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志明 夏紅球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解決好立法、執(zhí)法、司法、守法等領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法治領域改革。要緊緊抓住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完善立法體制,提高立法質量?!睂ㄔO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全面依法治國;科學立法;法治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緊緊抓住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完善立法體制,提高立法質量。要推進嚴格執(zhí)法,理順執(zhí)法體制,完善行政執(zhí)法程序,全面落實行政執(zhí)法責任制?!薄耙晟屏⒎ㄒ?guī)劃,突出立法重點,堅持立改廢并舉,提高立法科學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針對性、及時性、系統性?!薄胺ㄖ问侨祟愇拿鞯闹匾晒唬ㄖ蔚木韬鸵紝τ诟鲊鴩抑卫砗蜕鐣卫砭哂衅毡橐饬x,我們要學習借鑒世界上優(yōu)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是,學習借鑒不等于是簡單的拿來主義,必須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認真鑒別、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盤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搬照抄?!边@就提供了立法過程中對世界法治文明成果借鑒的指南,指引著科學立法的方向。
一、完備的法律制度是法治建設的前提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開始了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在短短幾年的突飛猛進發(fā)展之后,政治運動接踵而至,法制建設遭受嚴重破壞。在文化大革命中,新的立法基本沒有,既有的幾部五十年代初制定的法律早已無法適應客觀形勢的發(fā)展需要,根本就無法滿足當時社會的法制要求。抓緊立法工作迫在眉睫。面對此情此景,中國共產黨必須帶領中國人民,恢復法制,創(chuàng)新法制,擔負起重新開啟法治大門的歷史重任。面對法制廢馳、一片荒蕪的立法狀況,面對百廢待興、急需加快立法步伐的現實需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有法可依”的目標。這在當時無疑是極為正確的重大決策。
正式在這一方針的指導下,我國立法快速發(fā)展,經過長達30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2011年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一般認為,法律體系是指以憲法為統帥,以法律為主干,由各個法律部門組成的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則是指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尤其是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享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制定的憲法、法律、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等具有內在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它包括我國現有的憲法、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地方性法規(guī)在內,由憲法及其相關法、民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多個法律部門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尤其是伴隨著改革開放不斷發(fā)展,已經蔚為大觀。
完備的法律制度是法治建設的前提,立法必須為法治建設提供堅實的制度基礎。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法制建設的十六字方針,開宗第一句便是要求做到“有法可依”,這完全正確,符合當時的中國實際。今天,我們黨又在其基礎上提出了“科學立法”,這是一個重大的提升。“有法可依”重在解決法律的“有無”問題,“科學立法”重在解決法律的“好壞”問題;“有法可依”重在解決立法的“數量”問題,“科學立法”重在解決立法的“質量”問題。從“有法可依”到“科學立法”,是我們黨鑒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的現狀,所做出的立法工作重點的重大調整,標志著我國立法工作已開始了從“數量型”向“質量型”的轉變。
“科學立法”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前提。法治中國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的結合體。沒有“立法”,這一切都無從談起;沒有“科學立法”,就沒有科學的法治建設。立法不科學,法與法之間參差沖突,就無以法制的統一性;立法不科學,不符合客觀規(guī)律和實際情況,法律制度就無法達成預期的調控社會的目標。從“有法可依”向“科學立法”的轉變,是中國法治發(fā)展的要求,是中國立法進步的反映,是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新期待。
二、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是中國最近幾十年法治建設中的重大成就之一。它以憲法為統帥,以法律為主干,以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為重要組成部分,由諸多法律部門組成。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法制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chuàng)新實踐的法制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興旺發(fā)達的法制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并不是中國立法任務的完結。中國的立法發(fā)展還任重道遠。我們要在新的起點上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繼續(xù)推進立法工作。這一任務對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完善法律體系要求加速重要法典的擬制工作。完善法律體系要求加強既有法規(guī)的修改廢止。完善法律體系要求注重對現有體系的拾遺補缺。我們要繼續(xù)加強經濟領域立法。中國的立法任務還任重而道遠。這個過程絕不是一個很短的歷史時期。它需要我們持之以恒,不懈努力。
三、堅持立改廢并舉,提高立法科學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針對性、及時性、系統性
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是對立法的雙重要求,是提高立法科學化、民主化水平的現實需要??茖W立法要求我們所立之法必須符合科學的要求,追求立法結果的科學性,即要制定出科學的法??茖W立法,首先,要求所立之法必須符合客觀規(guī)律。立法不能違背自然規(guī)律和社會規(guī)律。規(guī)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民職能尊重規(guī)律、符合規(guī)律。如果人民違反規(guī)律就必然會遭到規(guī)律的懲罰或者制裁,就必然遭致失敗。其次,要求所立之法必須立足于具體國情。任何一個時代的立法都是那個時代的產物,都必須立足于那個時代特定的國情。一國國內國際的現實狀況永遠是一國立法的前提與基礎,是其立足點和出發(fā)點。中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各地發(fā)展極不平衡,立法上不能搞一刀切。全國的立法要從全國的情況出發(fā),地方立法要從地方的情況出發(fā)。目前的國內國際環(huán)境,尤其是相對和諧的國內狀況與相對和平的國際環(huán)境,為我們提供了發(fā)展的良好機遇與空間,我們必須從國內、國際的現實狀況出發(fā)加快立法的科學化與民主化進程。最后,要求所立之法必須符合社會實際。法律只有符合社會實際才具有現實的可行性,才能有效地調整社會關系,發(fā)揮出應有的功能和效果。這就要求我們的立法工作既不能落后又不能太超前,否則在實際生活中就行不通。
科學立法要求我們必須科學地立法即立法過程必須是科學的??茖W立法要求立法過程具有科學性,實現立法過程科學化。為了提高立法質量,我國的立法法對立法程序作出了嚴格規(guī)定。必須注重立法技術,確保立法的科學化與科學性。針對我國立法的現狀,我們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深入進行立法論證。一個好的法律,不可能一夜之間形成,它需要經過廣泛調研,聽取方方面面意見,經過嚴格的立法程序后出臺。只有這樣制定的法律,其出臺后才可能具有穩(wěn)定性,而不至于朝令夕改。二是要努力消除重復立法。重復立法,勢必造成立法資源浪費。法律適用沒有行政層級對應關系,國家法律一經公布施行,任何組織和個人均直接適用,無需“層層轉換”。要糾正中央立法之下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地市州層層立法“轉抄”。要努力避免和切實消除疊床架屋的重復立法現象。節(jié)省立法資源、消除規(guī)則沖突。三是切實提高立法技術?,F實中,有的立法價值取向偏差,只重視對公民的處罰而不注意政府的責任;有的立法有總則而無細則,有實體規(guī)范而無程序規(guī)范,使相關法律無法實施;有的立法無主體、無標準、無程序,缺乏可操作性;有的立法與上位法抵觸、與相關法律不協調。凡此種種,都是科學立法必須解決的問題。
立法的技術問題是極為重要的問題。比立法技術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必須重視發(fā)揚立法民主,提高立法的民主化水平。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立法的公眾參與。
參考文獻:
[1]江必新.深化依法治國實踐芻論[J].法學雜志,2017(12)
[2]幸達.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
[3]邊宇海.法治:治國理政基本方式的深刻變革[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5
[4]白小麗.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7
[5]王寶寧.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D].渤海大學,2016
作者簡介:
賀志明,男,湖南寧鄉(xiāng)人,湖南省司法行政基層工作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法學與司法職業(yè)教育。
夏紅球,女,湖南寧鄉(xiāng)人,湖南現代物流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政課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