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投資者在進行證券投資時,其投資的不理性行為,促使證券市場發(fā)生了很多傳統(tǒng)經(jīng)濟學無法進行解釋的情況。從投資者自信過渡、從眾心理等角度,文章針對這種現(xiàn)象進行了解釋,并基于行為的金融理論對投資者的股票投資提出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行為金融;分析;行為;股票投資
伴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信用制度和商品經(jīng)濟促使證券交易應勢而出,并成為其必然產(chǎn)物。股票的存在和發(fā)展對國家、社會等都具有重要意義,如今,證券市場在我國已經(jīng)發(fā)展了三十年,獲得了長遠進步,但不可避免的還是大幅的市場波動,傳統(tǒng)的經(jīng)濟學理論已經(jīng)無法對此進行合理解釋,這也致使行為金融學的學科和理論逐漸衍生。
一、行為金融和股票投資
行為金融的理論是從傳統(tǒng)的金融學中衍生而來的,較于傳統(tǒng)的金融學,行為金融更加重視市場影響的個人因素。在決定股票的價格方面,股價發(fā)生變動可能是由于公司自身發(fā)生價值改變,也可能是投資者的心理因素導致評價改變,也可能是兩種情況兼具。在傳統(tǒng)金融學中,其金融的理論是把人看成是理性的,所以股價的變動是由基本因素導致的,也就是公司自身的運營情況發(fā)生變化或經(jīng)濟的環(huán)境發(fā)生變動,而投資者及其投資群體的決策行為和過程則被完全忽視了,并將投資者的變數(shù)重要性降到了最低。
二、股票投資的風險
(1)購買力風險
投資者和企業(yè)的直接融資場所就是股票市場,這也決定了社會資金的供給量會直接影響股票的市場供求情況和價格水平。一旦貨幣的供給量過猛增長,發(fā)生通貨膨脹,股票價格也會發(fā)生變動。一些人感覺通貨膨脹的情況變重時,為了保值,也會進行股票的搶購,促使股價受到刺激,而短暫上揚。
(2)利率風險
經(jīng)濟運行中利率是重要的一個市場杠桿,利率經(jīng)常會發(fā)生變動,這也使得股票市場會發(fā)生較為明顯的變化,一般股票的參考價格等于當下的利率水平乘以股票的票面收益。從這里能夠看出,銀行的利率上升,股票的價格就會下跌,而銀行的利率下降,股票的價格就會上漲。
(3)市場風險
市場的風險通常是由一個具體的時間而引發(fā)的,而投資者的情緒,會形成群體的一個情緒反應,這也是滾雪球的效應產(chǎn)生的重要因素。一些股票出現(xiàn)上升情況,可能會促使整個股市被帶動上升,當股市剛開始下跌的時候,也會導致一些投資者發(fā)生投資動搖,受股票可能會受到更多損失的害怕心理支配,投資者就會對股票進行大量拋售,這也會促使股市發(fā)生再次下跌。
(4)金融風險
金融風險和籌集的資金方式是緊密相連的。資本的組成中債券和貸款的比重相對較大的公司,股票金融的風險也會相對較高。股份的公司只有對所有債券的到期本金和利息完成支付后,才能支付股東的利息。而促使金融風險進一步降低也是較為簡單的,在購買股票時,選擇債券比較小的公司就可以。
(5)經(jīng)營風險
經(jīng)營的風險因素主要包含公司外部的條件、環(huán)境和公司內部的經(jīng)營和管理問題,致使公司發(fā)生收入的變動等。一旦公司的收入突然發(fā)生下降,就會致使股本能夠得到的股息較少,甚至是沒有股息,而這種情況下,股票的價格也會不可避免的隨之降低。
三、行為金融對投資者的投資解釋
(1)期望理論
卡尼曼中認為,面對收益時,人們是規(guī)避風險者,面對損失時,人們則是風險的偏好者。也就是說,在面對收益能夠確定的時候,很多人都是風險的厭惡者,而面對損失可以確定時,很多人通常會成為風險的愛好者、追逐者。此外,當損失和收益的情況的等量時,人們所顯示的效用也是不同的,當發(fā)生損失時,人們的沮喪更多,并通常比收益時所帶來的高興情緒要高的多,這也導致了透支著在面對損失的情況下,通常不想要進行股票的拋售,而是想要通過各種信息的查找來增加掛股的信心。
(2)證實偏見、歸因偏差
歸因主要指的是人們對自身以及他人行為的分析,并對其推論原因或性質的過程,也就是對“為什么會這樣”的過程進行嘗試發(fā)現(xiàn)。在證券市場中,投資者不理性的行為通常是因為證實偏見和歸因偏差,而這也是投資者產(chǎn)生自信過度的直接因素,投資行為的過度自信通常會使加大市場的交易量,導致價格波動與常態(tài)偏離,而這也是我國股市價格波動幅度大和換手頻率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1.自我服務的偏差
自我服務的偏差是出于人們對自尊維護的需求,把自身的成功歸結于自我的內部因素,而失敗則歸結為外部的因素,也就是歸因的偏差。在股票的投資過程中自我的服務偏差主要為投資者通常將收益歸結于自我選股能力和理性判斷,而失敗則歸結于資本整體市場中無法進行消除的系統(tǒng)性的風險或其他影響的環(huán)境因素,而不是自身判斷的失誤,對自身能力沒有合理的評估,致使其產(chǎn)生投資的過度自信。
2.證實偏差
證實偏見是指投資者討找對自己結論有利的信息以證實自己的想法而非證偽的現(xiàn)象。當投資者做出判斷后,就會根據(jù)自己的判斷,找到相應的可以證明自己想法正確的其他信息,這時投資者己經(jīng)確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是符合市場的現(xiàn)狀的,他們不會關注與自己判斷相悖的信息,忽略與自己意見相左的信息。
(3)從眾行為
在心理學中,從眾的行為被定義為,由于想象或真實的他人影響從而致使自身行為發(fā)生改變,眾所周知的羊群效應,就是從眾心理的標準呈現(xiàn)。當別人做一件事的時候,行為主體就會跟隨他人行為而做出相似反應。當證券市場中股價歷經(jīng)大幅波動時,人們紛紛拋售手中股票或買進他人的股票,或出現(xiàn)殺跌追漲的情況,這都是從眾心理導致的相關行為。
1.信息性的社會影響
信息性的社會影響是促使羊群效應發(fā)生的一個重要因素,也就是將他人看作行為指導的來源信息,然后順應他人的行為,這種影響的因素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情景的模糊不清,證券價格無法對所有信息進行完全反應,信息也通常無法包含于價格之內,甚至可能在價格內完全不能體現(xiàn),同時很多投資者的投機動機較強,致使情景出現(xiàn)了模糊不清等情況。這種時候,投資者往往就會比較容易去跟隨他人的行為,當他人在購買股票的時候,自己也跟著買入,他人進行股票拋售的時候,自己也跟著拋售。
2.規(guī)范性的社會影響
這是羊群效應產(chǎn)生的第二個因素,也就是為了獲得他人接納和喜愛時,個體所進行的從眾行為,社會規(guī)范主要是某個團體其能夠接受的信念、價值觀和行為的外顯或內隱規(guī)則,一旦個體發(fā)現(xiàn)自身的投資觀點背離其他人的觀點時,如果是自身判斷出現(xiàn)失誤,投資個體就會覺得自己很沒有面子,這種時候就會選擇跟從他人的投資行為,即使發(fā)生了錯誤,那大家也就全錯了;而當自身的判斷是正確的,那么就可能會由于團體的嫉妒從而產(chǎn)生排斥,這種情況下也會選擇跟從他人行為,促使自己較好的融入到群體中去。
四、對投資者的建議
(1)合理分析歸因
投資者在進行股票投資時,應對投資的結果進行合理的歸因,并正確分析。自我的服務偏差,導致投資者對外因過于低估,而對內因則過于高估,并把成功歸結于自身能力,成功除了自身的能力也有很多其他因素的影響。所以在面對投資收益的結果時,投資者不應該只把成功的因素歸結在自己身上,也需要對市場內其他的因素進行綜合考慮,進而避免投資時的過度自信;而面對投資出現(xiàn)損失的時候,也不能把失敗都歸結于外部的環(huán)境,也需要從自身尋找原因。此外,對于獲得的政策信息和公司發(fā)布信息,也要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從而縮小自信過度的程度。在進行信息收集時,也應對其廣度加以擴大,從而得出全面、系統(tǒng)的分析,只證實不證偽是不合理、不正確的行為,因此,應對宏觀政策和公司消息進行全面分析和了解,從而正確分析股市價格走向。
五、結語
綜上所述,股市投資者眾多,投資心理逐漸成為證券價格影響的重要因素之一,股票的價格漲跌不僅受供求影響和決定,也與投資心理息息相關,因此,證券投資時,投資者應充分應用行為金融,合理進行股票投資。
參考文獻
[1]范潔平.基于行為金融學的股票市場投資者行為研究[J].今日財富,2016(13):66-67.
[2]麥楊,丁巍,趙芊芊.基于行為金融理論下對股票市場投資者行為的研究[J].時代金融,2017(11):176-177.
[3]袁方,董涵卓.基于行為金融視角下的證券投資分析[J].現(xiàn)代經(jīng)濟信息,2016(23).
作者簡介:許錢(1990-),女,江西,中山大學在讀研究生,中國中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廣東分公司 財務,研究方向:財務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