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是小學階段必修學科之一,小學數學教學的首要任務是讓學生初步認識數學,學好數學基礎,建立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與自信心。在新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生活化教學應用廣泛,本文主要以小學生生活化教學方法進行詳細分析與闡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9)04-0215-01
小學數學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與學習習慣,小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因此,教師應把握好這一時期,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分析能力,提升學生數學探究能力。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效果顯著,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知識與案例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符合小學數學教學要求的。
1 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豐富數學課堂
小學數學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情境教學模式可以豐富完善課堂教學結構,建立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數學科學的思維邏輯性較強,對接受能力弱的學生來講數學學習比較困難,此時教師應充當指明燈的作用,正確引導小學生接受數學,學習數學,愛上數學,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欲望與興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如教學“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時候,小學生對概念理解不透徹,因此,教師應對這部分內容進行鞏固教學,加強學生對“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認識。教師可以讓學生站起來,張開雙臂,此時升高與雙臂張開距離的比就是1:1,腳底的長度和身高的比大約為1:7,學生通過測量可以證實這兩句話成立。
2 積極挖掘生活素材
數學雖然是一門較為抽象的學科,但實際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小學數學的教學除了要向學生傳授基礎的數學原理與相關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在課堂的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對于數學的日常應用能力與數學思維意識,也就是需要利用數學課堂的學習對學生的知識面進行拓展。教育游戲的應用可以打破原有的空間局限性,將學生對數學的認識從課本引入日常生活。教育游戲可以使學生進入虛擬的游戲情景中,模擬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將課本上的知識以特別的形式教授給學生,同時也使學生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以數學的角度看待問題,以數學的方式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達到拓展學生知識面的目的。如講解貨幣的內容時,邀請學生與教師一起進行角色扮演,設置超市、餐廳等游戲場景,使學生置身于情景之中,幫助學生理解貨幣的使用,并可以通過“找零”這樣的環(huán)境,訓練學生的口算與心算能力。如教師讓學生用50元買畫筆,一只畫筆7元,請問最多可以買幾只畫筆。這種情況下,學生對此問題會非常感興趣,因此會主動思考數學問題,經過聯(lián)系實際,學生可以得出最多可以買7只畫筆,剩余1元的結論。
3 借助游戲開展生活化教學
教育游戲作為游戲的一種,始終具備其他游戲共有的一個屬性——娛樂性。如果教師在進行游戲的設計時,不能把握娛樂性與教育性的平衡與尺度,顧此失彼,會使教育游戲的應用效果大打折扣。如果教師過于注重教育性而忽略了游戲的娛樂性,會使游戲變得枯燥無味,教育游戲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而教師在設計游戲時,過于注重游戲的娛樂性,忽略了教育游戲最重要的教育性特點,就無法起到傳授知識的目的,失去了游戲的意義。因此,教師可借助游戲開展生活化教學,如教學“概率”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玩“小紅帽和大灰狼的游戲”,通過游戲引入“概率”的概念與本質,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數學知識,愛上數學。教師在進行生活化教學方式的選擇時,應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方式看待不同的教學方法,在選擇時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方式更加靈活、科學,發(fā)揮生活化教學與理論授課的各自優(yōu)勢,提升課堂效率。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生活化教學的時候,應合理借助其他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參與生活化教學的興趣。教師應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學素材,鼓勵學生自行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提高小學生數學知識運用的實踐能力。
【作者簡介】
楊湘麗(1969~),女,漢族,學歷:本科,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