證閱讀時間,創(chuàng)造閱讀機會[1]
課堂上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讀書的時間?!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閱讀就是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書,在讀中獲取知識,在讀中悟“理”,在讀中悟“情”。教師在學生讀書時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如課前要布置學生自讀課文并收集有關(guān)信息資料、課中要保證充裕的讀書時間、引導學生反復地讀、深入地讀、課后還要布置學生熟讀課文,背誦積累。
除了課本中的內(nèi)容之外,教師還要盡量拓展學生的朗讀范圍,為學生的閱讀量提供機會。如開展一些朗讀比賽、講故事比賽、演講比賽,成立經(jīng)典誦讀讀書角等,端正學生的朗讀態(tài)度,激勵學生的閱讀情趣,擴大學生朗讀視野。
二、范讀感染,媒體為輔[1]、[2]
馬卡連柯說過:“教師永遠是兒童模仿的對象?!币虼耍囵B(yǎng)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教師的示范朗讀非常重要。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是有效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在范讀中,學生不僅通過耳聽教師親切的聲音、眼看教師豐富的面部表情,從而獲取信息,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而且教師充滿情感的朗讀很容易感染學生的情緒,使他們在仔細聆聽時身臨其境,陶醉其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教學《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教師范讀這篇課文后,教室里鴉雀無聲,有的同學甚至贊嘆不已。這樣學習課文,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投入。如果教師在學生面前朗讀得平平淡淡,那就無法表達出桂林山水所具有的獨特美,學生也就厭倦朗讀。
當然,我們也不能只要教師范讀而摒棄錄音、多媒體教學,應該以教師范讀為主,錄音、多媒體為輔,教學實踐中應根據(jù)學生實際和課文內(nèi)容有所選擇,將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有機結(jié)合。如上《敕勒歌》這篇課文,在初讀的時候,教者借助動聽的音樂伴奏、生動形象的圖片、激昂的感情基調(diào),讓學生直接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和草原的遼闊,從而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朗讀的興趣。
三、點撥方法,指導朗讀[2]
1.重音。
朗讀時對句子中某些詞語從聲音上加以突出的現(xiàn)象,是突出語言意義和感情傾向是重要手段。一般來說列舉事物時并列的詞語要稍重些、比喻句中的喻體要稍重些、人名、地名的最后一個字,輕聲音節(jié)前面的字音要重些。如:“你敢碰我嗎?陶罐子!”這一句時,要把“碰”字讀得重,把“陶罐子”讀得慢,才能讀出鐵罐對陶罐驕傲、冷漠的態(tài)度。
2.停頓。
用“/”來表示短時停頓,“//、///”表示長時間停頓。朗讀中的停頓,不單單是生理上換氣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表情達意的需要,是朗讀時段與段、句與句、詞語與詞語之間出現(xiàn)的語氣或聲音的間隔。如:“為了母親/不再失去兒子,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親。”這樣一停頓,讀起來就有節(jié)奏感。
3.語調(diào)。
語調(diào)有四種類型:朗讀敘述性或者較嚴肅的句子用平直調(diào);朗讀疑問、驚喜、命令等感情的句子多用高升調(diào);降抑調(diào)多用于表示堅決、自信、祝愿、感嘆等;曲折調(diào)常用于表示驚訝、幽默、諷刺等。如:“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這一句,得用曲折調(diào)才能讀出鐵罐對陶罐的輕蔑。
4.節(jié)奏。
一般來說,敘述、寫景的地方,情緒平靜、沉郁的句子語速較慢;在愉快、興奮、慌亂的句子時節(jié)奏可以再快些。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課文時,整體的語速較慢,這樣學生才能理解人民永遠懷念總理的悲痛的思想情感。
四、創(chuàng)設(shè)情境,說出韻味[1]
1.借想象創(chuàng)設(shè)情境。
美文佳作都具有極佳的意境美,而這些美常常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正所謂“只可意味不可言傳”,朗讀可將語言文字創(chuàng)設(shè)的意境美展示出來,而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實現(xiàn)的。眾所周知,想象是樹立形象感的核心,是激發(fā)情感的關(guān)鍵。學生朗讀時,不僅要從語感出發(fā),而且還要始終伴隨對具體形象的感知、聯(lián)想、想象。由想象開啟的生活圖景,比語言文字打開的天地更廣闊,更具有形象感,因此也就能從中獲得情感體驗。
如教學古詩《游園不值》,把全詩通讀完后,我請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通讀古詩,同時配以輕音樂,聽完后,我沒讓學生睜眼,而是靜等半分鐘,再讓學生把自己腦中的圖畫勾勒出來。結(jié)果學生的描述一個比一個精彩,一幅“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美麗畫面已經(jīng)印在他們的腦子里了,朗讀時,自然就讀出詩的韻味。
2.以插圖感應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教材里,每一篇課文中幾乎都有一兩幅精美的插圖,由于小學生形象思維占主體地位,教學中可充分利用這些插圖,創(chuàng)設(shè)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教學情境。如在教學《誰住頂樓》一課時,我先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看書中的插圖,再說說插圖中介紹了哪些動物?最后是誰住在頂樓?由于學生已經(jīng)預習過了,加上課文的插圖就是故事情節(jié)的體現(xiàn),學生非常感興趣,所以學生說得非常生動形象,而且富有想象力。緊接著讓學生讀課文,回答哪些動物想住頂樓?為什么?最后又是誰住頂樓?為朗讀作了充分的準備。這樣由圖像信息轉(zhuǎn)化為文字符號,使讀書不再那么枯燥,更激發(fā)了學生說話的興趣。學生們通過圖文對照,感悟體驗后就能讀出情,這也是活用插圖創(chuàng)設(shè)情境的教學中所產(chǎn)生的效果。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
生活的場景設(shè)置以學生的現(xiàn)實基礎(chǔ)為基礎(chǔ),因此,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選擇學生熟悉的事物導入,方可動之以情,朗讀時讀出真情實感。如我在執(zhí)教《毽子變乖了》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朗讀這篇課文,我利用體育課來教他們踢毽子,讓他們明白只要我們肯努力就一定會取得成功的道理。這樣學生的親身感受自然而然地與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讀起來自然是朗朗上口,富于情感。
五、朗讀評價,贊賞激勵[3]
1.創(chuàng)設(shè)平等的機會鼓勵學生進行大膽朗讀,多鼓勵那些平時不愛回答問題的學生。當學生有了進步,給他認可;當學生獲得成功,給他贊賞;當學生遇到困難,給他鼓勵。
2.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讀書的評價語要既要恰如其分,又要妙語生花。指導學生互評不能簡單的一句“他讀得好嗎?”教師評價就更不能吝嗇你的贊美和表揚,要以肯定鼓勵、積極引導為主,讓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讀得好就說“棒極了!讀得真好?!薄澳阏嫘?!聽你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不但讀出了聲,而且讀出了情,我很感謝你?!薄白x得很好,聽得出你是將自己的理解讀出來了。”讀得一般要先指出優(yōu)點,再鼓勵學生在某一方面繼續(xù)努力;如果確實讀得不怎么樣也不是就無法鼓勵,教師可以找出這位學生其他方面的特長進行遷移,告訴他只要多學多讀,朗讀也可以很好,給他信心和勇氣。
總之,朗讀不僅能提高學生表情達意的能力,還能促進學生的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發(fā)展。但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好指導計劃,運用科學的方法,采取各種策略,不斷地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
參考文獻
[1]《讓語文課堂充滿朗朗書聲——關(guān)于朗讀的思考與實踐》陳光,中學教學參考,2011.4.
[2]《關(guān)于朗讀的思考》禹利紅,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8.
[3]《朗誦的重要性》徐國華,當代教育科學,199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