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興鳳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一堂化學課的成敗關鍵是看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興趣的調動與課堂教學的引入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一種好的引入方式有時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引入;模式;情感;興趣;吸引力
現(xiàn)代教學論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心理發(fā)展存在兩個相互作用的過程,一方面是感覺一一知覺一一思維、智慧(包括知識技能的運用)過程,另一方面是感受一一意志、性格(包括行為),后者是情感過程,是非智力活動,兩者密不可分,而以往的教學只重視前者,忽視了后者。因此使多數(shù)學生感覺學習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使課堂失去了對學生的吸引力,學生的學習是被迫的。新課程強調建主新型的師生關系,并把它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愛因斯坦也說過:“把學生的熱情激發(fā)起來,那么學校規(guī)定的功課就被當作禮物來接受?!奔磁d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一堂化學課的成敗關鍵是看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興趣的調動與課堂教學的引入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一種別開生面、情趣盎然、新穎活潑、機敏巧妙的課堂引入,會像強大的磁場一樣立即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知識的積極建構者。從而奠定整個教學氛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的幾種引入模式
(一)問題引入
“學起于懸,思起于疑”因此,引入新課時教師可以先設置個有啟發(fā)性的疑問,而又不直接說出答案,只求引起學生思考,造成懸念,有時還可以層層布疑,環(huán)環(huán)設問,不斷地激發(fā)學生去思考、探索,使學生的思想處于遞進的興奮狀態(tài)。例如,在進入初三化學《酸的通性》這一節(jié)課時,我這樣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昨天老師買了一個金戒指,但是我懷疑它不是真金而是黃銅的,目前社會上真有一些不法分子,以黃銅(銅鋅合金:金黃色)假冒黃金進行詐騙活動的,現(xiàn)在你們已經學過很多化學知識了,我想你們肯定能幫老師證明一下是不是真金,我把這一想法在老師們中間一說,又有好幾位老師有同樣的想法,想讓同學們來幫忙證明一下。你們看我這有5枚戒指,都已經標好號了。然后老師提出如下兩個問題引入新課:①你們有哪些辦法鑒別戒指的真假?②根據(jù)之前所學的知識我們知道:鑒別物質可以利用它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你們現(xiàn)在用的是物質的哪種性質?學生們會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從而把學生的注意引向新課。
(二)復習引入
人們認識事物總是由已知到未知、從低級到高級這客觀規(guī)律的,新知識都是從舊知識中發(fā)展而來的,在講授新知識之前,首先應組織學生復習舊知識,對舊知識中重要問題,特別是對舊知識中與新知識有密切聯(lián)系的問題加以概括,從新舊知識的緊密聯(lián)系中,抓住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合乎邏輯地提出即將研究的問題。這樣做不僅能使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的、任務和重點,而且也能激發(fā)學生產生積極尋找問題(知識)答案的強烈欲望。教師在導言中運用新舊知識聯(lián)系的方法,能使學生從已知的領域進入到未知的新知識境界,從而能很快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產生探求新知識的強烈欲望,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由復習入手引入新課。復習啟動一般通過提問、練習、講述等方式進行,使學生在“溫故”的基礎上“知新”。例如,我在講授初中化學《原子的結構》這一節(jié)新課時,這樣引入:同學們,在上節(jié)《分子和原子》學習中我們知道原子在化學變化中是可分的嗎?學生回答說“不可分”,他們會從微觀角度分析原子在化學變化中怎么樣變化的,接著老師可以帶著學生從原子本身結構的角度分析,從而引入新課程,這種啟動方式自然流暢,學生很容易進人情境而掌握好新知識。
(三)實驗引入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實驗中出現(xiàn)的有趣現(xiàn)象,最能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這種方式既直觀又富有刺激性,在新課的引入中運用得比較多。例如,在初三的《酸和堿的中和反應》的教學中,可以先做一個這樣的實驗:上課前先用酚酞泡浸過的濾紙做了一朵花,晾干,上課時讓學生觀看紙花的顏色(白色),往紙花噴灑一種無色溶液(稀的氫氧化鈉溶液),學生會觀察到如下現(xiàn)象:“白色的紙花會變成紅色”,然后再噴灑一種無色溶液((稀的鹽酸溶液)學生又會觀察到如下現(xiàn)象:“紅色的紙花會變成白色”。為什么呢?引起學生的思索,從而引起學生探究欲望;又例如,老師在講解鹽溶液的知識時可以先這樣提問:酸溶液顯酸性,堿溶液顯堿性,那么鹽溶液顯何性呢?學生大多數(shù)回答:顯中性。事實是否如此呢?請同學們利用桌子上的藥品做實驗(學生桌子上有下列溶液:NH4cl溶液、Na2CO3溶液、Nacl溶液),通過實驗,學生發(fā)現(xiàn):并不是所有的鹽溶液都顯中性,有的鹽溶液顯酸性,有的鹽溶液顯堿性,有的鹽溶液顯中性,那是什么原因呢?一石擊起千重浪,此情境的創(chuàng)設觸及了學生的情緒和精神領域,從而把學習活動變成學生的精神需要。能引起學生逐步探究知識的欲望。
(四)類比引入
有些化學內容,表面看來很相近,但實際上是有區(qū)別的,有時易把它們混淆起來,在學新課時可以采用類比引入,便于把新舊知識區(qū)分清楚。例如,在講電解時,可先讓學生回憶電離的知識,然后再提出:“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電解,那么“電解”與“電離”是否相同呢?學生肯定答:不同,因為有一個字不同。老師繼續(xù)追問:“如果不同,它們又有何區(qū)別與聯(lián)系呢?通過我們今天的學習,這個問題就不難解答了”。從面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五)多媒體引入
多媒體網絡能把聲、形文、動畫融為一體,使其更生動形象、更有趣和獨特魅力吸引學生,因此也是一種很好的啟動方式。它又可以分為如下幾種形式:
1音樂引入
選取與課堂內容和情調相適用或與有關聯(lián)的音樂讓學生先感受,使學生進入相應的情感狀態(tài)。例如,老師在講《燃燒和滅火》這一課時,可以運用多媒體先用音樂引入火災場景,營造傷感的氛圍,然后再進人激昂慷慨的音樂情境,并播放文字:2015年2月5日,消防官兵在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頤東義烏小商品批發(fā)城的火災現(xiàn)場,2017年2月25日,消防官兵在江西省南昌市紅谷灘新區(qū)海航白金匯酒店唱天下KTV的火災......消防官兵在忙什么?學生答:在滅火。然后教師提出:火災是怎樣發(fā)生的呢?我們又應該怎樣滅火呢?這就是本節(jié)課我們需要學習的《燃燒和滅火》。利用這種方式可以激起學生探究知識的強烈欲望,讓學生感受到知識可以服務于生活,服務于社會。
2動畫引入
結合課堂特點,利用多媒體傳遞有關聲音與圖像,強烈受引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復習《金屬的化學性質》一課時,就可以巧妙地引用個鎂、鋅、鐵、銅浸泡在稀鹽酸中不同表情的電腦動畫,從而逐步質疑而引導學生歸納出的金屬的化學性質。利用多媒體進行的上述兩種引入方式有時單獨使用,有時結合起來一起使用,具體使用方式要根據(jù)課程內容決定。
(六)故事引入
青少年學生愛幻想,喜歡聽故事,喜歡發(fā)現(xiàn)新問題并解決新問題,且樂于助人。我們可以把自己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真實問題,編成一個故事,帶到學生中間,請學生助解決然后使用語言表征手段提出問題,表達自己請求幫助的意使用這種啟動方式柱往能有效地激發(fā)出學生最強烈的探究。
例如,老師在進行《常見的酸和堿》的新課時可以講這樣一個故事:殺鬼見血。某偏僻山區(qū),受傳統(tǒng)的封建意識影響太深,信奉巫術,一位二十多歲的青年人得了重病,其母親請來巫婆,巫婆自稱是王母娘娘之女下凡,令其母親將病人用被子裏著,繩索捆綁,棍抽打。巫婆在病人旁邊左手端起“神水”,右手揮舞長刀,口中念念有詞,最后聲怪叫:“天靈靈,地靈靈,女妖精快現(xiàn)形!天門開,地門開,女妖精快出來!”幾口“神水”噴在草紙和長刀上,一刀砍在草紙上,只見“鮮血”直流。巫婆這樣真能治病嗎?“鮮血”是真的血嗎?巫婆應用了我們化學里的什么知識?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在這種情境的刺激下,學生表現(xiàn)出熱情的主人翁態(tài)度,非常愿意將生活體驗與學校學習結合起來,從而使學生表現(xiàn)出強烈的學習欲望,有利于使課堂氣盡快達到高潮。
二、中學化學教學中引入課堂的幾個注意點
引入,只是教師開始一堂新課時采取某種方法把學生的注意力和情緒引導到新的教學內容上,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導人方式。教師在進行課堂引入時應注意如下幾點:
(一)引入應準確忌全面
引入課堂要能迅速、準確地抓住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找準新舊知識之間的焊接點,做到中心突出,言簡意賅。
(二)引入應精煉忌繁項
引入一般只是充當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引子”或者“橋梁”的作用,不要嘭嗦和繁雜,否則會形成舍本逐末的局面,聽課者會厭煩。因此只有短而精,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
(三)引入應新穎忌陳舊
新的東西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陳舊的東西不能碰撞出學生思維的火花,因此,在引入新課時要求教師所使用的模式要新奇有趣,引入方式和語言要生動活潑。
化學課堂的引入雖然只是一堂課的一個小環(huán)節(jié),但它直接關系到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它可以營造一堂課的氣氛,可以讓學生迅速進入“角色”。它是化學課堂教學的一種藝術。它將會隨教學實踐水平的提高而加強。
參考文獻:
[1]楊九俊.教學組織策略與技術[M]教科學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
[2]周克雄.課堂教學優(yōu)化設計的實踐探索[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